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翠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政府投資項目也不斷增多。政府投資項目一般存在周期長、人力、物力消耗大等特點,另外在前期投資不重視,導致失控率居高不下。本文主要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失控原因及事前對投資偏差風險進行分析,并采取主動控制措施,有效提高投資控制效果。
【關鍵詞】政府投資項目;前期投資控制;投資決策;BIM;方法
一、政府投資項目的前期控制是關鍵階段
政府投資項目的前期投資控制階段主要是決策設計,包含了項目規劃咨詢、編制項目建議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內容。根據查閱相關文獻,決策階段對項目投資的影響在90% 以上,初步設計階段的影響為75%~95%,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影響為 5%~35%而在施工階段通過施工組織措施節約工程造價的可能性不超過10%。由此可見,有效的前期控制是成功投資的基礎與保證。
二、前期投資控制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各部門越來越重視投資控制工作,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在建設過程中缺乏前期工作的投資控制方法,體現在建設流程中重施工輕設計、在造價審計中重結算輕估算、在方案選擇上重價格輕技術、在進度安排上輕視前期決策及設計階段。其結果從表面上看是投資領域“三超”現象( 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 十分嚴重,實質是投資方案失誤,缺乏前期論證與分析的決策和設計,不僅在施工階段帶來許多不便,埋下質量隱患,在實際使用中也往往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
(一)投資決策階段
投資決策階段是選擇和決定投資行動方案的過程,是對擬建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技術經濟論證,對不同建設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及作出判斷和決定的過程。編制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對擬建項目的選址、方案、規模、技術標準、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影響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分析,充分論證項目的必要性、工程技術可行性、技術方案、經濟指標等,為項目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投資決策階段控制工程造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前期投資決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投資估算,準確的投資估算能夠保證投資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影響投資決策、設計方案、經濟效益和工程建設能否順利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的建設規模和編制深度是其投資估算的前提和基礎,前期關于擬建項目用地落實、建設規模和內容的深度影響投資估算的精確度,經過科學論證、計算出來的合理的建設規模才能推出合理的投資規模,同時也影響工程成本控制的效果。同時,投資估算應按照“打足投資,不留缺口”的原則充分估計項目建設過程及建成后可能遇到的造價變化,對可能遇到的風險提出應對和防范措施,給出全面、科學的投資控制建議。項目建設單位應樹立全過程造價的觀念,重點抓好項目前期決策階段工作,論證評估工程項目建設規模、標準和內容,加強工程項目在決策階段的投資估算工作,科學決策、合理控制政府投資。
(二)設計階段全程把控
設計階段基本決定了項目建成后的效果,是擬建工程能否獲得預定的經濟效果,建設過程能否保證質量、進度與投資的決定性階段。設計階段一般可分為初步設計、技術設計與施工圖設計三個階段。類似于對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缺乏重視,大部分投資方在設計階段也只關注施工圖設計。
初步設計與技術設計的主要工作內容為方案優選。需要兼顧建設與使用的需求,綜合考量項目全壽命周期費用,對地質勘探、環境影響、施工方案、材料選用、工藝技術等進行經濟合理性與技術先進性的權衡,在滿足項目長期功能的基礎上,確定最終的技術、建筑方案,做到經濟、實用。通過初步設計與技術設計,可以使設計人員從制圖工作中先抽身出來,客觀地審視設計方案是否與建設要求存在偏差,是否對施工現場情況考慮不周,是否同時兼備長遠性與經濟性,也可以對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遺留問題進行補充與修正,預防施工過程中發生投資失控現象。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由于各專業獨立開展設計工作,協同性不高,各專業施工圖紙完成后,由于溝通不暢,導致施工圖紙錯、漏、碰、缺問題嚴重,而這類問題在圖紙審核中也很難發現,問題遺留到施工階段便導致施工進度延誤、各專業施工不具有協同性,使得類似于土建工程預留孔洞位置不合理,安裝工程不得不在剪力墻上重新打洞的現象非常普遍。同時,施工圖設計時若對施工方案、技術考慮不周,也會導致某些部位無法施工或施工難度極大,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變更設計,嚴重影響施工進度,這些部位也容易成為整個項目的質量隱患。
三、前期投資控制方法
前期投資階段,事前對投資偏差進行分析并根據特點采取針對性且切實可行的措施,這樣可以完全可能會杜絕投資失控的現象,提高投資控制的效果。近幾年造價控制方法及理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前期投資控制方面除了已在工程建設中逐步推廣使用的方案優化、限額設計、標準設計、價值工程等方法,還可采用建立投資數據庫、完善決策前工作、建立BIM模型等措施進行前期投資決策和控制。
(一)建立投資數據庫
編制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時,要對項目的預期成本、效益、社會影響等進行詳細分析和預測,這些工作需要事先獲得和項目相關的技術經濟、社會環境、市場情況等方面比較翔實的數據資料,才能得到準確、可靠的決策依據,從而保證投資預測、經濟分析的正確。建立企業投資項目數據庫,對企業所有已建或在建項目的計劃投資、實際投資、計劃收益、實際收益、投資偏差原因、技術材料、社會影響、環境影響等數據進行統計,并定期進行總結分析,在對已有項目進行動態調控的同時也可以用現有項目投資的經驗指導后續投資。在企業數據庫的基礎上,可以將企業數據庫加入到社會云端數據庫,一方面可以在共享中獲得更多的數據資源,另一方面對提高社會整體投資效率也有促進作用。在項目提出時,通過對既往項目的統計分析,將擬建項目歸類,并根據歷史項目數據得出企業內部投資結論。然后,與社會云端大數據統計結果進行對接,與其他單位類似項目的投資收益、成本、環境影響及后續使用生產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綜合國家政策、區域影響、行業發展、環境影響、本項目特色等因素,才能成為具有參考價值的決策依據。
(二)完善決策前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項目立項審批的重要前提,更會直接影響投資決策的結論。在一些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工程建設項目中,把可行性研究工作分成初步可行性研究、輔助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項目決策前對項目進行全面調查,并全面論證項目的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因素及投資效果,保證投資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經濟性。建設項目決策前工作既要對國家政策有深入的學習、了解,順應發展形勢投資,也要對市場情形充分調研,防止投資飽和,導致項目收益降低甚至無法保證成本,還要對項目本身的技術、建設等成本拆分,在踏勘階段對地質情況、周邊環境、材料價格波動、施工技術、設備選型、項目所在地定額、稅費等每一類型成本風險因素都周全考慮、仔細調查。根據以往投資經驗,列出投資前期調查內容清單,全部調查清楚后再做出投資決策,避免投資失控現象。
(三)建立BIM模型
BIM是“建筑模型信息化”的簡稱,在整個建設流程中,把項目信息集成在一個三維模型中,在項目業務的各個流程中管理、交換、更新、增加模型中存儲的信息,在保證各階段參與方都提供及時、準確、足夠的信息的情況下,該模型能夠與項目同步,從一始終地表達建設方的意圖。同時,一個能夠貫穿于全過程的信息模型也能保證信息的無損傳遞,保證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各階段的效率和質量。建筑信息模型中綜合了建筑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所有信息,既包括前期工作中的項目預期效益、功能要求、踏勘分析結果,也包括設計階段的幾何模型信息、構件性能、結構分析結果,還包括施工進度、建造過程、維護管理的過程信息。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采用BIM模型可以將投資意圖在模型中直接表達出來,并且通過數字沙盤模擬,將可能遇到的技術問題和風險找到。在設計階段,BIM模型的三維特性使得全專業的碰撞檢查成為可能,當前設計中難以克服的錯、漏、碰、缺問題只要在軟件中建立三維模型就會暴漏無遺,由于施工圖紙的失誤導致的窩工、變更、重復施工現像將不復存在。在施工階段,三維模型與真實建筑完全一致,只要完全照“模”施工便不會出錯,因對圖紙理解誤差而造成的溝通不暢也成為歷史。在管理角度上,建設方只要掌握了BIM模型的實時更新結果就能對項目的進展情況了如指掌。在計劃模型與實際更新模型的實時對比中,能夠及時發現項目的實際建造與計劃不符的情況,在問題的萌芽階段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防止投資失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政府投資項目由于涉及到不同專業動態系統工程,因此,前期投資決策應綜合考核設計適用性、先進性和經濟性,簽定可防可控的施工合同,采取事前主動控制措施,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效益。
【參考文獻】
[1]何關培,王軼群,應宇墾. BIM 總論[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04).
[2]羅明.工程建設投資的前期與事先主動控制[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0,1(04) : 81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