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四川省蒲江縣關工委主動融入全縣工作大局,積極發揮五老志愿者的作用,成立“五老科技服務團”。以青年職業農民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市場發展趨勢是什么就引導什么為導向,以農業新品種培育、新技術推廣、推進“互聯網+”為主要內容,在全縣掀起培訓熱潮。“科技服務團”圍繞獼猴桃、茶葉、柑橘“三大農業產業”,采取縣上集中培訓和現場教學相結合、鄉鎮“點位”培訓與田間地頭解決問題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技能培訓。全縣累計獲得“青年職業農民”職稱的已達749人,獲得“農民職業教育經理人”職稱的823人。農業已成為吸引青年農民創業的主渠道,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近20萬元。2017年9月以來,關工委大面積極開展縣、鄉鎮、村三級青年職業農民培訓111次,培訓人員近4.7萬人次。培訓不僅留住了農村青年,還有效解決了留守兒童的教育監護問題。全縣無留守兒童的村達74%,連續5年實現青少年零犯罪。
蒲江縣關工委努力尋求關愛留守兒童的治本之策,從以前的送溫暖、送物資方式,更多地轉移到關注兒童的情感需求上。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獼猴桃、茶葉、柑橘為主的“三大農業產業”發展迅速。縣關工委認為,產業發展帶來的用工需求,正是在外務工人員回歸創業的機遇,加強回鄉父母的職業技能培訓,學得一手實用技術,是留住他們的有效辦法。關工委“科技服務團”會同縣職能部門,積極為回鄉青年農民免費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技術培訓,讓他們真正學到生產、經營、管理的過硬本領,增強從事農業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技能。
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撐,產業為人才創業提供了平臺。近年來,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大中型公司的職員回鄉已達2000余人,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掌握了相應技術,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的主體。有的從事電商,銷售獼猴桃、茶葉、柑橘等土特產;有的承包山林土地,規模種植獼猴桃、茶葉、柑橘。縣商務部門統計,全縣獼猴桃、茶葉、柑橘90%都是靠青年職業農民通過電商銷售的。復興鄉的張大開,辭去北京物流公司經理職務,放棄年薪30多萬元的待遇回到家鄉,成立了公司,聘請本地青年20多人,年創利200多萬元。

農業的比較優勢,同樣對大學畢業生產生強烈的吸附作用。西來鎮29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生胡燦說,“按部就班的城市工作生活,始終覺得缺少生機,作為農家孩子,家里承包有山林土地和經濟作物,就想趁年輕回家鄉再創業”。2017年7月,胡燦與在成都某醫院做神經科醫生的妻子一道回到家鄉,承包了200多畝土地,種植柑橘新品種。看到長勢喜人的果樹迎風搖曳,他“挺有成就感”。鶴山鎮32歲的女青年陶婉,2012年,在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后,干過醫生、圖書銷售、房屋中介等。結婚生子后,決定回家鄉承包土地。她虛心好學,在關工委科技志愿者和新型職業農民協會的指導下,種植柑橘近千畝,年收入達500-600萬元,成為全縣青年職業農民的代表人物,多次被評為市縣“三八紅旗手”“創業標兵”。
青年職業農民掀動了蒲江農業產業一浪又一浪的發展影響力,蒲江農業被中央電視臺屢次報道,國家級和國際性論壇多次召開,吸引了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外地中青年藝術家落戶蒲江鄉村。一批有知識,懂農業、愛農村、會經營的現代青年職業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活躍在廣袤的農村田野。

縣關工委科技服務人員為青年農民講解獼猴桃種植技術
近年來,隨著獼猴桃、茶葉、柑橘“三大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青年職業農民的種植技術普遍得到提高。因此,關工委在培訓時,特別注重新理念、新技術、新品種的培訓,著眼于全國和全球趨勢,主動征詢學員意見,邀請科研院所的專家開展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有的青年農民在理論的指導和實踐中,成長為“土專家”,受邀到各地講課;有不少農村青年還自費多次到美國、以色列、新加坡、新西蘭、加拿大等國考察,拓寬了眼界,增強了專業技能。除在不斷地傳授技術和提升技能外,一些青年職業農民已不滿足于家鄉那一方天地,而是走出家門到外地承包經營。青年職業農民鄭尚龍,在簡陽市租用土地達1000畝。他說,“通過技術培訓,我有信心、有能力、有技術在外贏得更豐碩的收獲”。
產業的發展也受市場經濟規律的影響,有時也會有波動。青年職業農民的創新精神、遠見卓識以及抗風險能力,卻能給產業發展帶來堅定力量。前兩年,柑橘、獼猴桃價格上揚,成佳鎮不少茶農“改弦易轍”砍伐茶樹。給多年培育起來的“茶產業”帶來不小的威脅。關工委科技服務團組成“微宣講小分隊”,與青年職業農民一道,深入農戶家中進行面對面的培訓,從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種植歷史等自然條件,以及多年來全鎮茶葉價格堅挺,穩中有升的實際,分析發展茶葉的優勢。鼓勵茶農堅定了走茶業綜合發展的路徑,先后推出茶園觀光游、采摘體驗游、民宿民俗等活動,使茶農經濟效益明顯。成佳鎮青年農民楊洋,原被78511部隊聘為工程經理,看到“鄉村振興”戰略給家鄉帶來的變化后,毅然決然地辭職回鄉,開展“茶園游學體驗民宿”,成為全鎮民宿行業的標桿。不少青年茶農自發成立“農業合作組織”,茶園入股,抱團發展,開展以采茶、美食、休閑、體驗、娛樂、教育為一體的接待場所,去年到鎮開展茶葉采摘體驗旅游的達20多萬人次。
蒲江縣關工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不斷探索,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揮五老志愿者為主體的科技服務團的作用,開展青年職業農民培訓,找到了工作結合點,找準角色,也找到了一條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