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平
1969年5月,我作為新華社和外交部聯合派遣的記者赴日本履新。當時,中日兩國尚未恢復邦交,我是根據雙方民間渠道達成的互換記者協議去東京常駐的。那時候的日本社會很不平靜,學生組織和農民、市民團體反美、反越戰、反體制斗爭此起彼伏。他們除了采取靜坐、集會和游行示威等和平方式外,有時采取激進的暴力行動,與武裝警察部隊發生激烈沖突。
1971年6月17日,日本人民在進行反對美日簽訂“歸還”沖繩協定的斗爭時,遭到日本機動隊(即武裝警察)的阻攔、謾罵和推搡。當晚10時50分許,激進派學生和武裝警察部隊在東京日比谷公園前的大街上發生激烈的暴力沖突。我和我的兩名助手趕到現場時,只見大街上火光閃爍,盔盾閃動,雙方激烈對陣,打得不可開交。
為搶拍鏡頭,我跟許多日本和外國記者一起貓腰越過路障時,警察雖然看到我戴著寫有“Press”(報道)字樣的袖標,仍然故意把我攔住,并使勁兒用盾牌推撞。不可理喻的是,當我出示日本外務省發行的記者證,說明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者時,一個警察請示他的上司后竟口吐狂言,說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未承認國”,“這是日本的國土,不準你們隨便行動”,“滾出去!滾出去”。這樣,一場“妨礙采訪事件”便發生了。
我當即進行嚴正交涉,指出:“我是中國記者,是前來采訪的,你們沒有任何理由進行阻撓。”這時,8個武裝警察手持盾牌,橫排在我們面前,反復多次地野蠻地向我和我的助手身上撞擊,把我們推后好幾步。當我的一個助手向他們提出抗議時,3個武裝警察立馬撲上來,對我們進行威脅。我們多次向武裝警察發出警告,讓他們讓開,但他們仍橫排在我們前面,擋住我們的去路。后來,警方又把我們推到路邊。
我一面與現場警察交涉,一面將此事報告我國駐日民間機構——中日備忘錄貿易辦事處駐東京聯絡處負責人趙自瑞,又通知日方的窗口單位——日中備忘錄貿易辦事處,請他們趕到現場處理。
當日中備忘錄貿易辦事處的事務局長大久保任晴和兩名工作人員到達現場時,已經過了午夜。我向他們介紹了事情的經過。為了引起他們的重視,我還表示:“日本警察故意阻撓中國記者采訪,是佐藤政府露骨地敵視中國的表現,是日本當局違反關于中日互換記者協議的行為。我向日本政府當局提出抗議,并保留繼續追究責任的權利。”
趙自瑞到現場后,代表駐東京聯絡處向大久保等人作了同樣的表態。
大久保感到事情的嚴重性,神情緊張地對我們駐日人員說,這是日本當局對中國記者進行的歧視和迫害,并表示日方備忘錄貿易辦事處將向日本政府當局提出嚴重抗議,還承諾將負責嚴肅處理這一事件。
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
凌晨回到辦公室后,我們立即將此事報告國內。
外事無小事。外交部接報后十分重視,立即寫了一份報告呈報周恩來總理。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向日本政府當局提出嚴重抗議。日本警察當局必須正式向我駐日記者承認錯誤,保證今后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周恩來總理接到此特急件后,即批示同意。
日本政府作出公開答復及承諾
鑒于事態有了新發展,我駐東京聯絡處于25日又向中國外交部請示,建議再次舉行記者招待會,揭露真相,澄清事實,駁斥日本警察當局,并堅持24日向國內請示中提出的兩點。
這次請示又驚動了周恩來總理。第二天即26日,國內就傳來了周恩來總理的3點指示:一是要求日本警方承認錯誤,向我記者賠禮道歉;二是要求日方保證我記者的人身安全;三是要求日方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我駐東京聯絡處負責人趙自瑞接此指示后,立即向日中備忘錄貿易辦事處提出正式交涉。日方很重視,不僅立即向日政府轉達了我方的3點要求,而且還敦請政府認真對待,妥善處理,以免因此影響中日間交換記者的繼續。
事件發生后,日中備忘錄貿易辦事處的負責人古井喜實、田川誠一和岡崎嘉平太都很焦慮。他們知道,既然周恩來都說了話,要想不了了之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難說會對他們歷經艱辛才實現的記者交換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正是他們最擔心、也最不愿看到的。因此,連日來他們四處奔走,努力推動日本政府給中方一個滿意的答復。
在中方巨大的壓力之下,日警方的態度終于出現了軟化的跡象。他們通過日本的電視、報紙自找臺階下,辯稱“這是一場誤會”,“王記者穿著一件風衣,現場的警察以為是一個日本人職員”,又說“這是為了王記者的安全”,云云。
6月30日下午2時,日中備忘錄辦事處岡崎嘉平太、川崎秀二、大久保任晴和安田佳三來我聯絡處,傳達了日政府對日警察阻撓我采訪一事作出的正式回答。內容如下:
“6月17日夜,中國記者在日比谷公園附近采訪時,因為圍繞核實新聞記者身份問題而發生了糾紛,帶來了妨害中國記者及時采訪活動的結果,對此表示遺憾。本來就沒有因為承認國、未承認國而進行歧視的想法。今后充分注意,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岡崎嘉平太告稱,以上是他和川崎秀二、田川誠一6月28日會晤日內閣官房長官木村俊夫后,木村給他們的回答。
據川崎秀二透露,上述回答中的“遺憾”一詞,他們(指木村和警方)原來不肯用,后經說服才表示同意。
日中備忘錄貿易辦事處負責人一離開我聯絡處,即于3時30分舉行記者招待會,向日本和各國駐日記者公布了日本政府的上述回答。事情至此,一場風波算是過去了。我國政府也對日本政府的答復表示滿意。
(摘自《知識博覽報》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