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益丁
通過幾年發展,漳浦縣深土鎮已經擁有了13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按從事行業劃分:種植業、牧業、漁業。目前分析合作社發展行業分布廣、經營運作模式多元化、合作效益不斷提高。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合作社數量規模越來越大、合作社質量參差不齊,實力較弱帶動功能較弱。合作社內部管理不健全,在財產管理、民主管理、社員管理、檔案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存在嚴重缺陷,合作社發展不夠規范。同時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較大風險,農民出資積極性較低,導致金融機構融資渠道不暢,合作社籌集資金異常困難。由于合作社缺乏技術資金投入,科技產品含量低。
本文根據國家政策的更換,合作社成員之間的性質、投入生產和最終品的價格差等各個角度的對農民合作社異化的成因進行一一剖析,結合實際情況得出未來的發展趨勢。
我國農村合作社的發展主要依靠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市場經濟,但是隨著國家的發展,出臺了更多的國家政策,這兩個政策也逐漸進行變遷和更換。隨著生產和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增長,農民合作社開始顯現出種種問題。普遍農民缺乏合作的意識和知識,但是又因為政策而需要合作,這時候就派生出一些非農民主導的外生型合作組織。除此之外,相關的政府部門和企業都開始謀劃自身的經濟效益,成為相關的合作組織的領導者。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所謂的“合作論”——發展農民合作社是為了幫助農民形成自助組織。但是實際上卻是使得農民無法脫離更加強勢的非農組織。
合作社的成員需要屬于相同的性質,這樣才可以對農民合作社形成足夠的信任。但是,針對當前我國大部分的農民合作社來說,成員之間的性質并不能形成統一,反而異常突出。比如:一、不同年齡階段的成員,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致;二、成員之間存在生產成本和技術的存在差異性,導致生產方式多樣化;三、成員處于產業鏈的不同階段,之間的異化程度日益增長。
對于產品的生產投入很容易受到多個方面的阻礙:首先、缺乏充足的資金。其次,產品最終的售出價格過于低廉。最后,產品的增值程度無法達到實際的目標。農民合作社之間無法獨自構建屬于自己的銷售市場,為了售出產品,只能降低價格。缺乏充足的資金,產品的生產鏈得不到有效的延長,從而產品的附加值無法得到增加。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現實生活的需要,這樣的積累不僅很難滿足其自身的需求。并且低價的原產品和經過加工的產品價格差過大,導致農民合作社出現內部隱患。
協會型農民合作社大部分由進行專業生產的農民在各個環節上進行協調合作。之所以會成為趨勢,是由于其中的專業人員在專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并且擁有較多的資源。不僅可以自食其力,還可以招攬人才,促使合作社的生產活動可以有序的進行。同時加入合作社的農民,不再加入其他組織,進行組織內部自行消化,成為管理合作社的權力者。根據會員等級的不同,派發相應的管理權和決議權。
我國長期在農產品方面處于弱勢地位,在落后地區更加能顯現出來。同樣當地的農民基本沒有意向加入農民合作社,但是當地又沒有足夠的生產要素,無法自行建立農民合作社。針對這個現象,需要國家相關的政府職能出面,根據當地的優勢產業和技術等優勢,帶領農民組建農民合作社。同時,為農民合作社提供充足的資金、技術人才以及機器設備。主動為其開拓廣闊的市場,增強經濟效益。政府部門和農民合作形成的合作社,有利于增強農民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加強農民自身的能力,促使自己在生產產品的環節上能夠獨當一面。
股份合作制的農民合作社需要依靠擁有豐富資源的社會力量,選擇將資本和勞動相互結合的方式對產品進行專業化生產。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搜索和定位相應的銷售市場、宣傳產品的優勢、聯合其他的農民合作組織,相互合作,促使生產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環環相扣,形成高效又專業化的生產模式。根據種種的優勢,為農民合作社提供產品連接市場的橋梁。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該股份合作社的組建者需要為社員提供優質的產品原料、先進的技術等,再按照農民可以接受的價格對外出售,也可以選擇通過股份制進行安排。同樣,農民將生產所得的產品交于合作社統一收購,最后再通過合作的企業進行產業鏈加工出售。雖然這個類型的農民合作社大部分權力屬于企業,但是,農民通過出售農產品不僅可以獲得相對的利潤,還可以取得等價的股權。
根據以往單獨農民合作社運行困難,可以將農民合作社聯合起來,共同出資建立屬于自己的專業合作社。比如,南境村成立漳浦縣南境聚鑫水產專業合作聯社。該社是由漳浦縣鑫大水產合作社牽頭,聯合漳浦縣瑞鑫水產專業合作社、漳浦縣江鑫水產專業合作社、漳浦縣成鑫水產專業合作社、漳浦縣浩源水產專業合作社。5家合作共同出資組建,涉及大量的水產戶、養殖面積。并且合作社將采取規模化、規范化、產供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推行生態養殖,不斷發揮“抱團”取暖的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水產產業,增強市場競爭和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