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
2008年8月8日晚上8點08分,在全球幾十億人的關注下,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鳥巢主會場正式拉開了大幕。橫跨五千年的“卷軸”、如夢如幻的“星星五環”、令人震撼的“藍色星球”、神秘的“火炬塔”??一個個撲面而來的視覺和感官的強烈震撼,讓全世界數十億的人們領略了科技奧運的無窮魅力,擁有了一個難忘的不眠之夜。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在致辭中說:“世界見證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開幕式,這是一個把中國五千年歷史與現代科技奇跡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儀式??”
而創造這些神奇的就是國防工程設計研究中心開閉幕式技術制作團隊。
在歷時三年的援奧任務中,設計所先后有406人直接參加了奧運技術協作保障,完成技術方案133項,取得12項重大技術突破,完美實現了開閉幕式導演團隊的創意。
作為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四場儀式的技術保障團隊,總導演張藝謀說“天大地大,不如你們技術最大”。將“精彩絕倫”與“萬無一失”完美地融合起來,為了這一目標,設計所援奧技術團隊在三年里共同攻克了數十項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關,有過為了一個技術參數的激烈爭論,有過排練現場數十個小時的不眠不休,有過忠孝不能兩全的刻骨經歷,他們苦過、累過、哭過、笑過,風雨過后終見彩虹,艱辛過后迎接他們的是勝利與榮光。
當劉歡和莎拉·布萊曼站在一個直徑18米,高達24米的“藍色星球”,伴隨60名在球體上翻滾騰躍的特技演員,從地下臺倉徐徐升起時,世人為之震撼。
整場開幕式場景變化多端,如何在多次場地中央舞臺升降過程中將這個龐然大物隱藏得如此隱蔽,達到橫空出世、驚艷世人的神奇效果,是擺在技術制作團隊面前的一個難題。
為幫助“藍色星球”實現升降,技術制作團隊制作了一個神奇的“魔方”,即中心可拆卸LED表演舞臺。
在開幕式整個表演過程中,沒有人會注意到“魔方”的存在與消失,但是它卻起著承上啟下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魔方”的存在,就不會有上半場“燦爛文明”的精彩表演,沒有“魔方”的消失,就不會有下半場“輝煌時代”的開篇——“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實現。“魔方”的任務就是“藏球”,讓藍色星球深藏地下,達到不影響上半場演出的目的,星球升起前將“魔方”迅速拆掉,讓球徐徐升起。
“魔方”是一個直徑20米的圓臺,臺面分成20塊,總面積316平方米,總重量達26噸。
導演給出的拆除“魔方”的時間是10分鐘。
10分鐘,聽起來簡直有點天方夜譚。要知道,鳥巢地下空間狹小,除了這個26噸的大家伙,還有大量的演出道具和上百的演員都在此候場,讓本就擁擠不堪的空間愈加擁堵,要實現“魔方”的迅速拆除、轉運,又不傷害兩側道具與演員,難上加難。
拆除“魔方”的任務原想請地方相關專業隊伍完成,先后有6家單位到現場看過并知道了導演給出的拆除時限后,無一例外地知難而退了。
結構工程師樊宏偉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承擔了拆除“魔方”的任務,并迅速組建了一支150名武警戰士的拆除小分隊。
拆除“魔方”的訓練從5月開始,第一次拆除訓練,用時120分鐘。
拆除訓練開始前,樊宏偉也制訂了一套詳細的計劃,組織指揮中竭盡全力,但是最終卻是這樣一個令人沮喪的結果。
從120分鐘到10分鐘,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樊宏偉不認輸,第二次拆除訓練,雖比第一次用時稍短,但是距離10分鐘的時限仍然遠著呢。
然后是第三次,結果仍然不行。
不服輸的樊宏偉多少有些動搖。
一次見了時任開幕式技術制作組組長于建平,樊宏偉說,于總,拆“魔方”10分鐘怕很難達到,您是不是和張導說說??
于建平說:“小樊,不要說不行,如果我找張導,說舞臺拆除實現不了,那就等于推翻了整個導演組的計劃,這事堅決不行。一定要想辦法完成任務,困難再大也要完成!”
樊宏偉的斗志再次被激起來了。
他在計算機上對拆除轉運的方式進行反復模擬演練,不到一周時間,設計的圖紙就達到了幾百張,堆起來有一尺多高。
經過一個月的訓練,拆除時間縮短到了半個小時。
即便如此,距離10分鐘的目標也還有三分之二呢。況且,在一個多月的訓練中,可挖掘的潛力差不多都挖掘出來了。
樊宏偉內心的壓力無以言表。
但是任務必須完成,否則不僅導演的創意將化為泡影、影響開幕式的精彩程度,而且此前所做的一切——包括為數頗巨的投資,都將失去意義。
一次訓練后,參加訓練的小戰士與小樊聊天中說:“樊工,我們已經用盡全力了,可這叉車的分量實在太重,要是能輕點就好了??”
小樊一拍大腿,心想,戰士們說得對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的潛力現在幾乎發揮到了極限,那么只能在工具上挖潛了。
他立馬奔回辦公室,翻出叉車圖紙,與制作組的同志們討論起叉車的改裝方案。
為了讓叉車轉運設備盡可能地靈活輕便,便于和模塊進行快速連接,經過多輪試驗,最終確定采用重量輕、機動性強的專用液壓輔助拆裝裝置替代傳統的配重式叉車,極大地提高了定位、固定、拆除的工作效率。
有了秘密武器,新一輪突擊拆除訓練開始了。
效率明顯提高,但是距離10分鐘仍有一段路要走。
樊宏偉帶領武警戰士拼命了,因為除了拼命訓練已無別的路可走。每天訓練十幾次,身體像豹子一樣強健的小伙子,訓練結束后一個個骨頭散了架。身高175的樊宏偉體重從150斤迅速掉到了130斤,原本合身的工作服穿在身上松松垮垮。
有一次,正在現場組織訓練的樊宏偉發起高燒,去醫院打針就得影響當天的訓練,不治療病情會進一步加重,而病情加重又會影響下一步訓練。為了節省時間,樊宏偉讓戰友把醫生請進“鳥巢”,在工作現場打起了吊瓶。
在整個“魔方”從五月底運到國家體育場到最后的演出,拆裝次數達到了二百次以上,有時為了滿足排練的上下半場的轉換和調試設備的要求,一天最多拆裝達到四次,經常是早上四五點進行安裝,凌晨一兩點進行拆除,也就是通過這么大的工作量一個奇跡般的紀錄誕生了,最快的一次,“魔方”拆除完畢只用了8分鐘。
開幕式演出中,貫穿整場演出的畫紙、徐徐展開的畫軸、橫跨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畫卷、猶如跳動音符的祥云火炬等一經亮相,便贏得了舉世驚嘆。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國威軍威。北京奧組委評價“他們能把飛船都送上天,這支隊伍我們選對了”,黨中央、國務院授予他們“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殊榮。
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心又相繼承擔了2009國慶60周年慶典、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2014年北京APEC會議等重大技術保障任務,續寫了新的榮光!
背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受北京奧組委邀請,經上級批準,國防工程設計研究中心承擔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四場儀式的技術系統試驗、研究、設計制作以及指揮、操作和技術保障工作。由他們牽頭負責的展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紙一屏一軸、如夢如幻的“星星五環”、寓意同一個世界的“藍色星球”、神秘的“火炬塔”、令人難忘的“記憶之塔”、神奇的“白玉盤”“智能草坪”等贏得了舉世驚嘆,用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展示了科技奧運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