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



【摘 要】楊樹是沿淮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其經濟價值較高,生態效益顯著,被廣泛栽培。為減輕林農生產成本,加大楊樹經濟效益,本文通過對鳳臺縣林農復合經營的地塊進行了調查和初步分析,得出復合經營能加快林木的生長提高林農經濟效益這一結論,從而給林農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楊樹;幼林生產;林農復合經營
楊樹是沿淮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是鳳臺地區當前保有量最多的樹種,其經濟價值較高,生態效益顯著,在我縣各類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中被作為主栽樹種。為了促進楊樹較快生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綜合效益,我們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經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對鳳臺縣應用林農復合經營的地塊進行了調查和初步分析,為我縣林業生產提供借鑒,并有益于進一步研究。
一、調查地概況
調查地位于花家湖圩堤內側,面積135畝,為河流沖積的淤土,土壤肥力較差,之前為雜草叢生的荒地,2008年作為一般造林地組織造林,采取全墾,穴狀整地,穴規格80cm×80cm,株行距4m×5m。造林時選用1年干二年根I級中渦1號楊樹苗,栽植深度0.6-0.8m,定植當年開始在部分的林地里進行了1-4年不等的林農復合經營,套種主要以西瓜、香瓜、蔬菜、黃豆、豌豆、油菜等經濟作物為主,并適度開展林下養殖,2013年林木郁閉后套種停止,養殖繼續。其他撫育措施與沒有進行復合經營林分的幼林保持一致。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造林結束后,在林地內每隔5行機械設置一個標準地樣地,作為長期觀測點,在標準地內每年進行每木檢尺,共抽取40個樣地,其中經營地和非經營地各20個,共2260株苗木。自2009年至2013年連續觀測楊樹落葉后林木的粗增長和高生長。分經營地與非經營地、經營年限以及農作物的收益幾個方面,進行統計比較。
三、結果分析
從表1可以看到,2009年經營地楊樹高生長增長14%,地徑增長40%。從2010年到2012年經營林地上的林木平均高比非經營地上林木分別增長27%、29%、32%,胸徑分別增長46%、47%、37%,2013年停止套種后又分別增長38%、48%,增長率高,持續時間較長,可見前期的復合經營加快了林木的生長。
從表2可以看到,復合經營4年比經營3年和2年和1年的高、徑生長量、增長率依次提高。
從表3看出,除去林木生長增長的經濟效益外,按照2013年勞動力、種子、肥料、農作物等價格計算,經營地農作物每畝增加收入410元,同時省去了因林木撫育管理費用60元/畝,實際收益達470元。
四、結果討論
1、改善林木生長環境。在林間空地進行農作物的耕作,首先必須清除空地上的雜草、枯枝落葉等其他生物,而且在其生產階段要不間斷的進行,以豆科作物為例,從種子下地到收獲至少要除草3-4次,雜草的清除,使林木能充分吸收土壤里的養料,同時也鏟除了害蟲及病菌的繁殖場所,有利于林木的正常生長。松土改良了土壤結構,不但防止了土壤板結也增加了土壤內氣水的流通,有利于幼林的生長。林地里套種農作物,不僅要施入一定量的基肥,在其生長階段還要施入大量的肥料和一定水量的保持,提高了林地的土壤肥力和水分,適合楊樹喜大肥、大水的生物學特性,進而促進了林木的迅速生長。
2、提高光合作用。由于復合經營地土壤條件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水肥管理好,林木生長健壯,其萌芽、展葉時間比非經營地要提前1周,落葉時間推遲10天左右,平均葉片數量增加25%-37%,單葉面積擴大15%-22%,葉片也有所增厚,葉面積的增大,有葉期時間的延長,大大提高了葉片光合作用的合成和養分的積累,加快了林木的生長。
3、保護林木健康生長。在套種期間,林地里頻繁勞作,在防止農作物受人畜侵害的同時也保護了林木不受侵害;楊樹下部枝干萌發的新枝,由于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也得到了及時的修除。管護的加強,使秋冬季節發生森林火災的機率也大大降低。農藥的使用殺滅了部分林業有害生物,利于林木健康生長。
五、結論
1、經濟效益。把楊樹看作多年生農作物進行培育,在幼林期間進行林農復合經營,較其他簡單撫育措施培育的林木生長加快,成材期縮短,林木增長效益明顯;抗性增強,病蟲害發生率顯著降低,省卻了防治費用。同時農作物的收入增加林地早期收益,而且減少了林地管理進程中除草、施肥等費用投入,以短養長,取得了短期效益和林木生長的雙贏。
2、生態效益。林木生長環境改善,各種生態效益都能得到充分發揮,調查地在林木保護圩堤的水土方面效果很好。相關試驗表明,林農復合經營地的大氣濕度明顯增加,年均氣溫降低0.7℃-2℃,風速降低0.95m/s左右,減少了地表揚沙與水氣的蒸發。經營地里施用的化肥,滲到深層也能很好地被根系吸收,減少了化肥對地下水的污染。
3、社會效益。由于林農復合經營模式的經濟效益明顯,周邊和全縣部分地區正在推廣應用,且成效顯著,得到了林農的認可。復合經營在提供大量的農產品的同時,更有效地利用了土地資源,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農林結合,長短結合,結構得到合理的配制,對增加農民收入,維護社會安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十分顯著的效益。
綜上所述,林農復合經營,是使人工栽培的植物群落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合理利用土地,是楊樹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田庫,徐娟,馬桂清;楊樹速生豐產的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1989年03期
[2]富豐珍,徐程揚,李廣德;我國楊樹林農復合經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西北林農學報;2010年02期
[3]劉雅欣;王育才;張會恰;平原區速生楊片林撫育方法[J];河北林業科技;2006年03期
[4]袁玉欣,魏宏俠,馬榮澤,裴保華,賈玉彬,王穎;楊糧間作系統農作物產量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1年01期
[5]王進京;袁新旺;楊樹的夏秋季管理[J];河北林業;2007年05期
[6]孫啟祥,韋朝領;不同林齡林分對間作物產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7]薛志財;楊繼榮;我國楊樹現狀及病蟲害的綜合防治[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