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博
【摘 要】隨著移動智能終端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被以移動互聯網主導的數字生存模式所影響。網絡傳播為人際交流創造了新的途徑,給交流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開放式平臺,創造性的開拓了新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同時深刻地反作用于人本身,人的工作、學習、社交、習慣、心理等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人際關系也發生了深刻地變化。文章從網絡傳播特點入手,對網絡傳播對人際關系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發展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傳播;人際關系;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等技術風起云涌,我們的生活飛奔跨入全新的自媒體時代。在這個時代,傳播者和接受者雙方的身份不再確定,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與接受者,網絡為個體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參與社會化互動的平臺。網絡發展進一步推動了人際傳播的發展。人際關系在媒介的沖擊下也有很大的新變化,因此,有必要對信息時代,人際關系的發展進行全新的審視和研究。
一、網絡傳播的特點
(一)低門檻易操作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途徑增多,傳播速度不斷加快。互聯網似乎讓“一切皆有可能”,普通人建立自己的媒體頻道已經在我們面前實現。網絡的使用沒有任何限制,無論是小學生還是耄耋老人,只要會用數字終端,在提供網絡服務的平臺上,注冊申請一個ID號,就可以開始傳播自己的信息,數字圖片的傳播多用新浪博客、QQ空間,視頻的傳播多選用優酷、愛奇藝等平臺,利用服務商提供的網絡空間和默認模版,編輯內容在自己的賬號空間上就可以發布文字、音樂、圖片、視頻等信息,用戶就可以輕松的管理運營自己的“媒體”空間。因其門檻低,操作簡單,自媒體一經出現廣受歡迎,發展迅速。
(二)交互強 傳播快
網絡傳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交互性強,信息發布者和接受者可以對共同關心的事物實時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是文字評論,也可以是表情圖片,更可以是小視頻。傳者和受者可以針對共同的主體實時的進行溝通,沒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無論身處世界何地,都可以實時無障礙的溝通。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可以第一時間發表在自己的微博上,所有加過關注的人可以立刻看到。在自媒體平臺上傳者和受者同時存在,二者溝通沒有時空阻礙,可以實時的進行,其強大的交互性是任何其他傳統媒介無法比擬的。
二、網絡傳播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網絡傳播對廣大用戶自身的人際關系產生的影響,分為積極與消極的兩極化走向。
(一)積極影響
網絡傳播能夠為其用戶的人際關系網絡范圍的廣度與關系的程度深淺帶來一定的正向影響。在關系廣度上,網絡對彈性社交功能的極致開發與應用,為網絡用戶擴展自身人際關系網的廣度理論上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在關系深度上,網絡對作為人際關系增進基礎之一的自我呈現,提供了私密性或半公開性的舞臺,有利于擴大用戶的自我開放區域和個人信息空間,利于真實情感的表達與獲取社會資本。同時,網絡中的強連帶關系根基和便捷性條件也為用戶鞏固和重塑自身的人際關系提供了有力補充。
(二)消極影響
第一,人際冷漠普遍存在。隨著網絡的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火爆,人們放棄了書信聯系,放棄了電郵的溝通。很多人往往在網絡上相談甚歡,但是好不容易聚到一起,大家卻似乎找不到合適話題。人們已經不像從前那樣暢所欲言,更多的是埋頭刷手機,人們習慣了網絡的溝通方式,而現實中的我們卻越來越不善于溝通了,離開網絡,有的人會茫然無措,不會傾聽,不會合作,甚至有的患了人際溝通障礙,厭惡逃避現實中人際往來;第二,網絡傳播讓人越來越孤獨。科技的進步無法阻止人的孤獨傾向,再智能的機器人也沒有辦法讓人類的心理創傷徹底撫平,在未來的社會里,科技讓人們生活更輕松,但是也把人類推向了孤獨的層面,沒有孤獨只有更孤獨。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通訊,但是也在蠶食人們已有的生活方式,不僅在進行還很成功的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人們每天和智能手機的共處時光比和家人、同事、朋友溝通的要多,人們無時無刻在看手機。
三、網絡傳播環境下人際關系和諧健康發展策略
(一)加強網絡教育和監管 制定完善相關法規
人際交往的規則原本是在道德管轄范圍之內,但在網絡傳播時代,迸發出了過多相互沖突的道德觀念。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時常可見到一些與傳統美德相背離的現象,卻還會有部分人贊同與附和。道德的約束力日漸下降,對社會秩序和公眾生活造成嚴重困擾,而目前我國法律是監管已落后于網絡的發展速度,此時非常有必要來完善規范網絡傳播的相關法規,營造一個健康的公共輿論環境,促進網絡傳播規范有序地發展。網絡社會人際關系的調適要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網絡本身,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加強對網民的教育和對網絡的監管。網絡社會的教育方式不同于傳統的教育方式,它具有傳遞信息便捷、廣泛,滲透力強等特點。還可以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充分動員網民進行自我調適。網民在虛擬社會人際調適中也應發揮其自身的主動性,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念。身處虛擬社會中,時刻提醒自己的現實社會的身份,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用現實中的規則來護佑網絡里的交往。
(二)發揚傳統人際交往美德 共建禮儀網上家園
我國一直以來非常重視人際關系與為人處世,自古有著“禮儀之邦”的美譽。網絡傳播視域下的人際交往也需要構建起一套系統的禮儀規范。“有禮有節”地展開人際交往。同時,儒家提倡的“信”更是網民交往的道德底線,人們說網絡交流是帶著面具的溝通,人們習慣隱藏自己不愿讓人看到的信息,而用心中想要的“超我”示人,這就是缺乏誠信,沒有真實的自我坦誠的立于網絡社會。網絡傳播時代,人們越來越發現,只有網上網下言行一致的人才是“真人”,人們也更愿意與這樣的人溝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最終會用技術的形式來讓這個成為現實,每個人僅有一個ID,在網絡上身份唯一,你所有發布的言論和文章展示都是唯一的,代表你這個人的。如果沒有誠信,那么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虛擬的網絡里都沒有生存空間。此外,網民之間還應當平等相待,尊重對方的人格,認真履行作為網民的義務,誠實以待并維護他人隱私,互惠互利,弘揚傳統文化必將助力網絡建設,使之成為一個和諧的人際交往的空間。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網絡時代,各種通訊工具和網絡交流平臺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盡管網絡改變了人們的交往范圍和交往方式,網絡傳播以其鮮明的特色,加速了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拓寬了人際交往的范圍,給人們提供了更多人際交往的選擇,但是網絡環境下,人們的人際關系也存在著諸多弊端。因此,人們在利用網絡傳播過程中也要嚴于律己、誠信待人,從而促進網絡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江茜.論網絡傳播對人際關系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15,6(22):185.
[2]胡玉玲.微信傳播對人際關系的影響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6):215.
[3]韓有業.被“抑制”的傳播——社交網絡“關系信息暴露”特征對網絡人際傳播的影響[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1(02):1-5+49.
[4]陳娟,汪金剛.微信人際傳播影響因素分析[J].新聞界,2017(05):60-63.
[5]詹恂,嚴星.微信使用對人際傳播的影響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12):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