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系210000)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是一首內蒙民歌,由內蒙人美麗其格作詞、作曲創作于1951年。美麗其格于1950年國慶節期間,曾隨內蒙古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國慶演出,這一次的演出使得這位青年感受到主席毛澤東和總理周恩來的熱情與親切,他深深地感觸到新中國的偉大以及國家領袖對各族人民的愛戴,所有的感受匯成其內心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平等感。因這種深埋的情感,1951年,美麗其格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憑著《歌曲作法》課程結業要求之契機,創作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首作品向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介紹了草原的美麗和草原人民的淳樸,歌頌新時代的發展。
這首歌的歌詞可以分為四段,每一段都有特定的內容。第一段描述美麗的草原風貌;第二段表明內心的驕傲感;第三段講各族人民的友好、團結;最后一段歌頌新時代、歌唱黨和國家領袖,最終升華到不落的太陽的主題。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白云下面馬兒跑, 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兒齊飛翔。
要是有人來問我, 這是什么地方?我就驕傲地告訴他,這是我的家鄉。
這里的人們愛和平,也熱愛家鄉,歌唱自己的新生活,歌唱共產黨。
毛主席啊共產黨,撫育我們成長,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這首民歌的調式是民族五聲羽調式,整首曲子是一首兩個樂句的單樂段結構。第一個樂句主要是級進的旋律音走向,其中有個別四度音的跳進,形成波浪形的音,結尾處的音呈現上揚音,最后落在高音6上面并延長音的時值,這樣的表現形式讓歌聲清澈飄揚,展現了寬闊無邊的草原景象。第二個樂句仍是第一個樂句的基本材料,與第一個樂句形成對稱,其中的旋律音出現了全曲最高的音即高音6和最低的音即中音3,這兩個音在一段旋律里面遙相呼應,使得歌曲的情緒充滿激情,高亢激昂。
表演歌曲首先需要從理論認知上對其進行分析,其次需要藝術化地處理和舞臺實踐。對于歌唱者來說,學習一首歌的準備工作就是自主了解作品,通過各種知網、百度百科、維基便可、讀秀等多種渠道搜索作品的相關資料進行瀏覽,使得歌唱者對于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創作目的及意義要了然于胸,這樣做的目的是站在前人的成果上借鑒、學習前人的經驗,以便于歌唱者掌握歌唱時該有的情緒。
藝術化地處理需要歌唱者花費心思研究作品,具體可體現在聲、字、情三個表現方面。首先,歌唱需要氣息,在整首歌曲的演唱中要始終保持氣息的連貫,氣息的保持要用到腹部的力量頂住,上身是一種放松的狀態,力量下沉,氣息也下沉。在氣息連貫的基礎上保證字音的圓潤,用自然換氣的方法偷偷的調整氣息,每唱一句歌詞使用一口氣,保持歌唱的狀態。其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歌詞是一首優美的詩,歌詞是“江河”轍,所以在咬字發音時需要注意橫字數咬、寬韻母窄唱、穿鼻歸韻的唱法。最后,聲與字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傳情。演唱者作為創作者與觀眾的媒介,需要理解創作者的想法并在二度創作的過程中傳遞給觀眾。整首歌的歌詞總共有四段,每一段都有不一樣的內容,所以其中包含的情感也是不一樣的,演唱者要分析其需要表現的情緒,譬如第一段贊美草原美麗風景的歌詞,演唱者的眼中和心中都要有一片草原,想象草原風光,聲音飽滿而有力的唱出贊美之情;第二段是演唱者需要表現的自豪的心境,如何把這種情緒傳遞給聽眾,演唱者則要在聲音的張力上下一番功夫,利用聲音的強、弱,圓、堅等有對比性的因素渲染氛圍,把自我的驕傲傳送給聽者。第三段的歌詞表現的是各族民族人民的友好和勤奮,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面貌,也是美麗其格喜悅的內心看到的值得歌唱的現象,作曲家把這個現象描述在作品中,既是期待演唱者能傳唱樸素的人民,也希望把人民對祖國的熱愛表現出來。最后一段升華到整首歌的主題之中,贊美偉大領袖毛主席,歌唱黨的偉大,偉人與黨同不落的太陽共存。歌唱者需要給足氣息,鏗鏘有力地唱出最后一句,把最后一個音飽滿有力地唱結束。
在演唱過程中,需要完成聲、字、情三者的融合,只有再此基礎上,演唱者才能真正完成表演,把音樂最大的感染力傳遞給觀眾。
演唱者在把握一首歌的演唱過程中,既要關注作品本身,也要及時地注重自我對作品的挖掘?;镜膶哟问亲髌穬劝囊舾?、節奏不能出現問題,我們可以稱之為基本完整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更進一步,演唱者在掌握基本的音樂要素之后,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意義有深層的理解和感悟,進而升華到內心形成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表演是可以感人的;最優秀的表演是演唱者自身就與所唱歌曲融合在一起,歌聲中傳遞著創作者所想,同時也有演唱者二度創作過程中形成的有內涵的東西。通過具有張力的表演形式把有內涵的東西成功傳遞給觀眾,使觀眾受到感染,這樣的音樂表演就是最成功的舞臺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