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紹興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浙江紹興 312071;2.紹興柯潤紡織品有限公司,浙江紹興 312030)
室內裝飾織物包括窗簾、帷幕、墻布等,具有款式豐富、肌理鮮明、質感柔和、清洗方便等優點,通過精心設計可以適應各種環境場所的需要,營造出豪華、溫馨、舒適的環境,滿足現代人群的審美觀[1-3]。
隨著房地產項目的大量建設,室內裝飾織物的需求量直線上升,但目前窗簾、帷幔、墻布等的監督抽查主要還是參照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檢驗,并不涉及燃燒性能。GB 50222—19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2001年版)》對室內裝飾用紡織品的燃燒性能是有明確要求的。室內裝飾用紡織品燃燒性能不達標,若不慎失火,火焰隨著裝飾織物蔓延,同時釋放出大量煙霧和有毒有害氣體,危害人體健康,甚至產生災難性的后果。1994年12月8日,克拉瑪依市友誼館舉辦迎專場文藝演出活動時舞臺帷幕被光柱燈烤燃,火勢迅速蔓延至劇廳,釀成325人死亡。2014年1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因為經營者用電不慎,導致窗簾起火引發火災事故,過火面積約1平方公里(近2/3的古城),直接損失近億元。
美國早在1953年就通過了《易燃織物法案》(FFA),對兒童睡衣、服裝、床墊、地毯、薄膜材料等紡織品、內部裝飾物和相關材料等都提出了燃燒性能要求,由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負責制定和修改紡織產品易燃性相關標準。CPSC將FFA編入了CFR第16卷中,包括服用紡織品可燃性標準(16C.F.R.1610)、乙烯基塑料膜可燃性標準(16C.F.R.1611)、兒童睡衣可燃性標準(16C.F.R.1615、16C.F.R.1616)和地毯類產品表面可燃性能標準(16C.F.R.1630、16C.F.R.1631)等。日本消防法對多數商業性建筑物內的地毯和窗簾等裝飾織物規定了阻燃要求[4-5],英國等歐洲國家對裝飾織物的燃燒性能亦都有自己的要求。如表1所示。
FZ/T 34010—2014《亞麻裝飾織物》等產品標準對燃燒性能并無明確要求,GB/T 17591—2006《阻燃織物》雖然對燃燒性能指標要求做了明確規定,但僅限于明示阻燃的織物,國標GB 17951—2006《阻燃機織物》對阻燃機織物的阻燃性能等級劃分及其判定作了規定,但并未規定何種產品要求何種阻燃性能。目前窗簾、帷幔等室內裝飾用紡織品的監督抽查主要還是參照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檢測,并不涉及燃燒性能。
表1 不同標準法規對窗簾織物燃燒性能的要求
GB 50222—19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2001年版)》對不同場所的室內裝飾用紡織品都有不同的燃燒性能要求,具體如表2所示。不同場所,特別是公共場所的室內裝飾用紡織品燃燒性能至少達到B2級,甚至B1級。單層、多層公共場所、商業樓、飯店旅館、住宅等眾多場所都要求窗簾的燃燒性能至少達到B2級,甚至B1級,而不少高層建筑的要求又要高于單層多層建筑,對窗簾燃燒性能都要求達到B1級,即使是普通住宅最低也應達到B2級。
表2 不同場所室內裝飾織物燃燒性能要求
注:“/”表示標準未提及該類場所,“-”表示標準對該類場所裝飾織物燃燒性能無要求。
本次風險監測對象主要為在浙江省生產及銷售的窗簾織物,通過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隨機采樣的模式,樣品覆蓋不同價格檔次,不確保明示阻燃樣品不低于30%。浙江省的窗簾織物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紹興、杭州、嘉興等地,流通領域則基本集中在紹興柯橋輕紡市場、嘉興海寧許村市場等地。實際共采樣100批次,其中明示阻燃功能的樣品31批次,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窗簾織物采樣情況 批
注:單價不詳的樣品均為生產企業抽樣,主要為企業樣品出貨后的尾單。
儀器設備:HD815A型織物阻燃性能測試儀(南通宏大實驗儀器有限公司)。
檢測方法:采用GB/T 5455—2014《紡織品 燃燒性能 垂直方向損毀長度、陰燃和續燃時間的測定》條件A進行試驗。從代表性樣品中取尺寸為300 mm×89 mm的樣布,經緯向各取5塊,置于標準大氣壓條件下調濕[6]。調濕完的樣品裝入試樣夾,進行點火試驗,點火時間12 s,觀察燃燒現象,記錄試樣續燃和陰燃時間,測量損毀長度,計算平均值。
評價依據:以GB 50222—19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為評價依據,確定技術指標和要求,具體見表4。
表4 窗簾面料燃燒性能檢測方法與評價依據
2.3.1總體檢測結果
100批次樣品中具有阻燃功能有34批次,其中符合B1級要求的27批,占79.4%,僅符合B2級要求的有7批次,占20.6%。31批次明示阻燃功能(均明示為B1級)樣品中有1批次不具備阻燃功能,5批次僅符合B2級要求,不符合率為19.4%,主要是續燃時間不達標。69批次未申明具有阻燃功能的樣品中有4批次具有阻燃功能,占5.8%,其中B1級和B2級各2批次。
2.3.2單項指標分析
燃燒性能單項指標符合情況如圖1所示。單項指標中最好的是陰燃時間,有97.0%的樣品符合阻燃要求,且全部為B1級。其次是損毀長度,有43.0%的樣品符合阻燃要求。續燃時間有34.0%的樣品符合阻燃要求。
聚酯織物點火后快速燃燒,伴隨融縮或熔融火焰下滴,含棉等天然纖維的織物不但快速燃燒蔓延,還能長時間陰燃。傳統的窗簾織物一般為聚酯纖維,僅小部分產品采用聚酯纖維和少量棉纖維交織,故97.0%的樣品陰燃時間符合要求,絕大部分不陰燃,而損毀長度和續燃時間一般需經過阻燃處理才能達到要求。做過阻燃處理的樣品在離開點火源后能立即或稍許后停止燃燒,其續燃時間和損毀長度都要遠遠小于未經阻燃處理的樣品。
圖1 燃燒性能單項指標檢測情況
2.3.3樣品來源分析
流通領域采集的55批次樣品中,僅7.3%的樣品具有阻燃功能,3批次明示具有阻燃功能的樣品都具有阻燃功能。生產領域采集的45批次樣品中,有66.7%的樣品具有阻燃功能,28批次明示具阻燃功能的樣品中有21.4%不符合明示要求。具體如圖2、圖3所示。
圖2 流通領域樣品阻燃情況
圖3 生產領域樣品阻燃情況
目前流通領域特別是零售市場的窗簾織物絕大多數為未明示阻燃產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阻燃窗簾織物多為定制或出口產品。一般來說,生產廠家根據其產品的銷售市場、工程項目、地域等因素決定是否對其產品進行阻燃處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大工程及定制產品要求產品具有阻燃功能,小城市和小工程及家用產品都不要求產品經過阻燃處理。出口歐美等地的窗簾織物都會進行阻燃處理,因為歐美等地對室內裝飾材料有阻燃要求,部分買家還要認證驗廠等。
2.3.4價格檔次分析
單價低于30元/m的樣品中僅14.8%具有阻燃功能,其中1批次占11.1%的樣品不符合明示燃燒性能等級要求;單價30~70元/m的樣品全部具有阻燃功能,其中2批次為B2級,占15.4%的樣品不符合明示燃燒性能等級要求;單價高于70元/m的樣品燃燒性能等級全部為B1級,均符合明示要求,具體如表5。
產品價格與其阻燃性能息息相關,單價越高,阻燃等級總體越好。通常B2級產品要比不具有阻燃功能的普通產品貴至少8~10元/m,而B1級要比普通產品貴至少20元/m。由于價格因素,再加上部分消費者對防火規范不了解及監管難度大,實際選擇還是以不具備阻燃功能的產品為主,這也促成了目前流通領域產品基本以非阻燃產品為主。
表5 不同價格檔次樣品燃燒性能檢測結果
注:單價≤30元/m的樣品中有1批次未明示具有阻燃功能,實際檢測為B2級;單價不詳的樣品中有3批次樣品未明示具有B1級阻燃功能,實際檢測2批為B1級,1批為B2級。
燃燒性能安全風險評估主要采用比利時風險評估矩陣[7]進行分析。包含3個要素:傷害的嚴重程度、傷害發生的可能性、危害暴露的可能性。3個要素的等級與取值情況如表6所示。
風險值R=E(傷害嚴重程度)×W(傷害發生可能性)×B(危害暴露可能性)
根據公式計算出風險值,依據風險值的大小,劃分出風險等級。
表6 風險評估各要素等級與分值劃分
室內裝飾用紡織品燃燒性能不達標,若不慎失火,火焰會隨著裝飾織物蔓延引發火災,同時織物持續燃燒,釋放出大量煙霧和有毒有害氣體,影響人身安全,危害財產安全,嚴重時甚至釀成災難性后果,如1994年新疆克拉瑪依大火,2014年云南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大火。本次風險監測綜合評定燃燒性能傷害程度為“多人死亡”,E取40。
窗簾織物起火引發火災的可能性較小,但確實存在,亦有不少實際案例,故本次風險監測評定傷害發生的可能性為“可能”,E取1。
本次風險監測的100批次樣品中,具有阻燃功能的占34.0%,流通領域僅7.3%的樣品具有阻燃功能;明示阻燃的樣品中有19.4%的樣品燃燒不符合明示阻燃等級。目前大城市、大工程中所使用的窗簾多是定制產品,而普通住宅、辦公樓、民營餐飲旅館等場所用的窗簾一般都是在工程通過驗收后由消費者自行在流通市場上采購,普通消費者并不了解GB 50222—1995對室內裝飾用織物的防火要求,且流通領域中具備阻燃功能的窗簾產品比例很小,再加上價格因素,消費者實際選擇時多為非阻燃產品。故認為危害暴露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依據表3,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等級為“時常”,即B=3。
風險值R=E×W×B=40×1×3=120,依據表7,風險等級為“較高”,需要降低風險。
表7 風險等級劃分及處理措施
a) 加強監管和標準宣貫、燃燒性能安全性普及。GB 50222—199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對住宅、辦公樓、商場、餐飲、賓館等諸多場所的室內裝飾用紡織品都有燃燒性能要求,而普通消費者對此并不了解,部分企業認為僅工程用裝飾織物才需阻燃功能,家用產品則無此要求。建議加強GB 50222—1995等標準宣貫和室內裝飾織物燃燒性能安全性普及,鼓勵普通消費者更多地選擇具阻燃功能的產品,鼓勵生產企業更多的生產阻燃產品供消費者選擇,以減小危害暴露的可能性。同時對辦公樓、餐飲、賓館等場所所使用的裝飾織物加強監管。
b) 建議對現行室內裝飾織物產品標準和評價規則進行制修訂,增加燃燒性能要求。
c) 完善阻燃產品標簽標識。目前流通領域中有少部分產品具備阻燃功能而未明示。通常具阻燃功能的產品價格要明顯高于未經阻燃處理的產品。建議生產企業和銷售單位對具有阻燃功能的產品在標簽標識上進行明示,申明燃燒性能等級,一則利于提高產品競爭力,二則便于消費者根據使用場所合理選購。
d) 開發研究新型阻燃劑,改進生產工藝。本次風險監測明示燃燒性能B1級的樣品中有19.4%的樣品不符合明示要求,部分企業也表示B1級燃燒性能要求較高,成本較大,現有阻燃劑和生產工藝難以做到B1級。建議政府鼓勵企業進行新型生態高效阻燃劑的開發研究并改進生產工藝,同時對高效、經濟的阻燃劑和生產工藝進行大力推廣,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消費者選購優質低價的裝飾織物提供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