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梅
精準扶貧不同于粗放扶貧,精準扶貧主要是指政府及相關部門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合理、科學有效的方法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通俗的說,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哪一戶貧困就扶持哪一戶。
在2014年年底我縣貧困人口共13988戶53944人,貧困發生率為37.71%;在協同治理之下貧困人口動態變化為47858人,貧困發生率降為33.48%。到2015年減貧10105人,協同治理下我縣貧困人口減為38142人,貧困發生率減為26.68%。2016年我縣減貧7700人,貧困人口為30604人,貧困發生率21.41%。及至2017年,在協同治理之下貧困人口減為34793人,貧困發生率為16.45%,但是在2017年底,貧困發生率回升為40.78%。
精準扶貧的對象是貧困農戶,所以,貧困農戶的參與力度決定著精準扶貧工作的工作效果。在扶貧工作的推進過程中,貧困農戶參與力度不夠是一個問題,造成該問題的原因也多種多樣。第一,政府實施的精準扶貧與貧困農戶的需求不對口。第二,貧困農戶的能力水平與精準扶貧項目不匹配。當精準扶貧部門把扶貧項目投入到貧困農戶之中,貧困農戶由于能力的不足通常無法參與進項目,也就減弱了貧困農戶的參與度。
貧困農戶是精準扶貧的對象,所以,精準扶貧的實施者與實施對象之間的互動也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我國的精準扶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缺乏良好的互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精準扶貧工作的進一步推進。例如:管理扶貧開發的扶貧辦和管理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民政管理部門,這兩個部門的工作存在交叉的信息,但是并不能做到信息的共享與互通。
精準扶貧的精髓在于精準,即針對有不同需求的貧困農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解決。例如:對于因重大疾病造成貧困的農戶,應該實施醫療扶貧;對于上不起學的貧困農戶,應該資助其完成學業;針對那些養殖、種植造成的貧困,應該實施技術扶貧等等。然而,真正的精準扶貧并未做到精準,最普遍的就是“一刀切”。例如:對于好吃懶作和擁有一技之長的貧困戶實施的精準扶貧并沒有差別;對于那些身體有缺陷的貧困戶和那些體格健碩的貧困戶實施相同的精準扶貧等。以上這些并不能體現精準扶貧的“精準”,也無法使得貧困戶從根本上擺脫貧困。
貧困農戶是精準扶貧工作的主體,因此,要確保貧困農戶的參與力度。首先,要加強貧困農戶與精準扶貧部門之間的互聯互動,及時的將貧困農戶的需求反映給扶貧部門,扶貧部門要根據貧困戶的具體實際情況制定扶貧戰略,有效的提高貧困戶的參與積極性。其次,應該建設貧困農戶之間的合作、溝通機制,實現貧困農戶之間的信息、經驗的共享、互通、溝通。
世界上沒有兩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理,不同的貧困戶,導致貧困的原因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精準扶貧的精髓是“精準”。所以,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要具體貧困戶具體分析貧困情況,具體解決貧困問題。例如:對于較高年齡的低保戶要保障其基本的生存;對于健康的貧困戶,可以進行技能培訓,促進其就業,使其盡可能的擺脫貧困;對于擁有一技之長的貧困戶,可以加強就業指導,促其就業,使其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等等。
精準扶貧工作的進展僅僅依靠政府即扶貧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應依靠社會各界的支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的貧困原因對癥下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在改善貧困農戶的生活狀況條件的基礎之上,從根本上使貧困戶擺脫貧困。
針對扶貧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應該首先分析清楚原因,然后有針對性的解決。確保精準扶貧力度的重要一點就要加強扶貧工作的監督。首先,要確保扶貧資金的使用,對于貪污現象要嚴加懲處。其次,要實現協同幫扶,精準扶貧僅僅依靠國家和政府使遠遠不夠的。
在我國,絕大部分的貧困農戶的脫貧思想落后,他們認為脫貧僅僅依靠政府幫扶就可以,這也就使貧困農戶無法從根本上脫貧的根本原因。這是因為大部分的貧困農戶的教育程度不夠高,眼光不夠長遠,無法意識到脫貧的根本。因此,政府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貧困農戶的脫貧思想,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宣傳教育;邀請專家講座;對貧困農戶進行教育培訓等等。
評估精準扶貧工作的效果就需要健全的精準扶貧工作考核機制。精準扶貧工作考核機制要對負責精準扶貧的干部進行精準的考核,對其工作要進行合理科學的分析,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從而進一步完善精準扶貧工作;同時還要實事求是的采集精準扶貧工作效果,杜絕作假現象。
我國自實施“精準扶貧”戰略以來,農村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不錯的成果。針對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問題,下一步應該深化農村的精準扶貧戰略,對癥下藥,提高農戶參與度,構建扶貧長效考評機制,更好的實現農村的各項精準脫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