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200000)
賈洪巖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200000)
胡 佳 (華東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學院 200000)
當下,網絡對生活的影響力日益加深。在高校中,網絡已成為大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交流渠道,大學生通過QQ通訊、微信聊天、微博互動、貼吧共享實現信息互換。當前,新媒體作為新型傳播方式新軍突起,一個全新的時代悄然而至,正以“無微不至”的傳播形態影響著人們的傳統交流習慣。
迅猛發展的科技為現代社會打造了一個傳播快速化、方式智能化的網絡“微時代”,而由“微科技”和“微文化”所帶來的網絡空間現實化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青年強則國強,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一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直面社會關注的熱點,著力研究“微時代”大學生網絡心理特點,有利于幫助解決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問題。
網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手段、新方式、新陣地,革新和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全新教育模式。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網絡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它運用了學生廣泛使用的富有教育功能的新媒體平臺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深刻地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平等、交互性的理念,也體現了對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進和創新。其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普遍的是在咨詢室咨詢、教室中教學、辦公室談話等,大部分是在工作時間進行,一般是在規定的地點和時間范圍內進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存在有較大的約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則較少的受到時空上的約束,它可以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心理健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分享討論,加上其操作簡單快捷、充分利用人力資源,較大的增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時性,也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相互之間的學習分享和資源共享。
“微時代”的來臨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形式有所更新。“微時代”背景下,隨著4G 網絡的逐步發展和升級,微信息、微視頻、微閱讀也瞬間風靡起來,這更直接、迅速、廣泛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博客、微信等實時交互通訊工具的興起,讓大學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進行信息檢索、資料共享。
大學生是處于特定年齡階段的特殊群體,這個階段的個體生理上已經成熟,但心理上處于迅速發展但未成熟的階段,生理與心理發展上的不平衡導致大學生在網絡心理方面問題頻出。表現在自我認知上會有極大的自我膨脹和自我表現力;在人格上,表面看似穩定,一旦遇到不良因素影響極易在情緒上產生過激、波動大、走極端等不穩定現象。
近年大學生心理問題事件的不斷出現在大眾視野,各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逐漸重視,但2001年我國才開始涉及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研究,各高校對大學生網絡心理教育方面相關知識還不成熟、教育體制機制還不完善,也不能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在內容上,高校網絡心理的教育內容無非是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生活方式等,這些內容相對于“微時代”中多樣且有趣的內容來說,不免有些陳舊,很容易讓大學生忽視或抵觸。
“微時代”的來臨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教育內容和模式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內容和新的效果的機遇。“微時代”背景下建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是基礎性的教育工作,也是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目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在教育知識和教育理念上存在欠缺,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也存在著巨大的不足。要做好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需要高校積極組建多層次網絡心理教育聯動工作隊伍。“微時代”背景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建立可以從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管理、教育實施和監督反饋三方面進行,在層級上依次可劃分為校級、院級、班級甚至宿舍,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全方位聯動教育管理機制。依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需要解決問題,建立一支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還需要不斷地對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進行指導,提升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從而建立完整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系統。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把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作為工作的重心,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變受教育者自身的不良觀念,提升其心理素質,能夠讓受教育者積極參與教育從而達到良好自我教育的的功能。心理知識群、園地等的建立,可以吸引對心理關注人群的加入,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曉度,也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播的覆蓋面,有助于大學生積極健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立,鼓勵大學生擁有正向應對心理問題的態度,培養大學生情緒管理及心理問題自我調節能力從而達到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