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
線下理財,對于大多數投資人來講都不陌生。從2014年至今,線下理財的銷售“門店”幾乎遍布所有的城市。近年來,線下理財的風險隨著監管收緊,慢慢的暴露出來。這些風險大多來自線下理財自身業務模式、業務形態風險。從e租寶到快鹿,再到前不久被“查封”涉及“非吸”的善林,監管層針對線下理財展開了專項整治。
很多線下理財公司對外打出的旗號,都聲稱自己是互聯網金融平臺、網貸平臺或者財富管理公司。有的線下理財還宣稱自己是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等。
打出的旗號是對自己進行一個包裝,告訴投資人,我是合法合規在進行理財銷售業務。那么,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第一,線下理財從開展業務模式、獲取投資方式上講,并不屬于互聯網金融,也不是網貸平臺。2016年8月24日,四部委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從事或者接受委托,從事下列活動中的第四條規定:自行或委托、授權第三方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進行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
這條規定中明確表示,網貸平臺不允許借助物理場所進行宣傳或者推介。線下理財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利用物理場所開展業務。很多投資人都是通過在線下理財開設的門店進行投資,并不是通過互聯網進行注冊投資。
投資方式也跟網貸平臺不同。我們都知道網貸平臺按照監管的相關要求,設立了銀行存管,投資人在互聯網投資的資金,落地賬戶為三方存管銀行。而線下理財的獲取方式為利用POS機刷卡,或者線下理財的人員帶領投資人到銀行直接打款。二者相比對,我們不難發現,從獲取資金上有明顯的差別。
第二,線下理財從金融牌照上來講,大部分屬于無牌照公司。根據現階段的監管要求規定,資產管理公司必須取得有關部門批準的“金融牌照”。有了金融牌照,才能去做業務。但是并不是說有牌照就能肆無忌憚地在線下獲取投資人,還需要符合《投資者適當性》以及對合格投資者的認定。
但是,大多數線下理財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公開募集,有的線下理財還對老年人進行“特殊照顧”,比如通過贈送小禮品來吸引老年人投資。還有的,甚至承包了老年人的活動,廣場舞贊助、武術表演贊助,等等。
線下理財不管是從業務模式、資金獲取,還是金融牌照上來講,既不符合監管核定的業務模式,也不符合金融的牌照制度,所以,線下理財的本質就帶有一定的風險。那么,這個風險具體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首先,是投資資金風險。投資人在線下購買理財,有的是通過銀行直接打到線下理財公司指定的賬戶,有的是通過pos機進行劃付。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一定要注意,直接打到指定的賬戶,這個賬戶是不受監管的賬戶,游離在監管之外,并且這個賬戶極有可能是線下理財實際控制人個人的賬戶,極容易讓下線理財的實際控制挪作他用。
其次,投資人購買的理財產品不安全。線下理財對外銷售的理財產品,大多數都存在著信息披露不充分、不透明。大部分產品只宣傳線下理財公司如何安全合規,并沒有對產品進行詳細的描述。產品背后到底是什么樣的形式、什么樣的模式、借款人或者借款企業是誰,這三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都描述得非常模糊。投資人在購買的時候,無法分清投資的資金到底去哪里了?到底給到誰了?
還有的線下理財是采用“超級借款人模式”,先利用線下理財公司本身的資金對外放款,再形成債權包,向投資人轉讓。監管部門已經明確叫停這種模式。從業務角度講,“超級借款人模式”對借款業務期限、額度進行的拆分、錯配,也涉嫌建立“資金池”和非法集資。
最后,違規銷售“資管產品”。有的線下理財公司宣稱,對外銷售的是基金產品、保險產品、資管產品,或者定向委托融資計劃(投資計劃)。這種資管產品的銷售按照最新的《資管計劃》規定,應取得金融牌照或者資管代銷許可。
在銷售過程中,即便是你有了相關許可牌照,也要按照規定來進行銷售,充分地披露產品信息。大多數線下理財公司不僅沒有牌照,還對產品信息進行模糊處理,或者不讓投資人知道產品內容,這就導致了投資人在產品到期兌付過程中的損失。因為產品到期兌付出現問題,投資人上當受騙的新聞屢見不鮮。
那么,如何識別線下理財是否合規,如何分辨買的產品是否安全?投資人要記住以下三點。
第一,不盲目聽從他人介紹。投資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不盲目聽從他人的介紹。線下理財是靠著人與人之間的傳遞來進行營銷,投資人投資往往都是被線下理財的“獲客方式”吸引,或者聽“熟人介紹”,“殺熟”成了線下理財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所以,投資人一定要明白,熟人介紹的產品未必靠譜,并不是他能投資,我也能投資。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要選擇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再做投資。
第二,看清線下理財“資質”。在投資前要看清線下理財的“資質”。如果線下理財銷售的是資管產品,我們先要認定他的資管銷售或者金融許可牌照。要讓線下理財拿出牌照,去網上查詢比對。這些資質的核準部門一般是:銀保監會、證監會、央行或者國務院。所以,投資人在核準比對的時候,一定要看準牌照資質的核準方是誰。
第三,看清產品再投資。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不要盲目,不能看到利率高就買,不能讓“小恩小惠”打動你購買。畢竟,我們的本金是最重要的。要看清產品的屬性是什么、產品的構造要素是什么、借款人是誰、以什么方式計息、如何結算兌付這幾個關鍵點。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線下理財銷售的是資管產品,我們還要看清這個產品是什么、是否讓投資者風險自擔,千萬不要盲目簽字打款。了解清楚,符合自身風險,再做出投資決定。
最后,總結一下。隨著金融監管的收緊,一些違規的線下理財暴露出來較多的風險,建議投資人在現階段還是遠離線下理財。畢竟,監管部門現在針對涉嫌“非法集資”的線下理財進行重點整治。如果是有相關金融、代銷資質的線下財富公司,需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銷售理財,做好投資者適當性,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資人教育。投資人在現階段更要客觀、理性地去選擇理財產品,這樣才能做到財富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