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希
冷戰結束后,國家崩潰和國家失敗成為非洲政治的突出特征,沖突后國家重建成為非洲政治的一項重要歷史任務。索馬里巴雷政權被推翻后,就進入了混亂的無政府狀態,依靠自身能力恢復秩序變得十分困難,外部干預成為重建進程中極為重要因素。本文將對索馬里收到的外部干預進行梳理,對其國家重建進行歷史研究。后巴雷·西亞德時代索馬里國家重建進程一波三折,經歷了艱難而復雜的歷程。聯合國、非盟、美國以及地區鄰國都深深卷入其中,成為影響索馬里國家重建的關鍵因素。
一、內戰與國際干預
1991年—1995年是索馬里國家重建進程的第一個階段。這一時期已經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力量能夠掌握國內局勢,國內斗爭導致索馬里內部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聯合國在索馬里問題上的不作為也引起國際社會不滿。因此,聯合國決定,以促進和解與維護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安全為主要目標,開展第一期索馬里行動。行動失利后,美國應聯合國要求組建多國特遣部隊,以維持救援物資渠道暢通,并且希望在實現和解后及時撤出,這與聯合國最初的目標并不一致。盡管聯合國索馬里行動擴展至二期,美國與聯合國仍未能在促進和解方面取得進展。美國與聯合國的介入從一開始就比較被動。
這一時期對索馬里國家重建的干預主要以幫助建立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為主要目標,維持人道主義援助安全、促進和談并暴力解除武裝為主要手段,但美國與聯合國在行動后期將過多的重點放在追捕艾迪德之上,失去了政治中立的立場,行動失利后又迅速退出,未能盡到應有的責任。
二、伊斯蘭法院聯盟
美國與聯合國撤出索馬里事務后,索馬里內部的政治勢力失去了中間的調停人,各軍閥內部勢力開始分化并嘗試建立地方政權,沖突頻繁發生,許多地區也宣告脫離索馬里實行自治。伊斯蘭法院崛起成為一股政治力量,并且實現了相對穩定的治理,取得了中南部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索馬里原政府被推翻后,一些奉行沙里亞法規的伊斯蘭法院逐漸成為當地主要的司法部門。這些沙里亞法院承擔了部分司法職能,并逐漸擔其他基礎服務,贏取了當地民眾、氏族長老等各方利益代表的支持。為了確保法院裁決順利執行,每個伊斯蘭法院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民兵,由于法院紀律嚴明,這些民兵并未像軍閥武裝一樣收到批評。在地方伊斯蘭法院的運作下,氏族所在地方的安全形勢有所好轉,社會秩序也得到了恢復。2000年,這些伊斯蘭法院開始尋求合作,逐漸形成伊斯蘭法院聯盟。
連年戰亂已經使索馬里千瘡百孔,民眾都希望尋求宗教領袖的庇護,實現索馬里和平與穩定。伊斯蘭法院為下屬地區提供了相對安全的環境,且行事較為溫和,在本質上反對極端伊斯蘭主義,贏得了廣泛支持。由于吸納了索馬里伊斯蘭政治的不同派別,進入2006年后,伊斯蘭法院聯盟內部溫和派與強硬派的分歧逐漸顯現,在國際上,伊斯蘭法院聯盟也未能得到廣泛支持,被認為是當時過渡政府的阻礙。
三、兩屆索馬里過渡政府
于此同時,非洲地區組織與鄰國的干預以促進和談、成立過渡政府為主,但前期幾次和談均已失敗告終。且由于干預方內部矛盾分歧嚴重,都有過為支持某一派別而進行軍事入侵的現象。索馬里在外部干預下國家重建進程仍然一波三折,但非洲地區組織與鄰國都對此保有耐心,為成立過渡政府開展了漫長的協商進程。
2000年8月,過渡憲章獲得通過,并組建了過渡國民議會,哈桑成為過渡政府總統,索馬里在長期的沖突戰亂后,終于建立了形式完整的過渡政府,這是索馬里國家重建的一次有效嘗試。此次過渡國民政府的成立參考了索馬里國內各個氏族的想法,展現了氏族長老在和解進程中的作用,相較于前期聯合國美國主導的維和行動與之前以軍閥為主的和談,阿爾塔和平會議展現了其廣泛的代表性與參與性,是巨大的歷史進步。阿爾塔會議在進行過程中對軍閥的忽視,也影響了過渡國民政府在索馬里的權威,雖然獲得了阿拉伯世界的支持,也引發了其鄰國的擔憂,部分國家開始支持反對派。
過渡國民政府的勢弱未能阻止外部干預索馬里國家重建的步伐,2002年1月,政府間發展組織舉行峰會,決定啟動索馬里調解進程,在伊加特的干預下又成立了過渡聯邦政府,并實現了和平過渡。這相較于上一次的干預成果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這一時期地區組織與周邊鄰國對涉索馬里國家重建的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因為干預方利益的爭奪發生過暴力介入的行為,但相較于上一階段美國與聯合國的表現,地區組織與周邊國家展現出了其責任感,做了多次努力與嘗試,最終建立了過渡政府并實現了和平換屆。
四、聯邦政府正式成立
過渡政府實現了和平過渡后,國際社會開始幫助索馬里組建聯邦政府,聯邦政府成立之際,國內各政治勢力仍然在自己的“領土”范圍內擁有教高的認可度。在上一階段干預中,干預國與組織內部成員國出于利益考量,與索馬里境內政治勢力進行合作,在推動和談上起到了關鍵作用。聯邦政府雖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但在國內的政治權威不足,政治重建還需要繼續進行。聯邦政府的成立離不開非洲地區組織與鄰國的支持,這時的外部干預已經開始考慮從索馬里自身的需要出發,在幫助和解與贏取民眾支持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經過多次全國范圍內的討論后,聯邦政府最終得以成立。在索馬里擁有正式政府后,外部干預力量也開始嘗試將更多的自主權歸還給政府,在必要方面為聯邦政府提供技術支持。國際勢力通過《索馬里契約》指導對索馬里國家重建的參與,政府則通過“2016年愿景”指導聯邦政府工作,為索馬里國家重建工作提供了支持。
這一時期各個外部干預力量已經開始考慮將國家重建的自主權交還給政府,根據政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援助與支持,這其中必然有資金問題、利益爭奪的考量,但其在干預方式與態度上面的轉變已經取得了一個較好的效果。除青年黨問題外,聯邦政府已經基本實現了國內穩定。
在索馬里國家重建過程中,國際維和力量給予了巨大支持。從1960年獨立成立索馬里共和國,到1991年巴雷政權覆滅不過30年,巴雷政權結束后,索馬里就陷入了持久的內戰,聯合國、美國、伊加特、非盟先后采取措施,幫助索馬里進行國家重建,為現代聯邦政府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聯邦政府的運作已步入正軌,索馬里已經重新出發。
【參考文獻】
[1]盧紅飚.論冷戰后初期美國的對外重建——以索馬里重建問題為例(1992-1994)[J].黑龍江史志,2009. 24(總217)
[2]秘書長關于索馬里報告[R],2014 -2017
[3]張春.伊加特與非洲之角的安全治理[J].西亞非洲,2016(4).
[4]Sultan Barakat. After the Conflict: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Aftermath of War[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5]Ken Menkhaus. State Failure, State-Building, and Prospects for a “Functional Failed State” in Somalia[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ctober 9,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