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王曉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
CFC對臭氧層具有破壞性影響,而且壓縮式制冷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間會造成供電緊張等現象。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是一種以溴化鋰-水為工質對,以熱能作為驅動動力的吸收式制冷循環,系統以水做制冷劑,綠色環保,在替代CFC壓縮式制冷上有巨大的優勢,但是壓縮式制冷在能量的利用效率上較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有明顯的優勢[1]。目前單效或雙效的溴化鋰制冷機在效率上都無法與壓縮式制冷相比,而且單效和雙效溴冷機在使用高品位熱源作為驅動熱源時,在能源利用的角度上仍然是不經濟的。為了進一步提高COP,提出了三效吸收式循環[2]。由于三效循環比雙效循環多一個發生器,因此需要更高的發生溫度。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的高壓發生器中溴化鋰溶液溫度過高,易引起機組腐蝕[3]。因此需要降低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Jin-Soo Kim等[4]提出在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中增加一個壓縮機,利用壓縮機將蒸汽壓縮來達到降低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的目的。袁從杰等[5-6]提出在低溫發生器和中溫發生器之間增加壓縮機的新型串聯和并聯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有效的降低了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
本文主要研究在低溫發生器和冷凝器之間增加壓縮機的復合式三效循環,壓縮比和冷媒水溫度對系統性能的影響,并與普通三效循環進行對比分析,主要從性能系數,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本文以串聯三效 TC(Triple Condenser)循環[7]為研究對象,串聯三效TC循環如圖1所示。串聯三效TC循環中,冷劑水循環為:高溫發生器產生的高溫冷劑蒸汽進入中溫發生器冷凝放熱,再降壓,與中溫發生器產生的中溫冷劑蒸汽混合進入低溫發生器內冷凝放熱,再降壓與低溫發生器產生的冷劑蒸汽混合進入冷凝器中冷凝放熱,此時中溫和低溫發生器就像一個冷凝器,因此稱為TC循環。溴化鋰溶液循環為: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流經低溫,中溫和高溫溶液熱交換器,并且串聯依次進入高溫,中溫和低溫發生器,最終返回吸收器。三效循環中冷凝熱較小,冷卻水循環采用并聯方式流入冷凝器和吸收器可以提高循環的性能系數。

圖1 普通串聯三效TC循環方式示意圖
本文中復合式三效循環相較于普通三效循環就是在低溫發生器和冷凝器之間增加一個壓縮機,增加低溫發生器出口冷劑蒸汽的壓力,達到冷凝器的冷凝壓力。復合式三效循環如圖2所示,通過壓縮機提升低溫發生器產生的冷劑蒸汽的壓力和溫度,這樣就可以降低低溫,中溫和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緩解溴化鋰溶液的腐蝕。

圖2 復合式三效循環方式示意圖
熱力計算的依據是循環內各部件總質量平衡、溴化鋰組分的質量平衡和能量平衡。
總質量平衡:

LiBr質量平衡:

能量平衡:

式中:m為質量流量,kg/s;ζ為溴化鋰溶液濃度,kg/kg;h為比焓,kJ/kg;下標in表示流入,下標out表示流出;Q為外界傳給系統的熱量,kW;W為壓縮機耗功,kW,普通三效循環時,W為0。
由于高溫溴化鋰溶液物性參數的缺乏,限制了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的研究,2001年Y.Kaita[8]提出可靠的高溫溴化鋰熱物性方程,本文中使用Y.Kaita提出的溴化鋰溶液的物性方程。
本文對三效和復合式三效循環進行模擬分析,為了模擬分析復合式三效循環的特性,在仿真過程對循環給定相同的標準條件,在相同的制冷量,冷卻水溫度,冷凝溫度,吸收溫度和濃溶液濃度下進行計算。計算初始條件如表1所示,在計算壓縮比對循環性能的影響時取冷媒水進口溫度為12℃,溶液熱交換器溫差為濃溶液出口溫度和稀溶液進口溫度之差,其余溫差為高溫介質出口溫度和低溫介質出口溫度之差[9]。

表1 計算初始條件
在本研究中為了方便計算,做了以下假設:
1)忽略每個部件的熱損失,溶液泵和管件中壓力損失。
2)在發生器和吸收器中,溶液處于壓力和溶液溫度的平衡狀態。
3)冷凝器和蒸發器中的出口冷劑水和蒸汽都是飽和狀態。
4)用作中溫和低溫發生器熱源的冷劑蒸汽放熱后變為飽和的冷劑水。
5)發生器出口蒸汽溫度按平均發生溫度計算。
6)復合式三效循環壓縮比為1時,按普通三效循環計算。
參照普通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性能系數的定義,COP1用下式計算:

復合式三效中壓縮機耗功是機械能,與熱源輸入熱能不是同一品位,COP1并不能準確的表示復合式三效的性能,因此引入COP2表示復合式三效性能系數。

式中:Qv為制冷量,kW;QHTG為熱源輸入熱量,kW;W為壓縮機耗功,kW;η為熱能轉化成電能的效率,本文取0.35[11];n為壓縮機的壓縮比;PCON為冷凝器的冷凝壓力,kPa;PLTG為低溫發生器的壓力,kPa。
3.1.1 壓縮比對各部件溫度和壓力的影響
循環中各部件壓力和出口溫度隨壓縮比的變化如圖3和圖4所示。圖3縱坐標用以10為底對數坐標表示,從圖3、4中可以看出,壓縮比增加,低溫,中溫和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均降低。壓縮機出口蒸汽溫度則隨壓縮比的增加而增加。冷凝溫度不變,冷凝壓力不變,壓縮比增加,低溫發生器壓力降低,低溫發生器出口濃溶液濃度不變,溫度降低,進一步導致高溫發生器和中溫發生器壓力和出口溶液溫度降低。冷凝壓力不變,壓縮機出口蒸汽壓力不變,壓縮機出口蒸汽溫度快速上升是壓縮比增加導致的。

圖3 各部件壓力隨壓縮比的變化

圖4 各部件出口溫度隨壓縮比的變化
3.1.2 壓縮比對循環耗能和COP1,COP2的影響
熱源輸入熱量QHTG和壓縮機耗功W隨壓縮比的變化如圖5所示。從圖5中可以看出,隨著壓縮比的增加,壓縮機耗功增加,熱源輸入熱量逐漸降低。壓縮比增加,一方面單位質量冷劑蒸汽增壓到冷凝壓力需要的壓縮功增加。另一方面中溫和高溫發生器發生溫度和壓力降低,發生條件變惡劣,產生的冷劑蒸汽的量降低,低溫發生器產生冷劑蒸汽的量增加,壓縮機壓縮的冷劑蒸汽質量流量增加,因此壓縮機耗功增加。壓縮功替代了一部分熱能,熱源輸入的熱量降低。

圖5 耗能隨壓縮比的變化
復合式三效COP1和COP2隨壓縮比變化如圖6所示。壓縮機耗功隨壓縮比增加而增加,熱源輸入熱量隨壓縮比增加而減小,但壓縮機耗功增加速率比熱源輸入熱量減少的要快,復合式三效COP1和COP2降低。復合式三效壓縮比為1時,按普通三效循環計算,壓縮機耗功為0,因此在壓縮比為1時,復合式三效COP1和COP2相同。

圖6 COP1、COP2隨壓縮比的變化
壓縮比為3.5時,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由218.9℃降低至183.6℃,有效的降低了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此時,熱源輸入熱量為297.1 kW,壓縮機耗功為18.4kW,壓縮機輸入功相對于制冷量是非常小的,僅占制冷量的3.68%。COP2由1.605降低至1.43,COP2稍有降低,但仍比單效和雙效的COP高。可以看出在低溫發生器和冷凝器之間增加壓縮機可以有效的降低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緩解溴化鋰溶液的腐蝕,同時對系統性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3.2.1 冷媒水溫度對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的影響
普通三效和壓縮比為3.5的復合式三效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隨冷媒水進口溫度變化如圖7和圖8所示。從圖7和圖8可以看出:普通三效與復合式三效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隨冷媒水溫度的變化趨勢相同,冷媒水進口溫度上升,普通三效和復合式三效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均降低。蒸發器的蒸發壓力受冷媒水進口溫度的影響,冷媒水進口溫度上升,蒸發壓力上升,吸收壓力上升,吸收器出口稀溶液濃度降低,濃溶液濃度不變,低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不變,中溫發生器和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濃度降低,導致中溫發生器和高溫發生器的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降低。

圖7 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

圖8 高溫發生器壓力
3.2.2 冷媒水溫度對COP1和COP2的影響
普通三效和壓縮比為3.5的復合式三效COP1和COP2隨冷媒水進口溫度變化如圖9所示。普通三效循環壓縮機耗功為0,COP1與COP2相同。從圖9可以得出三效循環的COP1和復合式三效循環的COP1和COP2均隨冷媒水進口溫度的上升而上升。冷媒水進口溫度上升,一方面蒸發溫度上升,吸收壓力上升,吸收器出口稀溶液濃度降低,濃溶液濃度不變,循環的放氣范圍變大,循環倍率變小。另一方面蒸發溫度和蒸發壓力上升,冷凝溫度和壓力不變時,節流閥節流損失變小,普通三效循環COP1增大。對于復合式三效循環除上述原因外,在制冷量不變時,冷媒水溫度上升,低溫發生器產生的冷劑蒸汽質量流量減小,壓縮比不變,壓縮機耗功降低,因此復合式三效循環COP1和COP2均增加。適當的提高冷媒水進口溫度也可以降低三效和復合式三效循環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提高復合式三效循環的COP1和COP2。

圖9 COP1和COP2隨冷媒水溫度的變化
通過建立復合式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的模型,模擬復合式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性能參數隨壓縮比和冷媒水溫度的變化。
計算結果顯示在三效循環的低溫發生器和冷凝器之間增加壓縮機的復合式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可以有效的降低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在壓縮比為3.5時,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由218.9℃降至183.6℃,此時,壓縮機耗功為18.4 kW,僅占制冷量的3.68%。由此可以看出在三效循環中增加壓縮機,只需要消耗少量的機械能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
壓縮比不變,冷媒水進口溫度上升,普通三效循環和復合式三效循環高溫發生器出口溶液溫度和壓力均降低,普通三效循環COP1,復合式三效循環COP1,COP2均上升。
[1] 張敏華,朱彥.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研制及變工況分析[J].暖通空調,1998,(6):37-39.
[2] 鄭飛,陳光明,陳曙輝.三效吸收制冷循環國外研究概況[J].流體機械,1998,(12):54-60.
[3] 楊昭,焦永剛,朱強.三效壓縮吸收式制冷循環的仿真分析[J].暖通空調,2005,35(8):122-124.
[4] Kim JS,Ziegler F,Lee H.Simulation of the compressor-assisted triple-effect H2O/LiBrabsorption cooling cycles[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2,22(3):295-308.
[5] 袁從杰,陸震,曹衛華,等.帶蒸汽壓縮的并聯型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的分析[J].流體機械,2002,30(2):49-51.
[6] 李小平,陸震,謝江南,等.兩種串聯型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的比較分析[J].流體機械,2001,29(3):50-52.
[7] 申江,蘇樹強,楊國斌.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方式[J].流體機械,2000,28(12):46-50.
[8] Kaita Y.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lithium bromide–water solutions a thigh tempera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2001,24(5):374-390.
[9] 申江,陳天及,陳向東,等.串聯式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熱力計算分析[J].流體機械,1998,(9):46-51.
[10] 耿春景.增壓型三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D].天津:天津大學,2006.
[11] 蔡星辰,杜塏,李彥軍.增壓雙效氨水吸收制冷循環性能分析[J].化工學報,2012,(s2):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