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玫
2018年上半年是國內玉米政策和中美貿易關系紛繁交錯的半年。
當前國內玉米現貨價格在經過月余的震蕩整理后,一方面,6月末山東深加工企業普遍提價10~30元/噸,給市場一個比較積極的信號。另一方面,國內外期貨市場的表現分化明顯,美玉米在貿易戰和良好天氣的壓力下大幅下挫。DCE玉米期價在短暫回調后,繼續開啟上揚走勢,延續近弱遠強、外弱內強的格局。在即將開始的第三季度乃至下半年,連盤玉米在1730~1750元/噸支撐帶有效的情況下,新季玉米關鍵生長期的時間窗口,天氣升水在盤面能否兌現,是筆者認為關注的重點。
國內當季玉米供需依然有缺口
國糧中心6月的供需報告中顯示,2018年玉米播種面積為3500萬公頃,同比減少44.5萬公頃,減幅1.26%;玉米產量為2.137億噸,同比減少219萬噸,降幅1.01%;雖然豬養殖利潤一般,但飼料剛需存在,2018~2019年度玉米飼料消費為15000萬噸,同比增加500萬噸,增幅3.4%;今年深加工產能擴大,2018~2019年度玉米工業消費預計為8800萬噸,同比增加1000萬噸,增幅12.8%。
從整體來看,2018年玉米供應不滿足需求,預計供應缺口將達到4133萬噸。
臨儲拍賣仍是第三季度供應的主角
進入6月,臨儲玉米周度投放繼續維持在800萬噸,隨著拍賣的持續進行,拍賣成交率有所下滑,但成交均價依然保持高位,溢價幅度有所收窄。截至6月底,臨儲玉米拍賣已連續進行12周,共計投放臨儲玉米總量9263.62萬噸(含定向和分貸分還),實際成交4957.63萬噸,總成交率53.52%。
分年份來看,2013年產玉米累計成交約54萬噸,2014年產玉米累計成交3935萬噸,2015年玉米累計成交967萬噸。最新數據顯示,進入7月首拍,成交率仍維持在三成以下。顯示競拍者參拍較為理性,以按需競拍為主,其中參加競拍較為活躍的是玉米乙醇深加工企業。
臨儲玉米出庫進度偏慢一直是業內關注的,據了解,近期臨儲拍賣成交玉米出庫進度有所加快,已出庫約50%。不過,集中出庫也將導致運費上漲,目前集裝箱運費已經出現上調的態勢,將支撐玉米價格。
貿易摩擦導致進口替代價格優勢受到挑戰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今年5月,我國進口玉米、高粱、大麥、木薯干共計約2320萬噸,比上月環比減少16%,同比增長49%。
分品種來看,玉米進口環比同比均大增,因為目前正是年初我國集中購買烏克蘭玉米的到貨期,5月進口量創年內新高;大麥進口環比下降,累計同比仍然增加;高粱進口環比同比均有所下降,原定的高粱“雙反”裁決已于5月中旬取消,但大部分本可以賣給中國的高粱被其他國家及美國國內的乙醇制造商買走。回顧進口替代的演變,我們看到臨儲政策導致玉米價格高企,高性價比刺激了能量類替代品進口。進口量從2012~2013年開始攀升,在2015~2016年達到高點,隨著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口數量有所下滑,但進口替代成為常態。2017年高粱進口505萬噸,大麥進口886萬噸。
當前中美關系依舊變幻莫測,7月6日起,美國對中國34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及中國對美關稅反制措施已經正式實施,中國對美國征稅清單中玉米、玉米細粉、高粱、大豆等赫然在列。那么可以預期的是7月后玉米替代品進口量將可能下降。
關注第三季度需求恢復性增長態勢
深加工產能增加提振玉米消費。近三年深加工行業開工率60%~70%,最新統計,深加工玉米消費未來將有3298萬噸的增長空間,玉米深加工能力增至1.091億噸。其中以玉米淀粉行業新增玉米用量1373萬噸,年加工玉米量增至6140萬噸;氨基酸行業新增玉米用量1120萬噸,年加工玉米量增長至2248萬噸;玉米酒精行業新增玉米用量805萬噸,年加工玉米量增長至2518萬噸。
養殖消費目前不及預期。農業農村部5月存欄數據顯示,生豬存欄環比下降1.9%,同比減少2%,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2.5%,同比減少3.9%,存欄量繼續探底中, 豬價過早過快下跌導致利潤快速下滑,存欄未見明顯增加,出欄卻在加速;禽料飼料仍未有效突破等都是2017~2018年度消費增速連續下調的原因。后期關注豬飼料7~9月能否實現趨勢性增加;水產料增幅能否達到市場預期的20%~30%的同比增長;肉雞養殖能否帶來超預期的補欄。
新季玉米病蟲害及天氣風險猶存
按照慣例,農作物關鍵生長期是天氣炒作的時間節點,天氣擾動常常會提振期價,表現為易漲難跌的態勢。
據了解,近期東北部分地區黏蟲災害爆發,個別地塊出現光桿現象,但由于目前玉米植株較低,利于打藥作業,預計隨著田間管理加強對整體生長形勢影響有限。另外,從天氣條件來看,目前東北多雨天氣利于增墑,但低溫寡照不利于玉米單產形成。后期需密切關注天氣及病蟲害對玉米生長的影響。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于下半年玉米行情,短期來看臨儲供應壓力不減,國家去庫存持續推進。但2015年糧源成為拍賣主力后,底價抬升50元/噸,成交率逐周下滑。另外,玉米收購、批發的外資準入限制全面取消,運輸和進口成本有增長預期。通過租地種糧成本推算北港支撐價格在1600~1700元/噸,這也是拍賣陳糧到港的底價支撐,而且較為堅實。預計臨儲將在新糧上市時間點停止拍賣,從供應端看目前不確定的是今年新季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情況。我們認為8、9、10月將是新季玉米定產的關鍵時間點,如果玉米價格重心上移的判斷依然成立,在新季玉米供需存在缺口且成本提升的情況下,玉米期價遠期合約上漲可期。投資風險,首先,新季玉米產量質量均超預期,新陳糧疊加供應寬松;其次,需求轉暖的預期落空,其他不可控事件風險。(特別提示:以上分析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