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梅,易桂軒,方丹娜,梁正鑫
(1.南寧市國土測繪地理信息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1; 2.武漢市測繪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00)
目前,現行農村宅基地管理總體表現為“村民申請,村、鄉(鎮)、縣(市)三級政府逐級審批”的模式[1]。農村宅基地的審批由“國土、規劃、房產”三大職能部門分別受理,審批環節多、程序繁雜、周期長[2],群眾需要在市、縣、鄉各級管理部門來回辦理,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費用成本[3]。各審批部門測繪基準不統一、農宅審批與不動產登記業務系統不銜接、 “一戶一宅”監管效果不佳、成果數據無法實現在線實時共享,使農村住宅建設用地審批成為阻礙項目落地、限制確權登記發證的關鍵因素[4,5]。
隨著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快速推進,對建設用地審批效率和批后監管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改變農村宅基地管理模式與現行需求不符的這種現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開展了農村住宅審批制度改革,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優化重組審批工作流程的要求。本文根據南寧市農村住宅審批改革工作信息化需求,全面梳理分析農村住宅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中變化的業務流程,對空間數據靈活分析等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并在GIS技術與工作流技術的基礎上,設計開發了基于GIS的南寧市農村住宅審批系統。
結合農村住宅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需求,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與再造,目標是建立“一站式”辦理流程,由原來“國土、規劃、房產”三大職能部門分別受理,轉變為多部門聯合審批機制,縮減審批環節,對審批事務實行“集中式管理”,做到統一收件、統一發件[6]。通過設立國土規建環保安監站,以鄉鎮人民政府為主體,統籌本轄區內各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審批,并在鄉鎮行政服務大廳設置專門窗口受理申請,推進審批事項由政府內部流轉向“一站式”服務型轉變,完成業務審批以及土地、規劃、建設、環保、安監等多方面督辦和監管。

圖1業務流程圖
具體業務流程是從窗口收件登記到后臺審核審批采用流程化方式把建設用地相關審批進行串聯,最終出具相關建設用地證書返回給申請人員。在審批過程中,依據業務角色及權限設置控制各審批環節表單顯示、信息錄入、報表打印,并由系統自動記錄全程流轉信息。在建設用地審批結束后會對建設施工過程進行監督,記錄不動產權籍調查、測繪成果以及巡查過程等信息,完成竣工備案,發放竣工驗收備案證和房屋測繪成果[7]。最后將審批數據打包流轉到不動產登記中心進行審核審批、頒發不動產權證書。業務流程圖如圖1所示。
系統采用SOA(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架構和ESB(企業服務總線),充分利用GIS、數據融合、空間分析以及網絡等技術,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模式將農宅審批過程中數據采集體系、數據管理與分析評價體系以及數據共享與發布體系關聯起來,實現對服務的集成和靈活管理。構建“1+N”的分布式平臺架構,將住建、規劃、國土等多業務部門多源異構、多尺度、多時相的空間和非空間資源有機地組織起來,實現海量存儲、高效管理和持續更新。形成一個數據中心、一個審批信息系統,實現多部門的數據共享與信息聯動,并與項目審批流程有效銜接。其總體架構可以劃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用戶層、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等層次,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總體架構圖
網絡總體架構采用以城區數據中心為系統核心,連接市國土局、國土分局以及試點鄉所構成的星型網絡結構。試點鄉所住建、規劃、國土部門的計算機設備通過10M專線連接城區數據中心的業務系統進行業務辦理;國土分局通過10M專線連接城區數據中心的業務系統進行業務審核,市國土局通過20M專線網絡來向城區數據中心的業務系統提供地理信息服務。為保障業務系統的安全運行,網絡中需要部署光閘、前置服務器、網絡安全設備以達到數據安全保密要求,總體網絡架構設計如圖3所示。

圖3系統網絡架構圖
系統數據庫由系統管理數據庫、業務數據庫、空間數據庫、非空間數據庫構成,總體結構設計如圖4所示。
系統管理數據庫包括工作流定義數據庫、業務元數據庫、擴展插件庫。其中,工作流定義數據庫主要存儲工作流建模與系統管理工具定義的數據,包括組織機構數據和流程數據;業務元數據庫主要用于存儲描述業務數據的數據;擴展插件庫主要存儲對數據對象進行操作的組件,如表單、報表和插件等。
業務數據庫是以農村住宅審批數據為基礎,包括業務辦理過程中基本業務屬性數據和電子檔案數據。
空間數據庫包括基礎地理數據、基本農田、土地利用規劃、農村住宅等圖形數據以及相應的屬性數據,部分以影像文件和GeoDatabase等方式存放。
非空間數據庫包括結構化的屬性數據和非結構化的文檔數據,部分以XML/HTML、DOC、PDF、SQL Server等方式存放。

圖4系統數據庫總體結構圖
(1)空間數據靈活分析技術
農宅審批和不動產登記都與地理地形圖緊密相關,例如房屋建設規劃定點紅線圖、位置等。通過利用GIS技術,基于“圖文”一體化思想,將工作流技術與GIS技術融合,實現GIS與工作流系統的集成,實現測量地塊坐標數據上傳、導入成圖,錄入圖形、地塊以及相關界址點線屬性信息,完成對空間數據的處理與發布,輸出相關圖件和報表。同時,基于國土“一張圖”[10],利用GIS空間分析功能實現數據圖層的疊加分析,將地籍測量規劃定點數據、建設工程范圍圖、用地范圍紅線圖等疊加現有的土地利用現狀、規劃、基本農田等圖層,進行分析是否占用基本農田、土地利用情況,為農村住宅的審批提供輔助決策。
(2)工作流配置與管理技術
業務辦理方式會隨著政策、體制的改革而變動,其相應的審批辦理流程也會隨著調整[9]。因此,通過建立一個便捷的工作流程配置與管理模塊,來快速響應因政策、制度而調整業務辦理流程帶來的變化。對于系統開發人員而言,無須重新編寫代碼進行業務流程調整;對于系統管理員而言,使得系統運維工作更為輕松;對于用戶體驗而言,能夠快速調整變化的業務流程,進入業務辦理狀態。因此,通過對工作流配置與管理技術的研究,解決工作業務流程頻繁變化帶來的問題,大大減輕了開發人員、系統管理員以及用戶的工作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3)動態表單與報表技術
農村住宅審批業務中涉及大量的報表和統計臺賬,且這些報表和臺賬會隨著國家規范和標準的變化而有所變動,且涉及的報表沒有統一的固定格式,不同業務甚至是相同類型業務都存在多種不同報表格式,以至于在現有系統中無法直接輸出打印報表。因此,為解決此問題,提出了對動態表單與報表技術的研究,通過在調研和溝通的基礎上,對各種報表格式進行分類歸并,統一標準格式,設計一套靈活的動態表單和報表,根據實際需求,使得用戶在一種可視化系統中快速定制表單和報表,以此提高系統擴展性和靈活性。
在業務流程梳理與再造的基礎上,結合全球衛星導航、遙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新型農村住宅建設用地審批系統,系統功能模塊包括業務審批管理、數據采集更新、批后監管、圖形分析管理、權限管理、工作流建模6大功能模塊。最終目標是實現日常業務辦理的流轉和審批,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處理和成圖,日常業務的統計查詢和圖形的空間分析以及農村住宅審批業務“圖、屬、檔”一體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務。系統總體功能結構如圖5所示。

圖5系統總體功能結構圖
(1)業務審批管理模塊
業務審批管理模塊包括項目審批管理、跟蹤督辦和報表打印等。從窗口收件登記到后臺的審核審批采用流程化方式把國土、規劃、房產相關審批進行串聯,依據業務角色及權限設置并控制表單顯示、報表打印,全程記錄流轉信息。
(2)數據采集更新模塊
主要實現用戶導入測量地塊坐標成圖,并能夠錄入圖形屬性、地塊信息、生成相關的界址點線,輸出相關圖件和報表,最后將圖形發布到“一張圖”數據庫,實現數據采集、內業成圖、審批入庫一體化。
(3)批后監管模塊
該模塊主要是對審批通過的項目進行建設施工過程監管和竣工用地符合驗收。監察內容包括建設用地批準文件執行情況、日常巡查監管(包括用地界限、面積、用途、容積率)和竣工驗收。可設置各類項目批后監管的各種參數,形成監控條件,對滿足監控條件的項目進行警示,并進一步查詢警示原因。
(4)圖形分析管理模塊圖形分析管理模塊包括業務圖層控制、圖屬交互查詢、圖形分析功能。提供業務級別的圖層控制,可以根據業務需要,對各業務要素圖層進行統一管理;可根據所選圖斑查詢相關業務資料信息,也可根據業務屬性數據,如宗地號、項目名稱等查詢并定位項目地塊圖形;還可以在地圖上直接繪制范圍或導入圖形坐標文件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分析是否占用基本農田,是否符合規劃建設用地,分析地塊對各個地類和權屬的占用比例,并能夠定位到各個地類圖斑。還可根據實際需求增加相關空間分析功能,針對不同的業務需要定制不同的分析功能,為業務審查提供空間數據支撐。
(5)權限管理模塊
主要是對用戶部門組織架構、人員、角色、權限進行統一集中管理,方便系統運維人員對使用系統的人員開通賬號和分配權限。
(6)工作流建模模塊
主要實現對業務流程進行自定義開發,自定義表單、報表,跟進業務的改變,調整業務流程,增加或減少表單字段信息。避免因政策或業務流程變更,導致系統無法使用,減少運維成本。
(1)系統基于國土資源云架構的服務體系建設,依托現有資源,加強整合利用,充分發揮已有的技術、資源優勢,將國土“一張圖”與業務流程進行集成,采用“一張圖”的數據管理和應用模式,實現業務審批智能化、數據共享實時化、決策服務精細化,同時也增強了整個系統的技術保障。
(2)基于SOA的多層架構設計,充分發揮對服務的集成和靈活管理優勢,滿足“1+N”分布式架構部署的應用,利于業務流程調整更新,提高軟件系統的可擴展性和軟件的重復使用率。
(3)采用Web GIS等技術,將多業務部門多源異構、多尺度的空間和非空間資源有機組織起來,實現空間數據的高效管理和持續更新,以GIS服務等方式進行空間數據分析應用,在應用支撐層各組件的支撐下,通過對空間數據庫的調用開展業務審批,實現農村住宅審批業務“圖、屬、檔”一體化管理。
通過對業務流程的梳理再造,利用GIS、工作流、計算機等技術構建多級聯合審批的農宅審批系統,實現業務流程信息化,并開發與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銜接接口,實現數據的共享應用和“一站式”辦理服務。該系統改變了傳統的審批方式,建立了標準化聯合審批服務體系,從“住宅報建”到“登記發證”,實現“國土、規劃、住建”三部門共同在線審批,實現農村住宅審批管理不出鄉鎮,解決農村土地確權難、住宅建設審批難、產權登記難等突出問題。同時,隨著標準化服務體系和新型農宅審批系統的推廣應用,將有效增加審批效能,減少辦證開支,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提高服務水平,樹立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