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與傳播學院321000)
由中韓兩國合作拍攝,于2016年上映的美食題材紀錄片《偉大的一餐》將攝影機鏡頭聚焦于全球各大地域與種族部落之中的食材與菜式,運用拼貼性的敘事策略展現(xiàn)“偉大的一餐”背后顯現(xiàn)而出的匠心精神,風土人情與文化傳承。本文在符號學視域之下解讀一道道美食們自身攜帶著的外延與內(nèi)涵,通過影像文本之中普遍存在著的不同的符號,探求食物與人,食物與自然和社會的聯(lián)結(jié)。
《偉大的一餐》當中紀錄的許多食物都是一個個內(nèi)蘊豐盛的符號,在被當做食物行使其果腹功能的外延之外,還具有情感層面的內(nèi)涵。在《跨越生死的一餐》這一集里,因紐特原住人約瑟彼在氣候條件極為惡劣的凜冽寒冬里外出打獵,目的只為捕獲一只可供他和家人食用一周的海狗。這只海狗此時便成為一個攜帶著象征意義的符號,它使得因紐特人即使在寒冬里足不出戶便可以享受到由食物帶去的味覺享受與溫暖觸覺體驗。同時,也是因為“海狗”這一食物的存在,為家庭溫馨氛圍的營造起到了推動作用。韓國的海州居民樸靜子要將自己精心腌制的泡菜寄送到首爾的女兒家,光州的小姑子家以及釜山的親家家里。這樣的一壇泡菜在經(jīng)歷了派送路程的幾番輾轉(zhuǎn)之后,顯然已成為了一種維系親人親戚之間感情的物像符號,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超越了原始具備的食物意義。在第二集《打開食物的靈魂》的片尾,日本的武井先生與他的鄰里鄉(xiāng)親們圍桌而坐,共同分享著珍貴食物腌制鯽魚所帶來的奇妙的味覺享受。畫面當中的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歡欣的笑容,這是獨屬于經(jīng)歷了歲月沉淀之后的獨特味道帶給人的滿足與感動,這份感動因為老人們與鯽魚具有著共同的由時間帶給人的滄桑感而顯得愈發(fā)濃重。腌制鯽魚,在紀錄片里的當時當?shù)乩锍蔀榱寺?lián)結(jié)武井先生與鄰里感情的象征,也是一種帶給人心靈慰藉的載體。片中,許多韓國的上班族都會定期去聽教授如何制作鰤魚飯的課程。韓國人對食物制作有著一系列的流程,對飯菜的搭配也十分講究,精心制作一餐類似于鰤魚飯這樣的餐食需要付出一些心血。但是,因為現(xiàn)下食品安全問題亟待重視,自食其力制作美味而又健康的食物成為了某種必需。在都市生活里承受著快節(jié)奏生活壓力的上班人群們,在周末空閑的時間里擺脫外賣與快餐,自己動手烹制美食,不僅是對在健康層面上的自我負責,也可歸屬于一種自我治愈的方式。食物之中,孕育著一種人們希望每一天的生活都可以充滿幸福感的期許,成為了一種在工作學習里勇往直前的動力。
美國符號學家皮爾斯在索緒爾的結(jié)構(gòu)主義二元符號學基礎(chǔ)之上,提出了實用主義三元符號模式的理論。在他創(chuàng)用的術(shù)語里,“符號”被“能指”所代替并且把“所指”這個并不容易解釋清楚的術(shù)語,分解成為了“對象”與“解釋項”。在《電影符號學》一書里,作者對皮爾斯符號學里的“對象”與“解釋項”直接做了簡易的解釋:“對象是符號文本直接指明的部分,是意指過程里可以立即見效的部分,而解釋項是需要再次解釋,從而不斷延展的部分。”1
在紀錄片《偉大的一餐》中,“食物”作為符號存在,在解釋項部分中有著更深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第二集介紹日本壽司的情節(jié)里,鏡頭紀錄了壽司制作的一系列工序。壽司的米由不同季節(jié)不同種類的米混合而成,加入秘制配方里的不同比例的醋和砂糖,再經(jīng)過專業(yè)的捏做壽司手法,一塊真正的日本壽司才最終完成。箱押壽司是日本壽司的又一大種類,制作此類壽司的每一種食材都需精心準備,它的制作方法由江戶時代一直流傳至今,沒有改變過。無論是哪一種壽司,經(jīng)由日本師傅制作而出的,就被附上了“精致”與“專業(yè)”的標簽,這是日本文化里匠人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就和紀錄片里的壽司師傅說的那樣:“為什么相同的食材卻是不一樣的口感,甚至覺得不好吃,這就是匠人的秘訣。”而在猶太人這一民族里,因為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他們對食物有著自己的制作標準。食物對于他們而言具有神圣不可褻瀆的意義,熔鑄進了他們的身體與靈魂,是自身傳統(tǒng)與文明世代相傳的物質(zhì)載體。
偌大世界的不同地域與族群,無論是約旦游牧民族的美食扎馬達,曼薩夫,抑或墨西哥的塔可玉米卷和意大利的庫拉泰羅,都是可以作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傳統(tǒng)文化獨特性的外在物質(zhì)標識。解說詞也對此做了富有思考價值的詮釋:“這一餐所盛放的風土與人情,這一餐所承載的歷史與傳統(tǒng),都成為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的寄托。”紀錄片中一系列的延時鏡頭展現(xiàn)了時間的飛速流逝與社會節(jié)奏的快速發(fā)展,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里,食物的供求關(guān)系也自然地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實社會當中的許多食物和餐飲業(yè)都和片中的加藤壽司店一樣在遭遇著新舊交替的危機。但制作一餐食物的用心與專注,對制作食物的傳統(tǒng)技藝的堅持,也可以成為一個國家里美食文化的一部分。美國的三藩市,人類現(xiàn)場切割不含任何抗生素的食草動物這一行為沿襲了舊時代肉鋪的處理食物的方法,象征著一種對原先傳統(tǒng)的回歸與傳承。和三藩市的制肉店鋪一樣,日本的尾田先生三十年如一日地在祖輩祖?zhèn)飨聛淼牡赇伬飯猿质褂弥被鹋c傳統(tǒng)技法制作地道美食“湯葉”。編導(dǎo)們對尾田先生進行了采訪,從他的話語里透露出了他對傳統(tǒng)食物與食物里映射出的日本飲食文化堅守的決心。原本平凡無奇的食物之所以成其偉大的一餐,最為重要的原因是食物背后的隱喻意義,它們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某個地域文化的象征之物,也是不忘初心的美食制造者們對于逝去事物的一種傳承與堅守,這使得食物被賜予了與眾不同的靈魂,使味道不因外部環(huán)境隨波逐流而發(fā)生改變。
紀錄片《偉大的一餐》以不同層面的符號對影像之中食物以及與食物相關(guān)的人或事之中孕育的思想與情感進行探微。觀者們在觀看的解碼過程里對食物帶給人的情感共鳴,經(jīng)由食物傳遞而出的對地域文化與文明的挖掘功能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對食物產(chǎn)生了深淺程度不一的認知,使食物具備了別樣的人文價值。
注釋:
1.馬睿,吳迎君.電影符號學教程[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