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平
隨著番茄種植面積的擴大,番茄果實病害以成為當前生產過程中面臨著的重大問題,影響著番茄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了菜農的收入減少,筆者提出了番茄五大病害的危害癥狀和防治方法。
近年來,我縣加大了蔬菜發展力度,蔬菜基地不斷增多,面積增大,尤其是番茄面積增長幅度最快,技術推廣加大,但是番茄的病蟲害越來越多,現將危害番茄果實的五個常見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又稱蒂腐病、頂腐病。危害性大,影響果實收成。
1.1 危害癥狀:該病屬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青果,初期幼果和青果臍部出現水漬狀暗綠色病斑,漸變成黑褐色。后期病斑凹陷,果實底部革質化,嚴重時病斑擴大,果實變紅。
1.2 發病原因: 一是水分供應不均衡:由于干旱,植株輸送到果實的水分被葉片奪取,甚至從果實內奪取水分,果實臍部首先因大量失水而引起組織壞死。二是土壤內鈣素不足。植株不能從土壤中吸收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鈣素,引起果臍周圍細胞生理紊亂。氮肥過量,植株徒長,土層淺根系發育不良,土壤鹽堿過重或傷根等,均可促使發病。
1.3 防治方法
1.3.1 選用優良品種:選種長春1號等果皮光滑、果型較尖的品種,提高抗病性能??共《静〉钠贩N也抗臍腐病。
1.3.2 合理施肥:基肥施用腐熟農家肥,追肥N、P、K配合使用,開花初期可進行葉面追肥,噴施1%過磷酸鈣溶液,或0.1%氯化鈣溶液,每隔15天噴1次,連施3次,增加青果的含鈣量,提高抗病能力。
1.3.3 合理澆水:定植期、開花坐果期各澆1次水,根據土壤墑情和植株生長勢,合理控制澆水次數,保持土壤墑情。
2.1 危害癥狀 果實膨期出現低溫易發病,果實呈桃形、瘤形、歪形、尖頂或凹頂、臍處果皮開裂、種子向外翻卷等畸形。
2.2 發病原因: 生理性病害,采收期越早病果率越高。一是低溫影響:番茄花芽分化和發育期遇到8度以下的持續低溫,果實易畸形。二是果實生長過程中養分供應不足,果實不同部位發育不均勻,出現畸形。
2.3 防治方法
2.3.1 選用優良品種:通常小果型品種比大果型品種發病輕,出現畸形果少。
2.3.2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使用氮、磷、鉀肥,尤其是果實發育期要追施磷、鉀肥。發現畸形花果及時摘除,以利于正常花果的發育。
2.3.3 合理使用植物生長激素:花朵使用2.4D時要掌握好濃度,不對未開的花朵噴藥。幼苗徒長時,可噴65%比久(B9)可濕性粉劑2000毫克/千克加以控制,以培育壯苗。
番茄裂果后易感染多種病害或腐爛,降低產量和品質。
3.1 為害癥狀 果實發育后期或轉色期,果皮和果肉發育不平衡易引起生理病害。根據裂果發生的部位和裂口形狀分為一是放射狀裂果。在果蒂附近發生放射狀裂痕,裂口深。二是環狀裂果。在果實肩部出現同心環的龜裂,裂口淺。三是條狀裂果。在果頂部位呈不規則條狀開裂。
3.2 發病原因: 一是高溫強光照射使果皮老化,果皮和果肉膨大不均勻而造成裂果:二是土壤內鈣素、硼含量不足易裂果。三是土壤水分供應不均勻,果皮的生長速度慢于果肉組織膨大,造成裂果。
3.3 防治方法
3.3.1 選擇抗裂性強的品種:選用蘇抗5號、中蔬4號、,中雜9號等果皮厚的中小型的抗裂性品種。
3.3.2 加強栽培管理:基肥施用腐熟的農家肥,適當控制澆水次數,防止土壤過干過濕。夏季使用覆蓋遮陽網,及時采收果實。
3.3.3 化學防治:噴灑0.1%硫酸鋅溶液,或0.1%氯化鈣溶液,或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預防裂果。
4.1 危害癥狀:果實表皮的維管束部分變褐色,從果柄附近到落花的部分出現長黑褐色條紋。果實成熟之前出現筋腐,癥狀嚴重時,果實到成熟期也不著色而且堅硬。果實著色時,從外部可看出內部的褐變。
4.2 發病原因:肥料使用不當、光照不足、溫度過高,晝夜溫差小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4.3 防治方法
4.3.1 選擇抗病品種:選擇無限生長型、抗逆性強的厚皮抗病品種。
4.3.2 科學施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4.3.3 加強管理:一是適當澆水,如土壤濕度過大,形成板結,通透性不好,引起番茄根的損傷而易發該病。二是增強光照。每天揭簾子時,應注意清掃薄膜上的灰塵以提高透光率。三是適量通風,使室內通風良好,避免室內溫度過高。
5.1 危害癥狀:果實成熟后,在果實肩部或果蒂附近殘留綠色區或斑塊,始終不變紅,果實紅綠相間,綠色區果肉較硬,果實味酸。
5.2 發病原由:一是氮肥使用量超標,引起番茄營養生長過旺,鉀肥少、缺硼肥,發病嚴重。 二是溫度不適、光照不足或過強、水分失調、營養失調也可發病。
5.3 防治方法
5.3.1 合理施肥:基肥用腐熟的有機肥,生產期適量追肥,氮、磷、鉀肥合理配合,尤其果實膨大期,噴施含鉀和硼的復合微肥。
5.3.2 加強中耕除草,適時澆水,防止土壤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