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伊州區西山鄉文體廣電服務中心839000)
中國正在全面推進轉型升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近一半的人民生活在農村,全面推動新農村建設能夠實現農村面貌的全面轉變,進而改變更多人民的生活狀態,為綜合國力的有效提升做出更多貢獻。
群眾文化是以廣大群眾需求及自身水平為基石的文化建設過程,它主要體現了全新社會環境下群眾對于文化的渴望與要求,同時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融合。中國農村人口數量眾多,新農村建設能夠徹底改變這些民眾的生活現狀,同時也將對中國的全面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建設進程的持續加快,新農村建設同樣也是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構成,這有助于所有中國人共同為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個人力量。群眾文化建設能夠有效改變廣大農村居民的生活現狀,特別是能夠引導農村居民思想發生改變,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當前社會廣泛傳播的健康文化傳遞給農村居民,使得農村居民能夠積極轉變落后不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全面推動農村文化氛圍的形成。農村文明建設離不開每一個農村居民的參與,從根本上轉變農民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能夠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進而使得新農村建設事業步入良性可循化發展軌道。
當前我國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人們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他們渴望獲得更多精神享受。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農村文化建設處于嚴重滯后狀態,農村居民很難感受健康文化的影響與熏陶,這也使得農村居民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與不良風俗的影響,這嚴重影響到農村居民生活的有效改變。群眾文化建設活動在農村的全面展開既能夠全面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改變相對落后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能夠在農村形成文化沃土,促使廣大群眾積極提升個人素養,形成良好的文化成長氛圍,最終為農民文化素養提升及綜合素質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及信息社會的全面普及,廣大農村居民能夠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樣化,這有效改變了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但卻遠遠未能達到預期水平,特別是與城市居民之間的差距依然非常明顯。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持續發展,我們能夠預判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積極推動群眾文化建設能夠將社會主義文化與廣大農村居民的生活有效結合起來,形成符合農村居民認知特點的文化產品與文化內容,進而滿足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農村居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文化活動之中,使得群眾文化能夠在農村生根發芽,形成具有新農村特色的社會主義群眾文化,推動廣大農村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塑造。
新農村建設是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完成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實現農村與城市協調發展的基本保障,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實現新農村建設任務,我們應該積極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文化支撐。
群眾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而當前很多農村面臨著群眾文化建設資金支持不足的困境。這就需要政府在資金方面給予足夠支持,使得農村文化服務能夠更加有效的展開,群眾文化宣傳與組織人員能夠利用這些資金開展文化宣傳與普及。而在實際資金使用過程中,文化建設人員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及農村居民關注重點展開特色文化活動,同時各地政府也要利用自身優勢組織文化下鄉等活動,積極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普及。這些資金的使用需要加強監管,確保所有資金都應用于農村群眾文化建設領域,有效避免出現資金流失現象。另外文化建設活動一定要貼合百姓需求,注重群眾文化的趣味性與吸引力,使得更多群眾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個人素質將會直接影響群眾文化開展的效果,特別是會影響到廣大農村居民對群眾文化的認識與融入。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工作人員的素質培養有助于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促使廣大農村居民積極參與建設活動,一支高素質的文化工作者隊伍能夠帶給文化建設活動非常積極的影響。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文化工作者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提升,重點關注當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居民對于文化的需求,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來完善自我,彌補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另外各地政府也要積極助推文化工作者素質提升工作,定期組織專門的培訓來幫助文化工作者實現成長與發展。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改變農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條件,有助于廣大農村居民在更好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活動。我們不僅僅要完成常規的文體設施、活動場所建設,同時也要重點關注互聯網建設、圖書館建設等工作,使得農村居民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居民相同的文化活動條件,確保他們能夠在更好地基礎條件下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另外我們要推動農村文化站建設,確保農村群眾能夠獲得文化活動的加速內核,持續優化各種資源配置,最終完成群眾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