缺血性心臟病是由于缺血導致的心臟疾病。它的另一個名字大家可能更加熟悉,就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也就是“冠心病”。

這種病其實大家并不陌生,可臨床上我發現,很多患者發現自己得了冠心病后,不當回事,即便是看病時醫生建議住院檢查,也有人會覺得醫生是“小題大做”而不以為然,拿著住院條就回家了,這種心態非常危險。
先解釋一下冠心病的發病過程,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如果它發生了狹窄甚至堵塞,心臟會發生缺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有心肌細胞壞死從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導致死亡。
引起冠狀動脈狹窄或者堵塞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發生了血栓造成的。這種狹窄的冠狀動脈如果在某些情況下發生了血栓,給心臟供血的血流就會突然中斷,缺血的心肌細胞就像人被卡住喉嚨一樣,不能堅持多久會發生壞死,這種情況就是心肌梗死。
而動脈粥樣硬化從無到有、從有到重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即便照常吸煙、大吃大喝、不控制增高的血壓血脂,患者都不會有任何不適,完全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即便冠狀動脈狹窄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也只是有一個階段患者在比較劇烈的活動時才會覺得胸口不適,稍事休息癥狀很快就會徹底消失,給人一個“好了、沒事了”的假象。因此這一階段的患者很多都不會去看病,而是先拖著,等有癥狀了再說。
但事實上,這種“拖延”的心態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后果。這一階段恰恰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如果一旦發生心肌梗死,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沒有機會到醫院就會死亡,即便有機會到醫院也仍然有3%~5%的人不能活著出院。而且由于心肌細胞壞死后是無法再生的,就算是經救治活了下來,心臟也已經受了無法恢復的打擊。作為醫生,這樣的教訓已經見到太多了,遺憾的是由于各種原因悲劇還在不斷重演。
沒有偏方可以確保一個人不得冠心病,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有效的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及糖尿病都可以降低發生冠心病的風險。了解了冠心病癥狀的特點,在出現癥狀時不要忽視,及時就診,采取包括生活方式調整、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手段,才有可能在它做出致命一擊之前做出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