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
【摘 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對我國居民享受養老影響意義重大,對民生大計與經濟發展起到關鍵的保障作用。在市場經濟逐漸完善的大背景下,實現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全面發展尤為重要。本文針對現階段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進行分析,并結合籌資渠道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為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發展提供相應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資渠道
伴隨我國市場經濟日益競爭殘酷,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也逐漸實現完成。企業單位作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繳費部門,有其一定的重要性與實質性。但現階段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發展存在相對的局限性。因此,加強對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優化設計就突顯重要。提升國家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對完善的體系機制,切實將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落實到實處。
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現階段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在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方面已經成功借鑒西方國家典型案例,并結合我國實際國情與經濟發展戰略,制定出既能充分保證其城鄉居民養老又兼顧國家經濟建設的保險運營體系[1]。該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主要體現出其體系的完善性與兼顧性。完善性是指我國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體系較為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與條文規定的實施皆有章可循;其兼顧性主要體現在其針對不同人群設置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等級,一般采用“社會統籌+個人賬務”,并具體針對不同人群的經濟收入與投保能力,劃定個人繳費的不同等級,其中分別為100元、200元直至2000元12個不同檔次。其規定只要個人繳費滿15年就可以享受其養老保險的基本待遇,極大體現出該制度體系的人性化。其次,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提升,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體系已經成為我國財政支出的重要出口源泉。根據不同人群與職業需求,我國相繼開設靈活就業人員與農村居民的針對性養老保險制度,由于靈活就業人員與農村居民生活條件限制和經濟收入的低弱,適當采用了自愿型參加養老保險的形式與自愿選擇投保形式等措施,極大限度的提升了我國養老保險的人性化與多變化,為我國更多的居民提供相應的養老保障與基礎[2]。
(二)現階段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任何相對完善的制度體系都會有其相應問題的產生,現階段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也存在相應的弊端與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我國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投資運營途徑比較單一,而投資得到的收益又較低。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明文規定,其個人賬戶中的投資運營比例按照銀行一年的存款利率計算,這樣就極大的限制了其養老保險資金的增值與提升,進而導致了提高養老保險相關待遇標準得不到顯著的提高[3]。其次,籌資途徑與來源相對局限。雖然我國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比較完善,但其籌資途徑與來源還主要依靠于個人賬務的繳納,國家政府與企業的投入相對較弱,導致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出現“外強中干、表里難一”的局面。由于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增值率較低,一些居民只是投保最低金額與最低檔次,進而影響了我國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的綜合發展與實施進程。最后,我國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存在投保年限較短,個人賬戶基金短缺等問題。由于參保年限最低限制為15年就可以享受其養老保險,這樣個人賬戶的投保資金就受到一定的增長限制,現階段我國的平均人口壽命為78.4歲,其享受社會養老保險年份為60歲,進而導致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出現短缺等問題。另外,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標準較低并缺少相應的內部增長調整機制。現階段我國居民享受的養老資金相對較低,平均在2200元左右。偏低的養老金很難滿足其退休養老人員的生活需要。而且我國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缺乏相應的內部增長調整機制,對城鄉社會養老金的現實投入與應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與阻礙[4]。
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優化設計
(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采用名義賬戶制
結合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與發展弊端,實施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采用名義賬戶制尤為重要。該籌資模式與以往的籌資模式不同,可以對其社會統籌的保險金額與個人賬戶繳費金額進行合理規劃、科學管理,極大避免了因人為與突發事件造成的諸多影響問題。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采用名義賬戶制通過在銀行建立個人養老保險賬戶,將企業單位與個人繳費金額進行細化的標明與整合,使其養老保險作為一種權益計入其個人銀行賬戶中。該模式對其發展中國家居民生活條件與收入較低的情況非常適用,是一種長期有機發展模式的呈現,其目的是為了日后更好的完善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5]。
(二)采用個人繳費與省級財政補貼兩種渠道
由于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的特殊性質與服務群體的多變化。因此,在籌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性與現實性。其中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主要針對靈活就業人員與農村居民群體,這兩種群體缺乏一定的繳費經濟基礎,在個人繳費方面存在諸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我國相關養老保險機構與國家統籌設計部門應該具體對其進行研究與分析。首先,應該明確其社會養老保險的職責,對其目的與目標進行認真的實際調查與總結分析,在籌資方面應該站在一定的戰略發展高度,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履行好相關的社會養老保險義務。其次,應該對現階段的籌資渠道進行綜合分析,由于我國市場經濟改革不斷完善,傳統陳舊的國有經濟集體與相關企業單位逐漸退出競爭市場,這樣就對其社會統籌企業繳納的保險金額造成嚴重沖擊,基于這種情況區、市級財政也很難提供一定的支出保證。因此,應該大力發展個人繳費與省級財政補貼雙管齊下的方式,這樣才能充分完善與創新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更可以使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籌資目的達到相關的標準要求[6]。
三、結論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步伐的加快,針對我國現階段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制。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制中受到一定的局限性與阻礙性。因此,加強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完善,提高相關的籌資渠道,切合實際的將我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行優化設計,對保障民生養老與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振軍.新形勢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優化設計[J].人口與經濟,2017,12(1):95-103.
[2]毛麗玉,李文,張芷尋,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變遷與“城鄉居民保”政策效果評價[J].發展研究,2017,14(7):84-89.
[3]黃宵,楊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瀘州市的調查數據[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3):215-218.
[4]徐曉君,薛興利.農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山東省莒南縣的調查[J].新疆農墾經濟,2018,45(8):82-88.
[5]朱燁.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檔次的影響因素分析——以安徽省蒙城縣板橋鎮為例[D].安徽財經大學,2017,45(5):00012-00013.
[6]宋根寅.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影響因素分析——以安徽省無為縣為例[D].安徽財經大學,2018,58(25):000014-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