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臨山 常慧忠
■馬晉偉
山西國企國資改革進入施工高峰期,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體制機制政策框架已經搭建。
改革開放深刻改變著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現在看來經濟轉型發展這個方向是正確的,要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加以落實。近年來,全省上下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為指引,堅持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為衡量標準,進一步凝聚攻堅克難力量,奮力推動國企國資改革和轉型發展。
當前,國企國資改革就是決定山西轉型前途的大改革。省屬國企是山西改革轉型的中堅力量。山西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必須打造轉型新優勢、制度新優勢、改革新優勢。
4月21日,“三步并作兩步走,三年任務兩年完”跑出改革加速度的汾酒集團,作為山西國企國資改革代表,在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精彩亮相、交流經驗。
自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山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動國企國資改革和經濟轉型發展,不斷攻堅克難,開創了山西國企以改促轉的新局面。
目前,山西國企國資改革進入施工高峰期,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體制機制政策框架已經搭建,以改革增活力、破瓶頸、促發展的良好態勢已經呈現,改革效應正在轉化為企業效益和轉型效能。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把國企國資改革和轉型發展放到山西實現重大轉折的大背景下看,山西經受住了重大考驗、實現了重大轉變、取得了重大成效。
目前,省屬煤企內部結構不斷優化、新能源發展占比不斷加大、新興產業牽引效應不斷增強、非煤對工業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固投項目中運用高新技術投入不斷提升結構優化促進了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改善,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正在鞏固。
在2017年經營形勢明顯好轉基礎上,今年一季度省屬國企繼續保持較好發展勢頭,運行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企業增加值增長17.4%營業收入增長9.8%,上繳稅費增長8.6%,利潤增長465%,各項指標均創5年來最好水平,實現首季開門紅。一季度全省非煤產業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15.4%。省屬國企為經濟轉型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突出問題導向,創立國企國資改革“1+N”制度體系
國有企業是共和國長子。山西國企資產在全省企業中占比達2/3,24家省屬國企資產在全省國企中占比超2/3。兩個2/3,充分說明了國企特別是省屬國企在山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國企不改,轉型無望”。省委高度重視國企國資改革和轉型發展,把國企改革轉型作為決定山西轉型前途的關鍵一招,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多年來,山西在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方面進行了諸多積極探索。但站在時代與歷史的更高維度審視,放到山西大改革、大轉型的背景下來看,改革滯后、機制不活、創新不足的問題仍很突出。山西國企國資改革零碎性、淺表性、短期性特征明顯,“補考”和“趕考”的任務都很重,不少深層次問題亟待破題。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拉開山西新一輪國企國資改革大幕,省委歷次全會、許多重要會議上多次作出重要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國企國資改革和轉型發展的目標、路徑、重點、任務,從頂層設計上定向把關、高位推動。

2017年新春伊始,上班第一天,駱惠寧書記、樓陽生省長就兵分兩路,分赴晉城和焦煤集團就推進國企國資改革進行專題調研并提出具體要求。兩位主要領導用這種方式向全社會傳達出鮮明的信號,國企國資改革將是山西的重大改革轉型任務。
一年多來,山西創立了國企國資改革“1+N”制度體系,突出問題導向,強化了制度設計、政策供給。駱惠寧書記親力親為、親自上手、修改把關,使山西在短短3個月內高質量完成了頂層設計。“1”是《關于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指導意見》;“4”是《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山西省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的實施意見》《關于在深化國企國資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激發企業家活力的指導意見》。圍繞“1+4”,省國資委及相關部門還出臺了30余個改革配套文件和細化方案,共同構成改革“1+N”政策體系。
山西深入調查研究,加強統籌協調,確定改革方案。建立了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考核體系,強化注重內涵集約發展的考核導向,不要“面子”要“里子”,扭轉了企業粗放型擴張的勢頭。組織開展了萬名干部入企服務活動,其中解決國企問題2379個,實現了全部辦結,創立了全省網上網下聯動、快速便捷高效的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機制。
一批重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一企一策”契約化考核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改革是一場真正的革命。改革是改革者的通行證。
山西把國企國資改革聚焦在引領性、基礎性和關鍵性環節。
2017年7月30日,駱惠寧書記在省委中心組學習會上,提出了國企國資改革8個方面工作要求。省國資委實施了8方面21項重點改革,今年繼續鞏固充實提升。目前,整體改革態勢已經形成。
一批重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省屬國企剝離辦社會、公司制改制、外部董事制度、“雙清”等改革逐漸補齊了“短板”,產融結合、專業化重組、混合所有制等改革獲得了后發優勢,“一企一策”契約化考核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一批專業集團重組加快推進。現代化工、燃氣、文旅、大地、云時代、交控、航空等一批戰略性支柱產業集團掛牌成立,擴充壯大了山西新興產業市場主體,搭建起培育新興產業的戰略平臺。重視科技創新的氛圍增強,2017年省屬國企完成研發投入147.6億元,同比增長24.5%;完成科技創新類項目投資264億元,同比增長17.9%。省屬國企內部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849.4億元,同比增長27.3%,增速快于煤炭7個百分點,拉動省屬國企經濟增長9.8個百分點。新能源、新材料、煤層氣、裝備制造、軌道交通、現代服務等新興支撐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增加值同比增長31.7%,增長快于省屬國企水平9個百分點。
一批長期積淀的難點癥結破題開局。著力攻克企業行政化痼疾,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引導企業建立完善獎勵激勵機制,省屬國企減負增效初見成效,2017年已有12戶省屬國企將管理層級壓縮至4級以內,比過去增加了4戶。全年在崗職工勞動生產率同比提高24.6%。著力破解企業歷史遺留問題,2017年清理欠薪欠保177.4億元;省級財政分三年籌集42億元資金專項解決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20億元已經到位,在2016年之前零簽協的底子上,2017年底省屬國企“三供一業”簽訂移交協議涉及職工家屬89.3萬戶,占總戶數72.3%;完成剝離移交10萬戶,占總戶數8.1%,涉及30萬職工家屬。著力打贏風險防控攻堅戰,出臺對省屬國企指導意見,梳理出面臨的突出風險,提出應對措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省屬國企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
生產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新興產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3.2%、40.6%,機遇屬于勇于創新、永不自滿者
在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使山西在新一輪轉型發展的道路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以發揮后發優勢,后來居上。在煤炭形勢好轉的大環境下,煤炭市場運行穩定在較為理性的“綠色價格”區間,為國企改革轉型帶來了有利外部條件。
山西堅持在深改和綜改的大格局中謀劃推動國企改革轉型,真正使國企國資改革成為山西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真正使“以改革促轉型”成為基本路徑。
山西敏銳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在改革轉型中大顯身手。用足非常之力、堅守恒久之功,加快推動國企國資改革和轉型發展取得更大突破。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2016年省屬國企退出煤炭產能2130萬噸,占全省的92%,減產量7300萬噸,占全省的60%2017年退出1275萬噸,占全省的56.3%。在有力帶動煤炭供求關系改善的同時,有力推動了生產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省屬國企在“不當煤老大、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歷史性轉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2017年對30個新動能項目進行了重點培育,完成轉型項目投資371億元占省屬國企總投資53%,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新興產業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3.2%、40.6%新舊動能轉換加快。
推進轉型項目建設,潞安18煤制油、太鋼T800碳纖維、晉能光伏電池、陽煤乙二醇等一批轉型項目強勢推進,潞安、太鋼、汾酒等一些國企轉型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17年底,省屬七大煤炭集團先進產能占比達到55.23%,比上年同期增加10.2個百分點。其中,潞安集團達到83.23%,同比增加20.03個百分點;陽煤集團達到69.86%,同比增加37.59個百分點。省屬煤企用煤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煤炭作為原料占比14%,同比增加2.2個百分點,黑燃料向綠原料延伸步伐加快。煤炭作為燃料占比14.7%,同比減少1.4個百分點。省屬煤企新產業、新業態增加值占比達到7.6%,同比增長0.56個百分點。總的看,省屬煤企正在走上“減”“優”“綠”之路。
晉煤集團牽頭成立了山西燃氣集團,啟動全省燃氣產業重組,煤層氣抽采利用規模在全國一枝獨秀。陽煤集團甲醇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一批項目達產達效,使現代煤化工占比由原來的20%提高到了60%。
新產業助力新動能。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2017年,省屬國企新興產業收入及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3.2%和40.6%。今年一季度,山西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增加值、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5.3%和15.4%。
省屬國企黨建工作寫進章程,集團層面全部實現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
黨是國企國資改革的堅定領導者。越是改革轉型的關鍵,越要毫不動搖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越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必須登高望遠、擔當作為。
為了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2017年3月,省委成立了國有企業改革和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在新一輪國企國資改革過程中,從制定政策文件到協調部門,從審議改革方案到聽取進展匯報、從部署改革任務到指引改革方法,始終集中統一領導,加強統籌部署。
加強黨的建設,省屬國企全部將黨組織的法定地位、職責權限、機構設置、運行機制、基礎保障等黨建工作要求寫進章程,集團層面全部實現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肩挑”,企業“三基建設”不斷夯實,黨組織在企業改革轉型中真正把得了關、掌得了舵。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注重突出選人用人政治標準,注重圍繞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選干部、配班子,注重從優勢企業選拔交流干部,注重年輕干部培養鍛煉,省屬國企領導班子結構不斷優化,大學及以上學歷占比達98.7%,全省國企中層以上干部隊伍知識化專業化水平整體提升。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保障職工權益結合起來。2016和2017兩年省屬煤炭和鋼鐵企業在“去產能”中分流人員1.4萬人和1.5萬人,全部做了重新安置,無一失業,解除了職工后顧之憂,凝聚起廣大職工群眾投身于改革轉型的強大合力。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經費投入力度,省屬國企每年人才投入超過7億元,2017年“三支人才隊伍”總量超過40萬人,同比增加1.35萬人。
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在全省進一步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激發了省屬國企領導人員勇于擔當、追求卓越,促進國企改革轉型的激情和智慧。
歷史往往經過時間沉淀后才能看得更加清晰。
改革轉型的非常之舉、非常之策為省屬國企注入強大活力。兩年來,省屬國企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改善,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基本形成,扭轉了持續5年之久的經濟下行態勢,增加值從2015年的1764.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288.2億元,年均增長13.9%;利稅總額從2015年的422.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962億元,增長1.3倍,年均增長5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省屬國企帶頭改,山西國企改革就會全盤皆活;省屬國企率先轉,山西轉型發展就會大有希望。我們要抓住目前來之不易的改革局面、轉型態勢和市場轉機,圍繞省委確定的轉型發展“三大目標”,全面推動國企國資改革和轉型發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只要我們順應歷史潮流,順勢而為、乘勢而進,堅定正確方向,矢志不移改革轉型,以非常之力攻堅克難,以恒久之功將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任接著一任干,就一定能夠把山西國企真正做優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