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本刊在做《新上山下鄉》一組策劃的時候,提出一個觀點,“新上山下鄉者,正在成為時下中國的追夢人”。
如果說,這在當時尚是預判,今天回過頭來看,這個夢已日益清晰而具象,更加時尚和潮流。在中央鄉村振興的嘹亮號角下,3年前的涓涓細流,正匯聚成河。從名人的興趣園、知識分子的試驗田、少數資本的試水池,變成為新時期眾多創業者的奮斗和機遇之地。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中國人回鄉歸隱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圖騰。但細細品來,這種回歸母體后獲得的安寧、平靜,超脫凡塵的氣質之外,另有一種退卻與無奈的底色。
同為田園牧歌,鄉愁依然繼續,但退與進,夢滅與追夢,歸宿與改造,卻是古今“下鄉”最為本質的區別。有學者觀察到,如今三四十歲正當壯年的人返鄉下鄉的越來越多,職業形態也越來越多元,他們的知識、視野、思維以及生活方式,與吾土吾民精神內涵的化學反應,將是促進城鄉融合的實踐者,也是鄉村人口實現代際升級的助推器。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新農人會成為令人向往的新職業。
或許,確切地表達這個新職業的社會地位將是這樣的:有錢賺,有尊嚴,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