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崗
(山西省晉中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晉中 030600)
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進行必要的試驗檢測工作是保證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和重點。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必要性可以從三方面分析:首先,進行試驗檢測能夠保證施工原材料質量,杜絕不合格材料進場,為工程施工質量提供基本保證。再者是,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進行必要的試驗檢測,能夠保證路基回填、壓實、路面基層施工等關鍵施工環節的施工質量,優化施工組織,提供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造價。最后,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通過貫徹試驗檢測工作,能夠為新材料、新技術的推廣提供條件和渠道,通過試驗能夠快速獲取各材料及施工技術的工程表現,有助于改善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和弊端,保證工程質量。
在部分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實踐中,存在試驗檢測類型及范圍寬泛的問題,在具體檢測工作中沒有重視試驗檢測的全面性和細節性。例如公路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水泥、骨料、鋼筋及各種外加劑在進場前沒有做好質量抽檢和質量控制工作,導致部分存在質量缺陷的材料進入施工現場。此外,在具體檢測過程中,沒有建立具體的檢測標準,對于檢測的參數及檢測范圍沒有明確界定,導致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中沒有形成統一管理標準,部分使用量較少的材料甚至直接忽略,嚴重影響了公路工程試驗檢測的整體質量,無法為公路工程建設提供準確的參考和依據。
除了公路工程試驗檢測范圍和標準尚不健全和完整外,檢測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及技術實力也亟待加強。由于部分項目施工單位主觀上不重視工程試驗檢測工作,導致相關的專業型人才儲備缺乏,尤其是檢測儀器設備、檢測技術等相關專業人才相對缺乏,部分試驗檢測從業人員沒有取得交通運輸部質監站頒發的試驗檢測從業資質,由于專業性較差,導致部分試驗檢測數據及結果可信度較低。此外,部分施工企業在人員檢測技能后期培訓及繼續教育方面落實較差,一些新的檢測技術和檢測手段在人員技術對接方面落實較差,導致工程項目部試驗檢測手段及設備老化嚴重,不能滿足現代公路工程施工試驗檢測需要。
對于新建高速公路項目而言,為了保證試驗檢測工作順利進行,必須組建項目中心實驗室,完善的中心試驗室配置加上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標準對于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意義重大。中心實驗室建設規模及內部檢測制度必須以工程建設實際情況為準,組織項目試驗檢測單位編制滿足中心試驗室規模及工程建設規模的《試驗檢測標準方案》,并向業主匯報,業主組織專家及項目建設參與人員召開評審會,論證試驗檢測標準方案的可行性。對于試驗檢測方案及標準編制依據必須以項目建設具體情況為參考和依據,項目全程檢測必須統一標準,保證檢測結果及檢測流程的科學性和一致性。此外,試驗檢測標準方案必須包括:具體的試驗檢測方法,對應的量化試驗檢測結果評價指標及試驗檢測評價方法等內容。在特定試驗檢測項目完成后,必須委派專業試驗檢測工程師系統分析試驗檢測數據,并出具對應的試驗檢測報告,為了保證檢測報告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檢測校核人員應對檢測數據校核,對于存在疑義的檢測項目及結果,必須統一上報中心實驗室負責人,負責人組織中心實驗室各專家及技術人員會商,確定最終的試驗檢測結果。
在具體的施工試驗檢測階段,檢測原則應遵循重點區域必須全部檢測,其余施工區域檢測以隨機抽檢及重點抽檢相結合的方式,在保證試驗檢測覆蓋率和準確性的前提下,提升檢測效率。對于抽檢項目,抽檢率不應低于20%;此外,在處理檢測獲取的試驗數據時,必須加強對試驗標準數據及工藝試驗數據的管理,隨著工程建設項目的推進,動態變更、校核試驗標準及工藝流程,對于不滿足試驗標準的數據必須重新檢測,重新校核,保證試驗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對于重點工程或者災害設防級別較高的工程,應該提升抽檢概率和重點檢測位置的數量,尤其是影響工程建設承載能力、耐久性及服役年限的鋼筋、水泥、瀝青混凝土等材料必須提高試驗檢測頻率。
針對上述提及的在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常見的各種問題及缺陷,在具體的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實踐中,必須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強試驗檢測人員專業能力,健全施工現場試驗檢測制度。對于參與中心實驗室檢測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并經培訓后取得交通運輸部質監站頒發的試驗檢測工程師資格證書,在人員配置上必須優化處理,保證對應檢測標段內的施工人員檢測工程師比例超過80%以上,且超過70%的試驗檢測工程師有超過3年的試驗檢測經驗。此外,必須配套建立完善的實驗室檢測制度,保證試驗檢測人員在具體檢測過程中能夠明確參照規范和約束標準。第二,規范試驗檢測技能,優化檢測儀器及設備使用情況。為了保證試驗檢測數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必須加強試驗檢測技能,明確各檢測項目參照的規范文件,做好試驗數據處理和統計;為了保證試驗檢測效率和質量,應管理好日常使用的試驗檢測設備和儀器,落實常規保養維修,保證各檢測設備和儀器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本文以省內某新建高速公路項目中心實驗室項目為例,就公路工程施工中涉及的檢測內容為切入點進行了簡要分析,由于該項目某標段穿越不良地質層,該標段重點施工項目為軟弱土層處治。
由于該標段穿越不良地質層,經工程地質勘察發現,該區域地下水對土層承載力影響較大。必須安排進行必要的地下水位監測,監測項目主要為地下孔隙水壓力值變化情況。除此以外,由于該段地質土層原始承載能力不滿足施工要求,為了保證路基及路面承載能力,本工程使用換填法處理不良土質,為了觀測換填后土層的夯實情況及變形情況,本標段共在每個夯實位置沿兩個垂直方向共計設置了10個觀測樁。表1統計了每個夯實位置的單位夯實量。

表1 每個夯實位置的單位夯實量
為了保證夯實效果和質量,以加強對土體夯實的質量控制,具體而言,必須落實好以下幾個關鍵技術點:第一,務必保證夯實點測放位置控制準確,保證夯實點偏差值在規范規定的上限值以內;處理好施工現場的整平高差。第二,對于換填的土體,應保證回填石料的粒徑滿足后期承載力、壓實度需要,確保粒徑不大于30 cm。在正式開始強夯施工之前,務必再次校核夯實點位落距,在夯錘起吊不平的情況下,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糾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