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文江
摘 要:本文作者簡要分析了后張法預應力施工的原理及特點,并探討了其施工工藝,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后張法預應力;無粘結預應力;施工技術
1 前言
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可使高層建筑結構無論在使用功能和結構性能方面,還是在工程施工、投資經濟效益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優越性。當代建筑向著大柱網、大開間、多功能方向發展, 投資者總想在有限的建筑面積和空間內獲得最好的使用功能和最佳的投資回報。預應力混凝土技術正是以其跨度大、自重輕、節約材料、節省層高、改善功能等突出優點,迎合了當代建筑的發展趨向。已被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中,成為結構工程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新技術。
2 后張法預應力施工技術及其優勢
后張法預應力(即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是近幾年來在我國開始應用的一種新工藝,其原理是通過預應力筋的防腐潤滑油等涂層與混凝土無粘結,并與混凝土之間存在永久性的滑動特性。由于其不需要預留孔道、穿筋、灌漿等復雜、繁瑣的工序,施工方便,且容易彎成多跨、曲線形狀等,適用于各種預應力的結構形式,從而成為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重要技術之一。
2.1 工藝原理
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時,不需要預留孔道、芽筋、灌漿等工序,而是把預先組裝好的無粘結筋同非預應力鋼筋一道按設計要求鋪放,然后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利用無粘結筋與周圍混凝土不粘結、在結構內可作縱向滑動的特性,借助兩端錨具進行張拉錨固,達到對結構產生預應力的效果。
2.2 技術特點
(1)跨度大:這使室內格局的布置更靈活。(2)超高層:這是業主寄希望在指定的高度內多建幾層樓,從而降低結構層高而保持不變的凈空間。(3)節約材料:增加預應力筋后,總的鋼筋含量降低,預應力梁變小,板厚度變薄,混凝土的含量降低。(4)工期問題:現澆預應力結構的預應力筋鋪設與鋼筋綁扎可以組織流水施工。混凝土澆注后,如同普通結構一樣可繼續上一樓層施工,預應力筋張拉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后穿插進行,基本不影響工期。由于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后,模板、鋼筋與混凝土用量減少,工期反而有可能縮短。
3 后張法預應力施工工藝
3.1 材料的選用及驗收
預應力混凝土所使用的鋼材,強度很高,是施加預應力和承載時受拉的主要對象,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整個預應力混凝士構件的安合與成敗,使用前必須對原材料及張拉設備進行檢驗。
(1)檢驗鋼絲、鋼絞線有無出廠質量合格證明,并對其進行外觀檢查,鋼絲和鋼絞線的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漬及銹蝕現象,然后取樣送有關規定取樣送檢測部門檢驗。(2)錨、夾具連接器應有產品出廠合格證明文件,并按有關規定取樣送檢測部門檢驗。(3)波紋管要逐根進行外觀檢查,表面不得有砂眼,咬口必須牢固,不得有松散現象,波紋管表面要保持清潔,不得銹蝕,同時在使用前必須做強度和密封性試驗,以保證其在外力作用下有抵抗變形的能力,并滿足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水泥漿不會滲入管內的要求。
3.2 張拉機具的檢驗
千斤頂的檢驗:千斤頂使用前要對接好的油路進行試運轉,不得有油外滲現象,并根據在關規定進行檢驗標定;電動油泵及液壓控制閥的檢驗電動油泵及液壓控制閥在調試動轉良好方可使用;壓力表的檢驗:壓力表在使用前須單獨校驗,并與千斤頂配套標定使用。
3.3 套管、錨具安裝質量控制
(1)波紋管的鋪設,一定要嚴格按設計給定孔道座標位置固定,固定管道的鋼筋支架,間距不得大于50cm,支架要與梁體鋼筋焊牢,管道與定位鋼筋要綁扎結實,綁扎間距不應大于50cm,并防止管道位置移動。施工人員不得隨意踩踏套管,同時要防止套管接口松散、脫落,以避免灌注混凝土對水泥漿的滲入。電焊作業時,不得傷及套管,并派專人負責檢查處理。混凝土灌注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套管,振搗時振搗棒不得觸及套管防止套管發生位移或被砸扁,避免造成孔道堵塞。(2)在模板上安裝錨具時,必須保證錨具安裝牢靠,防止混凝土灌注時從模板與錨具之間漏進水泥漿。當布設錨具時,一定要進行詳細檢查,以保證錨固面與預應力管道垂直,而且在錨具和套管的接縫部分不產生折線,保證錨具的安裝質量。
3.4 施工要點
3.4.1 預留孔道施工要點
(1)預應力筋預留孔道的尺寸與位置應正確,孔道應平順,端部的預埋鋼墊板應垂直于孔道的中心線。(2)管道應采用定位鋼筋固定安裝,使其能牢固的至于模板內的設計位置,并在混凝土澆筑期間不產生位移。固定各種成孔管道用的定位鋼筋的間距,對于鋼管不宜大于lm:對于波紋管不宜大于0.8m:對于膠管不宜大于0.5m:對于曲線管道易適當加密。(3)金屬管道接頭處的連接管道宜采應用大一個直徑級別的同類管道,其長度宜為被連接管道內徑的5-7倍,連接時不應使接頭處產生角度變化及在混凝土澆注期間發生移動或移位,并應包裹緊密防止水泥漿的滲入,否則將給下一道工序留下隱患。(4)所有管道均應設壓將孔,還應注意在最高點設排水孔及需要時在最低點設排水孔。
壓漿管、排水管和排水管應是最小的內徑為20mm的標準管或適合的塑性管,于管道之間的連接應采用金屬塑料結構扣件,長度應是以從管道引出結構之外。管道在模板內安裝完畢后,應將其端部蓋好,防止水或其他雜物進入。
3.4.2 張拉的安全要求
(1)在任何情況下,張拉時作業人員都不得站在預應力筋的兩端,也不得隨意跨越。(2)操作張拉設備和測量伸長值的人員,應處在千斤頂的側面操作,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油泵開動過程中,不得擅自離開崗位。如需離開,必須將油閥門全部松開或切斷電源。(3)張拉作業點的上、下、垂直處附近,應嚴禁其他人員同時作業,以防墜物傷人,必要時應設醒目的安全標志,并有專人監護。(4)張拉作業的平臺應牢固,底部鋪設木板并有圍護和安全網,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等。
3.4.3 灌漿施工質量控制的問題
(1)灌漿前孔道應濕潤、潔凈,所有灌漿孔、排氣孔、溢流孔、泌水孔均應暢通,否則孔道不密實。(2)灌漿順序宜先灌下層孔道,后灌上層孔道,灌漿孔的間距一般為30cm~60cm。(3)灌漿工作應緩慢均勻地進行,不得中斷,并應防止空氣壓入孔道內而影響灌漿質量。灌漿壓力以0.5N/mm~0.6N/mm時為宣,如壓力過大,易張裂孔壁。為了灌漿飽滿,孔道的出入口應及時封閉。(4)在工程中一次灌漿往往不密實,為了提高孔道灌漿的密實度,可以進行二次灌漿,二次灌漿時間要掌握恰當,一般在水泥漿泌水基本完成,初凝尚未開始時進行(夏季約30cm~45cm,冬季約l一2h)。(5)預應力筋孔道灌漿后,預應力筋錨固的外露錨具及預應力筋也應及時進行防腐處理,用混凝土封端保護。
4 結束語
總之,預應力技術是我國建筑業重點開發和推廣項目,只有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探索,才能在這一領域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姚磊,蔡竹聰.試論后張法預應力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2015(16).
[2] 李根.后張法預應力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3] 王洪燕.后張法預應力施工在市政橋梁工程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3(35).
[4] 張亮棟.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梁施工中的經驗[J].科學之友,2016(7).
[5] 叢小祥,吳志祥.論混凝土在市政橋梁施工中的工藝要點[J].建材發展導向(下),2017(2).
[6] 榮中玲,鄧華明.后張法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的施工與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