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榮
(浙江珊溪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浙江 溫州 325300)
趙山渡樞紐工程位于溫州市瑞安市龍湖鎮西北的趙山渡,距溫州市87 km,距瑞安市41 km。趙山渡水庫通過調蓄上游珊溪水庫(電站)下泄水量和攔引珊溪至趙山渡區間來水,經引水水庫反調節,由輸水渠系向溫州、瑞安、平陽等市縣城鎮居民生活供水及工農業供水,年供水量7.3億m3,其中生活及工業供水6.53億m3,農業供水0.77億m3,改善了農田灌溉98.63萬畝,并利用多余水量發電,以達到綜合利用水資源目的。
為了確保大壩的安全運行,現需對趙山渡水庫現有的外部變形監測進行改造、完善,建立趙山渡水庫外部變形監測控制網,為日常水工監測提供統一的基準數據,并通過定期復測和數據處理分析,了解大壩工作基點的位移變化情況。
受現場條件限制,大壩下游無法布點,故在大壩上游左右岸各新建一個基準點(左岸ZX2,右岸YX2,),與大壩兩端現有的兩點(左岸 ZX1,右岸YX1)組成平面監測控制網。
右岸原有基準點YX1通視條件受限制,造成如下結果:①YX1點左右視線都被護坡擋住,無法與新設右岸上游控制點YX2通視,本次測量YX2-YX1的邊長采用C級GPS邊長來代替; ②YX1與左岸原有控制點ZX1的部分視線被大壩上的抓機橫梁遮擋,對水平的觀測精度有明顯影響,本次測量雖對YX1與ZX1雙向水平方向值進行了觀測,但為了不影響平差精度和數據的可靠性,YX1與ZX1雙向水平方向值參與平差計算。
因此本次基準網測量共組成一個大地四邊形邊長網、一個三角形(YX2-ZX1-ZX2)和兩個獨立角度觀測值(∠ YX2-ZX1-ZX2,∠ YX1-ZX2-YX2),除YX1-YX2的邊長用GPS邊長代替外,其余按一等三角形網技術要求觀測,網形圖見圖1;工作基點網由 GZ1、GZ2、GZ3、YX2、ZX2五個點組成三個三角形邊角網(網形圖見圖2),其中ZX2、YX2為起算點。

圖1

圖2
本次測量一等高程網共有高程聯測網和高程監測網組成。
由于趙山渡水庫高程基準點一直未與外界聯測過,其高程值來源不詳,與相隔較近的珊溪水庫也從未進行過高程聯測,不利于該流域的水利規劃。本次水準引測從珊溪水庫變形監測網中的水準基準點L0為起算點,按一等水準要求引測至趙山渡變形監測網高程基準點YX2。為后期水位監測及高程監測的需要,沿途聯測了趙山渡水庫上游水位臺高程控制點(SW1)、峃口水位臺高程控制點(SW8)以及大壩右岸附近山腳原有高程控制點SY1。趙山渡水庫至珊溪水庫的距離較遠,因此在高程聯測網水準線路上布設了 GZ1-1、S2、S3、S4、S5、S6、S7、S9、S10、S11、S12、S13共12個水準間歇點。高程聯測網由上述17點組成。
由于YX1點位于防護坡上,且坡度較陡無法聯測水準,故本次大壩高程監測網由三個基準點YX2、ZX1、ZX2,三個工作基點 GZ1、GZ2、GZ3和其邊上的水準點 YX2-1、ZX2-1、GZ1-1、GZ2-1、GZ3-1共11點組成。
采用電子水準儀的觀測順序和方法。
往測奇數站觀測順序:后-前-前-后
往測偶數站觀測順序:前-后-后-前
返測時奇、偶測站照準標尺的順序分別與往測偶、奇測站相同,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其站數均為偶數,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支標尺互換位置并重新整置儀器。
(1)觀測前30 min,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下,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
(2)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嚴格置平。
(3)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的三腳架時,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而第三腳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
(4)除線路轉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接近一直線。
(5)每一測段的往測與返測,其測站數均為偶數。由往測轉為返測時,兩只標尺均互換位置,并重新整置儀器。

表1 測站觀測限差
由于L0點在山坡上,且坡度比較大,部分測站的視線長度小于4 m,但觀測時成像均清晰。本次使用的是電子水準儀,無基輔分劃,采用前后讀3次取其中數。兩次讀數差≦0.3mm。
作業中使用的儀器為Trimble DINI03電子水準儀,儀器已送專業儀器計量校準實驗室鑒定合格,一對條碼水準尺經檢驗后每米真長平均修正值為0.01 mm。
本儀器的特點是只需人工照準和調焦,儀器自動讀數記錄,并保存至PC卡上,可單獨測距以調整前后視距離。
規范中規定每公里水準測量的偶然中誤差按式(1)計算:

根據表2和式(1)計算的每公里偶然中誤差為±0.26 mm,符合技術設計書和規范要求(M?≤±0.7)。

表2 往返測不符值統計表

表3 閉合環閉合差統計表
從表3可以看出,兩個水準閉合環的閉合差均遠小于技術設計書和規范規定的限差。
綜上所述,本次高程網外業測量的各項精度指標均符合技術設計書和規范規定。
采用測段定權,權為測段長的倒數。
以珊溪水庫變形監測網中的水準基準點L0(2014年觀測成果)作為高程聯測網起算點,以YX2點作為高程監測網的起算點,采用清華山維NASEW 3.0平差系統進行平差。
平差前后基本觀測量中誤差情況見表4。
控制網中最大誤差情況見表5。
綜上所述,本次高程網平差的各項精度均符合技術設計書和規范規定。

表4 平差前后基本觀測量中誤差表

表5 控制網中最大誤差表
分析可知,高程網平差的各項精度指標均符合技術設計書及規范要求,因此本次高程控制網的測量成果精度可靠,成果可以作為后期大壩監測的高程起算數據。
YX1與左岸原有控制點ZX1的部分視線被大壩上的抓機橫梁遮擋,對水平的觀測精度有明顯影響,進而對基準網的精度有了明顯的影響,因此建議如下:
(1)測量時拆除遮擋的設備;
(2)改變YX1的位置,在比現在位置低或者高的地方重新布設一個點,代替現有的YX1點;
(3)對變形監測網進行定期復測,以此保證大壩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建議復測周期為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