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圖書館221000)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提供了環境和條件。但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項目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技術人員、資金投入、數據資源安全及版權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阻礙著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進程。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旨在建立一個利用各種數字化技術來處理和存儲各種圖文并茂文獻,并通過互聯網向讀者提供各種服務的的數字圖書館,從根本上來講是建設一種多媒體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統。它使用數字技術處理和存貯各種不同載體和地理位置的信息資源,從而實現跨越區域、面向對象的網絡資源查詢和傳播。
近年來,我國的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目前國內各大圖書情報單位都積極投入到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既有國家級項目,也有地方省市級項目,還有單個數字圖書館項目。國家級數字圖書館計劃或項目主要有中國試驗型數字圖書館(CPDLP)項目、知識網絡一數字圖書館系統工程項目、中國數字圖書館項目、國家教育部數字圖書館攻關計劃以及中關村科技園區數字圖書館群軟課題研究項目等。地方省市級數字圖書館中影響較大的有江蘇省數字圖書館計劃、遼寧省圖書館數字化圖書館工程以及臺灣地區的“亞太智能信息服務中心”計劃等。
專業的技術人才隊伍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大多數中小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技術團隊力量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由于圖書館的技術人員相較于信息軟件公司在工資福利方面相差較大,難以留住真正的專業人才,從而導致技術人員非專業畢業人員較多、精通信息技術的人員較少的情況普遍存在;二是,圖書館在崗的技術人員身兼數職,崗位分工不明確,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數字化建設中去;三是,技術人員在數字化建設的認識理念上較落后,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服務方式,不愿改變思維,借助數字化建設尋求更高層次的服務模式。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改善硬件環境,為數字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石,其次需要資金來建設相匹配的數字信息存儲、查詢、檢索等軟件系統來為讀者提供便捷的服務,最后還需要資金來維護硬件環境和軟件系統。
圖書館數字化給讀者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面臨著數據資源安全的問題。影響數據資源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環境因素(如火災)導致機器設備的非正常損壞、機器設備的突發性故障、不穩定的軟件系統、工作人員誤操作、圖書館網絡系統中病毒或被惡意攻擊等都會造成數字資源的損壞或丟失,給數字資源建設帶了極其嚴重的后果。
數字資源具有搜索即使用、點擊即閱讀、下載即復制的特點,極易大規模地復制、傳播和盜版,加之我國適用于數字出版的法律法規明顯滯后,造成網絡未經授權使用他人作品、網站之間未經許可轉發和盜用、搜索引擎未經網站許可無償鏈接等問題層出不窮。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時代的必然趨勢,我國已落后于國外的發展水平,因此,迫切地需要提升對圖書館數字化的認知水平,正確認識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對圖書館館員進行培訓,提高館員對數字化建設的認識,并積極在工作中向讀者推廣使用互聯網來獲取相關信息,從而逐步提高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信息服務的能力。
資金投入水平直接影響到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成效,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決定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關鍵因素,因而各地圖書館要積極爭取得到政府的支持。數字化基礎建設是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關鍵和基礎,首先要確保圖書館的網絡體系,既有連接臺式機的有限網絡,又有連接移動設備的無線網絡;其次是提高網絡連接速度,確保圖書館數字化能能高效地運行;最后要保證網絡的穩定和安全,使得讀者放心的使用網絡查詢資料、獲取信息。
圖書館數字化的核心是數字資源,加速開展數字資源建設刻不容緩,圖書館要對現有的館藏資源進行全面的分析,結合圖書館館藏特色,建立一個涵蓋全館圖書資源的數據庫;注重和以數字資源生產作為主要業務的數據庫提供商(如中國知網、超星等)合作,購買他們的數字資源來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最后圖書館可以將互聯網上的各類信息進行選擇、加工,使這些信息可以成為館藏的補充資源。
圖書館數字化依托于計算機系統,因而圖書館數據安全的根本在于計算機系統的穩定,計算機系統包括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系統。圖書館在購買硬件設備時,要重點考慮硬件設備的自身性能和運行是否穩定等指標,從中挑選性能好、運行穩定的硬件設備,并結合圖書館的結構設計適合的布線系統和網絡結構。軟件系統的選擇要根據購買的硬件設備及圖書館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首先將本館享有版權的數字資源全面開放,共讀者網絡查詢獲??;其次對版權存疑的數字資源,僅提供篇名、摘要等信息,不能提供全文服務,避免引起版權糾紛;再次有條例法規許可在特定范圍可以開放的特定資源,需向讀者提供該特定資源的服務,最后對于政府公開發布的信息,圖書館可以供讀者開放獲取。只有在版權上解決好糾紛問題,才能保證數字圖書館更好的可持續的建設。
綜上所述,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系統、長期的工程,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取得不錯進展,仍在許多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努力,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數據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