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素梅



摘 要:隨著城市交通問題的凸顯,職住平衡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首先分析職住平衡指標然后以廣州市天河區交通出行數據為例,研究職住平衡與區域面積、片區功能片區交通條件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職住平衡;職住比;內外通勤比;通勤交通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8)16-0120-02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Job-housing Balance
XU Sumei
Abstract: With the highlighting of urban traffic problems, the balance between job and housing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index of the balance of residence and then took the traffic travel data of Tianhe District in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lance of the residence and the area and the traffic conditions of the functional area.
Keywords: occupation and housing balance;job to residence ratio;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muting ratio;commuter traffic
1 職住平衡指標
職住平衡狀態指某一給定的地域范圍內就業人口數量與就業崗位的數量大體相當,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從而減少通勤出行的距離、交通時耗與及機動車的使用率,達到減少交通擁堵的目的。一個城市的職住平衡狀態不僅與城市交通有關,還受到政治、經濟、社會、交通和城市規劃等多重因素影響,是一個復雜和龐大的體系。目前,職住平衡關系的研究分析指標主要是職住比和內外通勤比。
1.1 職住比
職住比是指區域內就業崗位與居住人口的比值,測算公式為:職住比=就業崗位/就業人口[1]。
其中,“就業崗位”是指不同產業建筑能容納的勞動力數量;“就業人口”是指區域現狀或規劃的勞動者數量。
1.2 內外通勤比
內外通勤比為區域內居住并工作的人群與居住、工作不同在本區域的人群的比例關系,測算公式為:區域內外通勤比=區域內工作出行/區域外工作出行。
其中,“區域內工作出行”是指居住和工作同在本區域的全日出行次數;“區域外工作出行”是指居住和工作不同在本區域的全日出行次數。
內外通勤比體現了區域內職住自足度的情況,反映了職住關系的質量。內外通勤比越高,區域內居住人口在本區域內就業的比重越高,職住關系質量和自足度越高。
2 案例分析——以廣州市天河區為例
通過總結分析國內外職住平衡相關文獻資料,發現區域范圍、片區功能和區位交通條件是影響區域職住平衡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廣州天河區2013年交通小區出行OD調查表為數據挖掘對象,研究分析影響職住平衡的相關因素。由于文中所使用的出行數據為交通小區之間總的出行量數據,并非單純的通勤交通量,因此以下主要對區域內外出行比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內外出行比=區內出行量/區外出行量。當區域內居住、就業用地相當時,區域內居民更加傾向于在區域內部選擇就業,區內職住平衡程度高,區內出行量大,外部出行量小,內外出行比高;當區域內居住用地遠大于就業用地時,區域內就業機會較小,區域內居民不得不到區域外進行擇業,區域內職住平衡程度降低,這時區外出行量大,內部出行量小,內外出行比較小;同理,當區域內就業用地遠大于居住用地時,區域內就業機會較大,大量外部居民來此區域擇業,同樣導致區外出行量增大,內外出行比減小,如珠江新城片區,其職住平衡度較低。
2.1 交通出行區域劃分
按天河街道行政區劃將天河區劃分為21個交通中區(見圖1),在21個交通中區的基礎上劃分88個交通小區(見圖2),將天河區周邊的區級行政區劃分別作為一個交通小區共11個對外交通小區。
2.2 影響因素分析
2.2.1 區域面積。天河南及冼村等片區的功能及交通條件相似,因此選取此處的交通小區作為研究對象,統計隨著區域面積的增加,片區內外出行比的變化情況,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影響因素類似的情形下,隨著區域面積增加,內外出行比呈增大趨勢。
表1 區域面積增加區域內外出行比變化情況
[小區編號 面積(km2) 內外通勤比 33 1.239 0.093 74 33、34 1.914 0.106 33 33、34、38 2.662 0.118 39 33、34、38、36 3.310 0.112 35 33、34、38、36、35、37 3.947 0.143 32 33、34、38、36、35、37、49 5.113 0.130 10 33、34、38、36、35、37、49、48 6.351 0.147 22 ]
2.2.2 片區功能。將天河區交通中區按照其實際所在片區的產業功能進行區分,選出幾個較有代表性的交通中區分析其內外通行比,如表2所示。
從統計數據可看出,珠江新城金融商業區所在的獵德冼村片區,內外出行比最低,說明其職住關系極不協調;其次為居住組團、批發市場功能片區;五山等高校組團及龍洞鳳凰所在的高新產業園區的內外出行比相對較高,說明其職住較為平衡。
2.2.3 片區交通條件。交通條件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地塊內部及周邊公共交通設施供給水平。以同為居住組團且區位較為接近的棠下街道及車陂街道為例,車陂街道范圍內現有2條地鐵線路并設有2個站點,棠下街道范圍目前無軌道線路,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形下,棠下街道的內外出行為0.58,要高于車陂的0.24,說明交通條件越便捷,區域內外出行比越低。
3 結論
①在片區其他條件相似的情形下,隨著區域面積的增加,片區內外出行比呈增大趨勢,職住逐漸趨于平衡。
②在地塊面積、用地性質類似的情況下,片區功能對地塊的內外出行比有較大影響,金融商業等功能片區職住分離度較其他組團偏大;高校組團以學生為主,其職住分離度則相對小很多;高新產業功能區的職住也較為平衡。
③交通條件越便捷,區域內外出行比越低,職住平衡度越低。良好的交通條件有助于居民選擇更遠、對自己更有利的就業崗位,軌道交通的快速、準時性使得中長距離的出行更加便利,但也進一步加劇城市的職住分離度。
考慮到本次研究掌握的數據資料的限制及職住平衡系統的復雜性,本文主要簡單分析了不同影響因素對職住平衡的趨勢影響,后續將進一步完善數據資料的收集,進行影響因素的方法體系計算研究。
參考文獻:
[1]孟曉晨,吳靜,沈凡卜.職住平衡的研究回顧及觀點綜述[J].城市發展研究,2009(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