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 李棟江 羅林
摘 要:黨的十九大召開后,農村發展翻天覆地,最重要的是發生了生活品質的改變,生態住宅被推到了農村建筑的前沿。生態建筑往往被鄉鎮建設統一融為一體,從而越來越被城市所接受,本文就是從生態住宅概念出發,對生態住宅設計研究深入探討。
關鍵詞:農村;品質;生態建筑;設計
1 生態住宅
1.1 概念
生態住宅生態住宅設計, 指的就是綜合運用當代建筑學、建筑技術科學、人工環境學、生態學及其他科學技術的成果, 把住宅建造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 通過設計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 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的循環轉換, 并與自然生態相平衡, 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污、無廢、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的住宅, 為居住者提供舒適、健康、環保、高效、美觀的居住環境的一種設計實踐活動。
1.2 國內發展趨勢
近年來, 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開發商, 也開始打出生態住宅的旗號。盡管我國在生態住宅方面起步較晚, 但近年來卻很受重視。特別是隨著科學發展觀的確立, 住宅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得到了政府、房地產開發商、住宅消費者和科研機構的重視, 就連國外的一些政府與科研機構也都積極參與到其中。就目前而言,理想中的生態住宅模式與現實社會還存在著較大差距, 一系列政策、法規和技術措施還有待完善。
2 生態住宅的設計要求
2.1 生活住宅需整潔舒適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住宅都是為人們提供舒適、整潔、休息、娛樂的主要場所,這也是住宅所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生活住宅不僅需要安全舒適,更應當環保。所以在我國不論是生態住宅還是民用的非生態住宅當中,建造理念都是要注重舒適整潔,這一點在國外尤其受到重視,一個住宅入住之前首先要進行各方面安全檢測,只有舒適的環境,安全整潔的休息空間才能更加使人們進行更好的生活。所以不論在生態住宅還是普通住宅當中,這幾點都是非常重要的也非常受到人們所重視,所以生態住宅不僅要在舒適度方面進行考慮,在建設設計當中還應該對整個的居住環境、綠化環境、娛樂設施等三方面進行研究,注重光照條件、環境污染、周邊設備噪音等多方面。
2.2 生活住宅需生活健康
在生活住宅當中,生態住宅應當在施工設計時候就考慮居住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環境,在設計施工當中一個良好的光照條件下的住宅是最安全環保的清潔器,設計住宅當中要考慮房屋整體的通風程度,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應該能保證通風條件要好,生態住宅的基本要求就是光線明亮、通風環境好、空氣健康無害。
2.3 合理利用有限資源
在生態住宅設計當中要考慮到有限的資源利用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近幾年調查顯示,當城市的發展過快,建筑行業所帶來的垃圾與浪費足夠地球在此循環一百年才能完全的恢復過來,造成建筑行業的浪費一部分原因是設計要求不合理,另一部分是過分的改變生涯環境,才導致了整個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生態資源的浪費。
2.4 美觀得體大方的設計理念
生態住宅在設計與建造當中,不僅要爭取與大自然合二為一,還要對生態環境生態景觀等進行融合,爭取在住宅設計施工后仍然可以保持施工前原有的環境。生態住宅應當以與社會相融合與人文相結合的設計理念來進行裝修建造,而設計美學是生態住宅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生態住宅施工建設時應當提前規劃好
整體的設計建筑,生態美學被譽為生態住宅當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靈魂。而生態住宅也可以像數學公式一樣套用模板,即一個或者是多個生態設計理念相互結合相互取舍,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來建造。
3 生態住宅的四大措施
(1)營造生態住宅小區應注重園林的綠化氛圍, 創造出綠地、風雨長廊、漫步小徑、假山流水、瀑布等相互搭配而協調的新型園林景觀。在總體布局上, 要求與自然地勢協調, 避免雷同現象, 既要考慮滿足日照要求和綠地空間, 又要考慮相互間適當的高差,形成特色。在戶型設計上, 充分利用環境特點, 使主要空間享有最佳景觀。
(2)提高住宅區的綠化程度。住宅區綠化程度高, 不僅有利于降低空氣污染, 改善住宅區氣候, 而且有利于住宅區的美感。環保專家測定: 一個人需要12m
的森林綠地釋放的氧才能平衡。可見, 綠化程度是良好的小區自然環境的保障。
(3)使用環保建筑材料。在住宅建設中要注重推廣新型墻體材料、節能材料和節能采暖、空調制冷等系統的應用, 改變以往秦磚漢瓦的建材結構, 提高綠色建材、綠色飾材的應用量, 推進資源回收與開發的應用力度。
(4)重視住宅樓宇外觀設計。住宅樓宇外觀設計一定要與周邊環境協調, 鄰近馬路的住宅不宜設置面向路面的外飄陽臺, 控制各家各戶自建飄出式的各類防盜網, 小區與小區間的樓房景觀要盡量協調。
4 結束語
從長遠來看, 我國的住宅市場已經逐步進入追求居住質量的時代。隨著生態住宅的不斷涌現, 人們的居住質量將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搞好生態住宅設計的總體目標就是要充分體現/ 以人為本的環境建設宗旨, 并以生態、環境、綠色為關鍵詞展開各種文化活動, 使居住者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于良好的狀態, 滿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會多層次的需求, 為居住者營造一處健康、安全、舒適和環保的高品質住宅和社區。
參考文獻:
[1] 劉庭勤.人居環境研究[J] .建筑理論研究,2014(2): 21~25.
[2] 張濱.改進住宅設計[J].住宅科技,2011(1):61~63.
[3] 陳誼寧.完善使用功能提高居住質量[J].時代建筑,2013(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