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215009)
藝術設計是技術性與藝術性結合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因此要求學生既具有藝術創意能力又具有實踐應用能力。藝術設計專業課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就業崗位所需技能的重任,其中作為創意生產力工具的應用軟件使用是新媒體時代最重要的專業素養之一。在藝術設計專業應用軟件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改革,落實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借助此種教學模式,將讓學生實現對應用軟件基本功能模塊的熟悉以及運用,并可以自行完成教師為其布置的相對較為簡單的設計任務。考慮到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日后要走向職場,為此,教師應當讓其熟悉如何使用軟件實現對工作設計任務的操作流程,以便讓學生在能夠熟練地應用此軟件的基礎之上,實現對其實踐操作能力的增強,這也便是采取項目教學組織教學活動的緣由所在。
現階段,國內各大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基于提升學生崗前實踐能力的考慮,相繼引入了校企合作以及建立校內藝術設計工作室。從這些教學模式來看,不管采取哪一種,均能夠為日常教學提供豐富的設計案例素材。項目教學法則是將教學授課環節納入于企業抑或是工作室的藝術設計項目當中,通過對真實項目的模擬,讓學生在完成項目設計任務的過程之中洞悉企業日常工作流程要求,并以此實現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增強,同時也使得學生掌握如何同客戶進行溝通的技巧。如,我們引入合作企業的真實項目,利用軟件工具為某房產公司設計一套宣傳材料,項目教學法是這樣實施的:(1)劃分小組,小組內學生分別扮演項目經理、設計人員、客戶等。(2)“客戶”與“項目經理”進行交流,將需求和要求陳述出來,而“項目經理”則轉述客戶需求,組內設計人員進行討論,最終確立方案,劃分設計任務。(3)小組成員需按照任務劃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設計,交由客戶審閱,客戶提出修改意見,設計人員進一步修改,直至客戶滿意為止。(4)每組的項目經理向全班展示本組的最終設計作品,介紹設計思路,以及制作過程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在此過程中,工具始終為目標服務,能夠大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技能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以此實現設計教學同軟件教學的完美契合,從而使學生具備卓越的軟件應用能力以及知識更新能力。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市面上的設計軟件數不勝數,如若要求學生全部掌握這些軟件是好不現實的,同時,當學生離開高校踏上社會之后,其在校期間所學習的軟件知識會面臨著更新換代甚至是被市場淘汰的問題,這就提醒廣大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不但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軟件應用水平,同時也要讓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知識體系更新,以便適應社會發展的節奏。
舉例來說,平面設計領域的主流軟件包括了Photoshop,coreldraw, Illustrator 等,這些軟件在功能上各有千秋。因此,在組織專業課的教學之前,任課教師要以學生的就業和專業為出發點,選擇軟件進行教學,同時,任課教師還應當盡可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之內,將平面設計類各種主流軟件最為突出的功能介紹給學生,如此將為學生在從事藝術設計的過程之中能夠有所取舍。而且,采取此種教學組織形式,將凸顯出藝術設計專業課的實效性。為此,任課教師應當時時遵循“設計優先”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將軟件知識同專業知識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之上去掌握各類設計軟件的功能。
為了使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應當將應用軟件教學活動安排在實驗室完成。此外,高校應當同企業展開實訓基地的共建,并在每一個學期安排幾周集中的時間組織學生參與實訓。這樣,將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訓活動的方式,了解專業設計人員對軟件工具的使用情況,并知悉該軟件的行業發展動態。還有就是,高校在參與評估過程之中,應當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設備進行督促更新,以此來為優質教學活動的實現創造條件。
強化實驗條件建設不僅是客觀上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也在主觀上樹立了軟件作為重要創意生產力工具的意識,是現代藝術設計不可缺失的專業素養之一。
為了讓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能夠求得一份滿意的職位,因此,便應當改變以往重視理論教學的情況,高校應當積極為學生創造能夠供其在校期間進行實習、實訓的平臺和契機,促使其在技術和藝術能力的同步發展。還有就是,高校要努力推動適應新媒體發展的課程教改,以便讓本課程能夠適應行業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與此同時,考慮到應用軟件為輔助設計工具,為此,藝術設計專業的其他專業課任課教師要善于將專業課程同設計軟件課程的教學內容實現有機地銜接,這樣一來,將讓學生日常應用工具軟件的機會大大增加,也使得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自身的操作應用能力,更好地實現技藝并重的教育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高校在對藝術設計類人才的培養問題上,應當立足于市場、立足于技藝并重,并能夠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對教學大綱內容的調整,以便使大綱內容符合現代專業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需要。同時,藝術設計專業任課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并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主動去了解設計行業的前沿動態,以此提升相關課程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