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超
摘 要:本文通過調查哈爾濱市燃煤大氣污染現狀,分析了哈爾濱市燃煤大氣污染的根源,提出了應從源頭治理,嚴格控制污染源;強化政府的責任,加強政府監管;從我做起,減少顆粒等方面治理大氣污染的建議,以期為哈爾濱市的燃煤大氣污染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燃煤大氣污染;防控理念;聯控機制;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8)16-0154-02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Air Pollution in Coal Combustion in Harbin
CHEN Yingchao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coal burning in Harbi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ource of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coal burning in Harbin, and put forward that pollution sources should be controlled strictly from the source. Strengthen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supervision; starting from me, the suggestion of reducing the particles and other aspects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arbin city's coal burning air pollution control.
Keywords: coal-fired air pollu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cept;integrated control mechanism;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1 研究背景
大氣環境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要素。近年來,光化學煙霧、灰霾天氣、酸沉降等人為污染導致的惡劣天氣頻繁出現,導致哈爾濱市大氣質量不達標,而且被污染的空氣不適合市民外出活動。《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 633—2012)表明,我國有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6級的空氣質量指數。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只有在優或者良的空氣質量下,人類才能進行正常的戶外運動。
哈爾濱環境監測數據表明,哈爾濱在2015年中,大氣質量不合格天數超131d,2016年減少到85d。但2017年又變多,為94d[1]。這不僅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產生了嚴重影響,也阻礙了哈爾濱成為一個綠色清潔能源的城市。
2 哈爾濱市燃煤大氣污染現狀
哈爾濱地處中國最北部,是高寒的黑龍江省的省會。每年供暖期長為6個月,而且哈爾濱的能源結構以燃煤為主,外圍地區還存在大量自供暖情況。2013年10月20日,在哈爾濱冬季取暖系統開啟的第二天,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東北地區多個監測點的PM2.5日平均濃度高達1 000μg/m3,超出了世界衛生組織安全標準的40倍;2016年11月份,哈爾濱在全國城市污染排行榜上多次排在首位[2]。
3 哈爾濱市燃煤大氣污染的原因
3.1 供熱源因素
目前,供熱熱源單一、效率低。雖然哈爾濱市加大了熱電聯產的投入,但依靠燃煤來供給供熱系統的熱源仍是哈爾濱市供熱系統的主流,這導致在供熱過程中污染物排放量加大,且一旦出現問題,無替代熱源。另外,因為采用的煤料質量參差不齊,導致供熱過程中燃煤效率低,加大了耗能,進而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3.2 氣象因素
哈爾濱市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穩定的大氣層結構,導致污染物無法擴散。據氣象部門資料,哈爾濱市在2014年1—2月、11—12月在距近地面1 000~5 000m高空處常有暖平流,導致大氣上暖下冷,形成逆溫。供暖期間,煤炭燃燒帶來了大量的煙塵,尤其是使用高灰、高硫的煤,更容易形成霾。哈爾濱夏季雨天多,能沖刷空氣中的灰塵污染物,霾天氣不易形成[3]。而哈爾濱的冬季風平均風速小,“逆溫”“靜風”的氣候條件使得污染物在近地層積累,為霧霾頻頻出現提供了條件。
3.3 能源結構不合理
哈爾濱市能源消耗量大,且以煤炭為主要燃料。2016年哈市煤炭消費總量達3 300萬t,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低質煤炭1 700萬t,占比高達52%,每年采暖期燃煤量可達全年燃煤量的30%以上。哈爾濱市大氣污染源最新分析顯示,燃煤煙粉塵為大氣污染的“罪魁”。
4 哈爾濱市燃煤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對策
4.1 構建燃煤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的考量基準
體現對實現環境治理目標的關鍵作用,我國目前能源總量的近1/3是以電煤的形式存在,加之供暖和其他所需,六成以上的能源消費依然來源于燃煤,但短期內改變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并不現實。①若解決了燃煤跨區域污染的問題,我國嚴重的區域復合型大氣污染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加之煤炭使用更加集中,方便進行污染源頭治理,可以起到“以點控面”“點面結合”的作用,進而極大節約污染治理成本。②保障我國產業轉型的整體帶動價值。由于我國以燃煤為主的各項產業正在經歷產能升級和環保技術改造,煤火發電領域正在向大型化和清潔化等方向邁進,供暖與其他煤炭利用產業也在進行“煤改氣”、清潔化利用等轉型工程,加強燃煤污染聯防聯控實際上相當于發展一種“由技術變革的積累和自我加強特性帶來利益的政策”,對燃煤產業技術創新和吸引投資頗有益處。
4.2 制定以空氣質量標準為基礎的全面防控目標
第一,破解“小格局”,構建“大目標”。當前應當突破地方人民政府各自制定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治理標準的“小格局”,由國家牽頭建立符合復合型大氣污染區域擴散性和流動性特征的燃煤污染區域治理目標。第二,破除“單一化”,打造“多維度”。第三,擯棄“經驗化”,助推“科學性”。應當致力于對不同污染物的污染損害函數進行研究,實現污染物危害的指數化。借助市場機制構建利益平衡制度,燃煤污染聯防聯控法律制度應當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一基本原則。“共同”意味著區域內各地方政府應當堅持“合作博弈”模式,共同規劃,合力改善空氣質量;“區別”則意味著應當綜合考慮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生態環境狀況以及能源產業結構,在保證電力行業燃煤污染聯防聯控目標實現的情況下保證內在實質公平。
4.3 構建職權明確的管理與執法體系
針對當前我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構設置較為混亂、職權相對模糊等實際情況,我國應當盡快設立專門的燃煤污染聯防聯控管理機構。在跨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層面,建議不同行政區域可以由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統一指導、協調和監督,但在必要時應當建立區域大氣環境保護機構,統籌協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這是西方國家的實踐經驗,也是環境管理機制未來的發展趨勢,在立法上也應當明確這類機構的地位。
4.4 創建燃煤污染聯防聯控監測綜合平臺和科學研究機制
通過對環境大數據進行管理,實現整體空氣質量、重點污染源、大氣環境管理政策等信息的實時監測、互聯共享和動態更新;同時應完善數據庫,制定數據收集規范,加強數據質量控制。此外,為了保證燃煤污染聯防聯控工作保持“科學—決策”一體化流程,使燃煤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獲得科研支撐,應當建立起聯防聯控科學中心,并從法律上賦予其制訂區域性燃煤污染聯防聯控目標和污染控制方案的職責,并要求其設計區域大氣復合型污染監測體系以及區域大氣的污染預報與預警機制。
4.5 完善城市集中供暖環境保護法治體系
哈爾濱應在原有的政策基礎上,強化供熱領域環保法律責任,嚴格執行空氣治理政策法規,針對供熱企業的選料標準和排污方式進行嚴格規范,并嚴格規范燃煤小鍋爐,嚴格控制污染源。對違法現象嚴肅處理,高額罰款,真正實現“依法治煙”。
參考文獻:
[1]宋佳鈺.哈爾濱市大氣污染狀況和治理措施的調查分析[J].綠色科技,2017(20):61-64.
[2]姜卓飛,魏業端,王蘊波.環保視角下哈爾濱城市集中供熱的地方性立法研究[J].世紀橋,2017(4)93-94.
[3]王志華,謝志明,張庭斌.淺談基于電力轉型的哈爾濱市區大氣污染治理方法[J].電站系統工程,2018(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