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翼
編者按:中考現代文閱讀是試卷中分值比例較大的部分,精選“上榜文”引領中學生閱讀方向。
單位的院子里種了不少花,有玉蘭、海棠、碧桃、榆葉梅……每當春天到來,花開之時,樹下、花邊總少不了賞花者。人們常說,最美人間四月天。想來,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無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絢麗的一道風景。
對于我來說,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卻不及記憶里的“那一朵”親切,因為有它的地方,叫故鄉。
說起來,這種花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它們廣泛地種植于祖國大地上,每到春天,花開之處,仿佛一片金黃色的海洋。那滿世界的金黃,濃得化不開的金黃,讓人震撼,難以忘記。天南海北的人們,不遠千里趕赴一處處花海,只為陶醉于那一望無際的金黃。這種花,就是油菜花。
我對油菜花再熟悉不過了。我的故鄉坐落在蘇中平原上,屬于里下河水鄉,水網密集,油菜花隨處可見,田間、路邊、河坡上……我經常能看見這種極其普通的花兒。小時候,每天放學后,爸爸騎著自行車接我回家,路邊的一側是一條小河,河坡上開滿了油菜花。每次騎到這兒時,爸爸就會停下來,沿著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束油菜花,然后遞給我。回到家中,我們將采來的這束油菜花插在裝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靚麗了不少。記憶里,童年的每個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燦爛盛開,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麗裝扮。
一直以來,我總認為油菜花是一種很特別的花。在我心中,大概沒有一種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鄉的意味了。這不僅是因為我出生并成長的地方盛產油菜花,油菜花承載著我對蘇中水鄉和童年的美好記憶,更是因為油菜花的特殊氣質,與“故鄉”這個字眼最為貼切,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鄉景、故鄉事,乃至故鄉人。
即便你從來沒有親眼見過油菜花,置身過油菜花海中,光從那些圖片里,你也可以發現,油菜花的遍野之處,從來不是一方陽臺、一處庭院、一個公園,而是連綿起伏的大山腳下,阡陌交錯的田埂之上,河網密布的水鄉岸邊,白墻黛瓦的房前屋后。這些不正是我們最常見的家園的模樣,不正是最典型的鄉土中國的圖景嗎?
這也難怪,油菜花本來就是長在鄉間田頭的。油菜花說到底并不是觀賞性的花,而只是有著很強實用價值的農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積種植的油菜,不僅可以用來食用,長出的菜籽更是極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詩贊油菜花:“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閑花野草流。”所以,油菜花在本質上便是屬于故鄉的。
如果說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賞的話,那么油菜花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的,它沾滿了生活的煙火氣。當有些花正在得到人們的精心栽培之時,與油菜花的命運相關的,卻永遠是田間地頭的播種、收獲,是水鄉垛田間的搖櫓穿梭,是房上屋頂的縷縷炊煙,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
油菜花又像極了故鄉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質樸,但明亮、健康、潑辣、熱烈,長成了一片明媚與燦爛。里下河水鄉的那片油菜花,總會讓我想到,從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說《受戒》里那個活潑直率的小英子,還有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樸可愛的二妹子。這些故鄉的身上,有著原生態的美、自然的美、鄉土中國的美。可惜的是,當我們身處其中的時候,常常會因為太熟悉,以至于熟視無睹,往往只有在身處異鄉之后,再回望才會越發感覺到這種美好。
如果每一種花都有“花語”,我想,油菜花的花語就是故鄉。記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個鎮子上采訪,不經意間,經過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剎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間只剩一片燦爛的金黃。那一刻,我就以為自己是身在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