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若涵
(太原師范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弗朗次·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古典時期奧地利著名音樂家,享有“弦樂之父”和“交響樂之父”之譽。作為鋼琴協奏曲和鋼琴三重奏的先驅,海頓對鋼琴奏鳴曲曲式的發展作用關鍵。
在西方音樂史中,普遍把1750年—1820年間的音樂稱為“古典時期”。較之“巴洛克時期”復雜的多聲部復調音樂,“古典時期”的音樂變化巨大,作曲家們更傾向于創作以一個聲部為主,其他聲部作為陪襯和伴奏的主調音樂,調性的使用也更加多樣,強弱術語標記應用更頻繁,樂曲終止式也在作品中明確展現。“古典時期”器樂發展迅速,新出現的鋼琴逐漸取代古鋼琴成為最受歡迎的鍵盤樂器,相關音樂體裁(如奏鳴曲、三重奏、弦樂四重奏、交響樂、協奏曲、小夜曲、嬉游曲等)日漸成熟。其中,奏鳴曲的曲式結構趨于完善,重要性凸顯,常在大型音樂作品中的第一樂章或直接作為獨奏作品而存在。
1791-1795年間,海頓在英國生活和工作,這一時期其作品“流行風格”明顯。為更符合大眾口味,在保持嚴謹音樂結構的同時,海頓在寫作中加入當時流行的音樂元素,C大調奏鳴曲No.60 Hob.XVI/50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1794年-1795年間,海頓創作了C大調奏鳴曲No.60 Hob.XVI/50。當時一種由舊式鋼琴改制而成的名為“英式鋼琴”的新式鍵盤樂器在英國頗為流行,海頓便利用“英式鋼琴”創作了五首鋼琴奏鳴曲,C大調奏鳴曲系其中之一。這種“英式鋼琴”由于音板的加厚,故音色渾厚,音量較舊式鋼琴增大,演奏效果震撼,可以媲美交響樂隊。缺點是鍵盤較短,只有五個半八度,較之現代鋼琴,琴弦較細,聲音延續時間也較短。
因此,在使用現代鋼琴演繹海頓這首奏鳴曲時,為展現原汁原味的“海頓音色”,在演奏時應注意:由于當時“英式鋼琴”聲音持續時間較短,因此在演奏拍子較長的長音時需踩右踏板以保證樂句連貫,而四分音符則需要演奏為斷奏的感覺,如第三樂章的開始。
1.速度
這首C大調奏鳴曲三個樂章的速度標記分別為快板Allegro、柔板Adagio和較快的快板Allegro molto。
根據這些速度標記,在演奏時需注意第一樂章速度較快,情緒明亮活潑;第二樂章速度較慢且感情飽滿;第三樂章又恢復第一樂章的輕快愉悅。
2.自由節奏Rubato
在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中,有一些小節被明確標記需要演奏地慢一些。如第二樂章的結尾被標記“piu adagio”,意為慢一些的柔板,演奏者可以根據情況適當放慢演奏速度。
“古典時期”的樂曲一般伴奏聲部節奏較穩定,若需要有感情地表現音樂時,旋律聲部節奏可輕微變動以符合情緒要求,故對于Rubato的處理不亦過多。在這首奏鳴曲中,個別地方海頓雖沒有明確標記演奏速度,但可以明顯從音樂進行中看到需要用Rubato去處理,如第二樂章的第35小節:

3.延長記號
延長記號在海頓的音樂中作用十分重要。在這首奏鳴曲中,尤其是第三樂章,海頓運用了大量延長記號,且樂句結構劃分非常有趣,充分體現海頓性格中幽默風趣的一面。如在這一樂章開頭,樂句劃分為4+4+3。海頓為體現延長記號后音樂出現的驚喜感,該延長記號應如同音樂被突然暫停一般演奏。
1.倚音
倚音在音樂中不僅有長倚音與短倚音之分,在弱拍和強拍上出現的倚音在演奏中區別亦十分明顯。在海頓這首C大調奏鳴曲中,其例分別如下:
(1)需要被強調的倚音
如第二樂章第4小節第二拍中的長倚音,在演奏時不僅需占用后面音符的時值,且應以重音的形式展現出來。
(2)在強拍出現但不需要強調的倚音
如第二樂章第38小節第一拍的兩個長倚音,雖然出現在強拍,且在演奏時需要占用后面音符時值,但卻不需著重強調。
(3)在弱拍出現也不需要強調的倚音
此類倚音需要快速、輕盈地演奏出來,如第一樂章第47小節。
2.琶音
如第二樂章伊始,左手的琶音應以分解和弦形式作為先現音去演奏,并直接與右手的倚音相連。
3.顫音
顫音一般依據起始音的不同分為兩種——“無準備的顫音”與“有準備的顫音”。演奏時,“無準備的顫音”從標有顫音記號“tr”的音直接開始;而“有準備的顫音”則從標有顫音記號“tr”的上方音開始(也被稱為“上方輔助音”)。C大調奏鳴曲中的顫音類型均為“有準備的顫音”,例如第一樂章第64小節。
C大調奏鳴曲中踏板的使用應尤為注意。海頓在第一樂章第73-74小節與第120-123小節標記了“open pedal”。對于“open pedal”的解釋有很多種,但筆者認為是指左踏板的使用。在第73和74小節中,左踏板應該在第73小節的第三拍被抬起,而對于第120-123小節,左踏板應被在第124小節前被緩緩抬起,以造成“pp”的音響效果。
作為古典時期的音樂大師之一,海頓的音樂才華橫溢,其作品多明亮歡快、充滿活力,C大調奏鳴曲No.60 XVI/50可以管窺。結合筆者演奏經驗,有以下三點體會:首先,在演奏該作品前要充分了解琴制發展與變化,有助于用現代鋼琴展現原汁原味的“海頓音樂”;其次,在演奏中需要結合整首曲子樂思的發展來具體分析樂曲每一個段落與每一個樂句的關系;最后,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不僅樂句間需要呼吸,樂段間存在起承轉合,而且也需要有語氣的輕重緩急。綜上所述,演奏者應注意每個樂句的強弱變化與樂段的情緒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