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衍旺
農業推廣人員在不同的時期賦予了不同的工作使命,為順應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本文針對當前制約農業推廣人員發展存在問題,提出解決的途徑及今后服務方向。
各級農業推廣機構接受農業行政部門和上級推廣機構的雙重領導,農業推廣人員在多種管理的重疊機制下,工作的自主性受到了極大限制,農業推廣的工作及時反映和有效得到上級支持力度受到了削弱,在兩層領導的干預下,農業推廣人員對工作的圍繞中心不明確,不能很好發揮工作的積極性。
農業推廣的作用,體現的成效在各級政府工作中重視程度是不夠的。在國家政策對農業推廣導向不明顯的情況下,導致了農業推廣的資金保障性不足,政策優惠體現不明顯,推廣工作條件始終得不到改善,優秀人才選拔職稱評定受限等,致使農業推廣人員喪失了對農業推廣工作的熱情。
農業推廣人員專業結構和學歷結構不合理,低學歷、低職稱,知識單一、陳舊,年齡老化、專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這是農業基層推廣隊伍普遍現狀。基層推廣部門人員受學習條件、培訓經費、培訓渠道限制、制約推廣人員科技文化知識提高。同時部分農業推廣人員所學知識過窄,空有理論,缺少實踐,沒有深入調查,不動手示范,怕面對群眾,與群眾溝通能力水平不高。
農業推廣人員主要從事基層農村的農業技術和信息的推廣工作,經常風吹日曬,工作條件艱苦性。同時,基層在社會服務、醫療、衛生、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服務均低于城市,廣大農林院校等畢業生不愿意到基層去,這很大程度上深刻改變了農業推廣人員的組成結構,也影響了較多的青年人放棄從事農業推廣工作的信心。從而造成基層推廣人員隊伍更新較慢,新知識、新理念無法得到融入。
相當部分推廣工作人員長期沒有在產一線從事實踐,從理論上掌握的新技術、新品種缺少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指導過程只會利用舊知識,只做些泛泛推廣,許多科研成果都無法運用到生產實踐中,難以為農戶解決具體問題。農技人員只是為了推廣而推廣,而不是切合實際的積極主動的幫助農民接受新知識、新科技、新事物、新成果,不能主動的做出去,引進來,只是在不斷的在等待,等待領導的任務,然后草草完成,久而久之,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民的心中可有可無,起不到關鍵性的指引作用。
應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結合中央機構改革,強化農技服務部門專業化和職能,幫助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和相應的服務組織。要穩定鄉(鎮)農技推廣機構人員,做好定崗定編定,不斷輸入新人,招聘適合服務農村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技術推廣人員。縣、鄉(鎮)推廣站要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內部功能,縣站要具備試驗、示范、培訓、推廣、經營5大功能相關基地,以供推廣人員學習、實踐;要轉變職能,形成體系、基地、實體、推廣相結合的運行機制。
農業推廣財政資金投入部分應與縣農業總產值年增長率比例進行增長,使農業推廣投入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要達到0.5%以上。要對應發展新形勢下,有利地改善農業推廣機構的工作和技術條件,對應信息化、科學化、社會化配備相應的辦公設施、監測儀器、交通工具以及示范基地上面下工夫,提高農技推廣機構服務現代農業的能力;同時,地方政府集思廣益、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發動社會等力量進入農業推廣領域,利用企業民間資金開展農業推廣。
首先,要把真正能服務于三農的,有技術專長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及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推廣的農民技術員等優秀人才選拔到農業推廣的隊伍中來,提高人員的整體素質;其次,要健全職稱考評機制。要把農業推廣人員的推廣力度、社會效益,創新服務、群眾滿意等方面來客觀、科學地評價農業推廣人員的工作成績,作為職稱評定、晉升的基本考核依據;同時,人事部門應適當放寬聘用人員職數,對推廣工作優秀人員,應破格晉級。組織部門應給予優秀農業推廣事業人員提拔機會,以便充分調動農業推廣人員的積極性。
要建立經常性教育培訓制度,加強推廣人員學習實踐機會,以利知識更新,提升,對接新時期農業發展服務需要。每年要安排繼續教育學習,把年輕的農技推廣人員送到大專院校接受繼續教育,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和服務農村的信念,年長的也要進行定期的崗位培訓。要鼓勵引導涉農專業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從事農業推廣服務,創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為基層農業推廣隊伍注入新的活力。政府應重視農業推廣人員作用,相應在大專院校或地方職業中專設立農業推廣專業,培養傳播農業科技的新生力量。
農業推廣人員要緊扣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主題,首先,要將調整優化糧食產業、畜牧業、園藝業、水產業的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培育優勢產區和縣域特色產業等方面做為新時期農業推廣重要方向。其次,要強化農業市場信息導向,培養農民市場經濟意識,引導農民種植。第三,要圍繞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新型服務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加快農民增收步伐。第四要立足脫貧攻堅要求,做到推廣全覆蓋,向困難群眾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理念,提高貧困群眾創業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