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文
【摘 要】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歷久彌新。我們偉大祖國是由56個民族共同努力建設發展起來的。白族作為我國第十五大少數民族,為我國歷史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文化也同樣與我們相互交融和進步。今天,我們深入云南大理,去探究云南白族的民族特點,讓國人更多的了解他們的故事,體會他們的生活樂趣。
【關鍵詞】云南白族;歌曲《蝴蝶泉邊》;民族精神;發展
本文以歌曲《蝴蝶泉邊》為線索,簡要分析云南白族人民的民族特點,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等,對其歷史和發展狀況也做了簡要的描述。為國人更多的了解白族歷史文化提供一定的便利。
一、歌曲《蝴蝶泉邊》的文化內涵
(一)簡述歌曲《蝴蝶泉邊》的創作背景
歌曲《蝴蝶泉邊》是1959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愛情喜劇故事片《五朵金花》的插曲。電影中描述了一對白族青年在云南大理蝴蝶泉邊通過對歌的形式表達愛情的故事,從側面展示了云南白族的個性文化,吸引眾多國人去深入了解白族的民族特點。《蝴蝶泉邊》由著名滿族作曲家雷振邦采用兩首不同風格的白族民歌加工而成豐富獨特的旋律。詞作者是電影《五朵金花》的編劇季康。
(二)《蝴蝶泉邊》蘊含的文化氣息
以大理為背景,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當時季康正被下放到云南西雙版納,受到有關機構的指派要求做一篇有當地文化氣息的作品,并提出苛刻的要求。幸運的是她和丈夫早年曾去過云南大理,對云南的各民族風情有一些了解,于是決定以云南白族生活文化為背景,完成這部作品。我國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盛產山茶花,因此當地女子們大都取名金花,作者便以此為本片命名。
歌曲吸取了白族民歌風格特點,音調自然優美,清晰明快的刻畫出白族青年男女的純潔愛情。歌曲內涵與同時代紅色精神洋溢的其他歌曲不同,此曲少數民族風情濃厚,創意新穎,用特別的曲調和意境吸引了許多國人。
(三)云南白族文化簡介
白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蒼洱新石器遺址中已發現溝渠的痕跡、在劍川海門口銅石并用遺址中發現居民已從事飼養家畜和農耕的遺跡。春秋、戰國時期,洱海地區已出現青銅文化。蜀漢時,洱海地區已發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蒼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數萬頃;修治高山梯田,創建了鄧川羅時江分洪工程等。
二、云南白族的民族特點
(一)發展歷史
在新石器時代,云南洱海地區已有原始居民生息和繁衍,過著半穴式生活。秦漢時期,洱海地區同內地關系日益密切,公元前109年,西漢王朝向這里大批移入漢民,將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這里。東漢時改屬永昌郡管轄。唐朝在此設立姚州都督府。后建立了以彝、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奴隸制政權。又于907年,建立了以白族段氏為主體“大理國”,并與宋朝以臣屬關系相處。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區設置大理路和鶴慶路。明朝改為大理府、鶴慶府,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清代繼續延襲明代這一政策,但在邊遠山區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新中國成立后,白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先后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在白族主要聚居的大理中心地區,采取與漢族地區相同的方式,于1953年完成了民主改革,并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11月,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二)民風民情
與漢族人民有所不同的是,白族人民喜歡吃酸、冷、辣等口味食物,善于腌制火腿、弓魚、油雞棕、豬肝酢等菜肴,他們特別的熱衷于吃一種別具風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絲,再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這樣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白族人民民風相對樸實彪悍,與各族相處較為和諧。
每年舉辦的“三月街”是白族人民傳統的盛會,人們會舉行賽馬和各種娛樂活動,同時也成為男女約會的好時機。正如歌曲中表述的那樣:“哎~~哎!大理三月好風光哎,蝴蝶泉邊好梳妝,蝴蝶飛來采花蜜呦,阿妹梳頭為哪樁……哎,蝴蝶泉水清又清,丟個石頭試水深,有心摘花怕有刺,徘徊心不定啊咿呦……”這首歌歌詞簡單易記,旋律優美,把蝴蝶泉邊的青年男女的細膩感情展現出來。
(三)當前發展狀態
在民國和抗日戰爭時期,白族地區經濟狀況很差,人民收入難以滿足必要的溫飽條件。具體來講,當時封建地主經濟占主導地位,人民沒有土地,依靠受苦和交租來租用地主的土地,以換取少量糧食,窮苦人民生活困苦;而在地主經濟發展的同時,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在當地出現并發展起來。而在一部分山區和高山地區,還有奴隸制經濟存在。
在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白族自治州商業市場資本逐漸興起,先后出現一些進口洋紗、洋貨的商販和出口石磺、黃絲、豬鬃、茶葉的農民等。由于白族商業經濟是在地主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大商行對經濟和土地的占有率遠大于普通農民。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鄧小平南巡以后,全州工農業生產快速發展。自治州管轄下的關市,由建國前的一個工業生產落后消費性城市,逐漸發展成為滇西重要的工業城市;全州建立了電力、機械、汽車修配、化工、造紙、紡織、皮革、制絨等工業部門,每年為本地區產生巨大的經濟產值。教育、安保、醫療衛生等事業也有很大發展,人民生活開始富足,精神面貌也有很大改觀。現在白族地區的生產一年比一年好,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的繁榮景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本地區的經濟狀況還將再上一個臺階。
三、云南白族與我國各族的關系簡述
近年來,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同時,國內的經濟文化交流也在加快進行。在國家經濟建設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全國各地間的交通日漸便利,各民族在相互融合中相互取長補短,盡力發展本民族地區的經濟。云南白族同胞在充分吸取改革開放帶來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吸取周圍各族人民的生產方式、經營模式、教育模式等發展自身。與其他各族人民和諧友好相處,并在不斷交流中更顯融洽。
四、各民族和諧發展的積極意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和諧和穩定成為國家發展的必要前提。全國各民族和諧友好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和諧穩定、各民族共同利益的發展都有很大作用。各民族和諧發展是關系到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是事關全局的大事,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民族共同利益的追求是鞏固和發展中國政治經濟高速發展局面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和諧發展是提高綜合國力和中華民族凝聚力,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基礎。
五、小結
云南白族是我國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之一,與漢文化融合較早,民族古籍文獻豐富,人民傳統文化素養深厚,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介紹白族人民民主特點的同時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白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白族古籍文獻整理工作綜述》.云南圖書館季刊.1993(4)
[2]大理白族自治州圖書館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3]倪波.論中國古籍整理的軌跡與成就[J]四川圖書館學報 1993.(3)
[4]電影《五朵金花》.
[5]歌曲《蝴蝶泉邊》.
[6]電影《志愿者》(2008年由潘安子執導的劇情片,佟大為、楊若兮參加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