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明
近年來,韭菜花因其營養價值高,含有大量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蛋白質、等,廣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在該地區廣泛種植,但韭菜生長期葉常有枯葉現象發生。這種情況嚴重影響韭菜的質量。發生枯葉時,農民會在韭菜地上部噴灑農藥,然而防治效果一般也不是很好,反而農藥的使用嚴重影響了韭菜的質量,給農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了解韭菜葉枯病的原因是防治的的關鍵,枯葉的原因有些是由疫病、灰霉病引起的,有些是由生理性疾病引起的。所以對韭菜枯葉的防治要采取“癥狀藥”,然后筆者結合多年的經驗,探討韭菜枯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當出現癥狀時,受害的部分出現水漬狀,葉子和花苔部位呈深綠色,而根和鱗莖是淺棕色的,病部沒有明顯的邊緣。當潮濕時,疾病部位會產生白色和稀疏的霉菌。干燥后,葉子變黃。受感染植物的根、莖軟腐病通常不能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地上部分折倒或干枯。
防治措施:疫病的發生與排水有關,防治時要注意排水降濕和輪作,減少菌源,在發病初期可用25%瑞毒霉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或40%;乙磷鋁200~300倍液;每畝用藥液40~50千克,7~10天一次。還要合理施肥,可以適當增加磷、鉀肥。
在病害發生時,葉尖向下發展,在葉子的前后出現白色或淺棕色斑點。隨著病情的發展,病變擴大成梭形或橢圓形。當潮濕時,葉子面上會長有灰或灰綠色和致密的霉菌層。病情嚴重時腐爛。
防治措施:全部韭菜地面積噴施殺菌劑消毒殺菌,以消除發芽段的病毒,增強韭菜的抗性和免疫正能量。藥物防治方法,可用50%速克靈1000~1500倍液,20天左右天噴一次,或20%粉銹寧800~1000倍液都可以;藥劑防治時,可以選擇凱澤、速克靈、多菌靈、農利靈。施足基肥,適量增加磷、鉀肥來提高韭菜的抗病性。
根蛆是一種常見的害蟲,是導致韭菜枯葉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有蔥蠅、遲眼蕈蚊。根蛆生長在土里鉆進鱗莖的底部蛀食,一個蔸莖往往有十幾個或幾十個幼蟲,受害的鱗莖被吃空成洞狀,造成韭菜葉子腐爛的葉子枯黃,甚至枯萎致死。
幼蟲危害期的防治:地面上的韭菜葉尖發黃,倒伏于地面時,可以灌藥防治,扒開土壤層,用75%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灌韭菜根部,然后在覆土,效果很好。
成蟲羽化期的防治:噴10%蚜虱凈2000~25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醋3000倍液,可以上午9~10時噴效果好。
韭菜莖尖發生干枯、葉枯、死株現象,有時土壤酸化、氨中毒、高溫(35℃以上)和低溫引起白梢腐爛、缺鈣、缺硼、過量錳也可引起葉尖變黃,可作為防治對象采取預防措施。
韭菜在中性土壤中生長良好。當大量的酸性肥料(如尿素、硫酸銨等)被施用到土壤中時,土壤變為酸性。韭菜生長在酸性土壤中,對花造成酸損傷,葉生長緩慢,黃葉和干尖。在溫室中施用大量肥料,導致過量的土壤溶液也會是土壤酸度提升。
防治方法:種植前對土壤進行pH值檢測,施肥時要注意,不宜長期施用酸性肥料,如果土壤出現酸化現象,可在土壤中撒入石灰粉調節酸堿度,但不適合在大棚中使用。因此必須正確控制溫度條件,葉面補充氨基酸葉面肥、腐殖酸葉面肥。
有害氣體導致韭菜葉片干尖的現象主要發生在大棚,由于大棚通透性和露天種植略有差距,不利有害氣體的排放。在扣棚前施用大量氮肥(尿素、二銨、碳酸氫銨等),或土雜肥(雞糞)后產生大量的氨氣,加上在大棚種植,在酸性土壤中放出大量亞硝酸氣,使韭菜中毒而發生葉片干尖現象。
防治方法:合理使用糞肥和化肥,不宜一次施用過量,遵循少量多施的原則,施肥后要及時澆水,嚴重施用酸性較大的肥料,盡量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
韭菜是喜溫的蔬菜,適宜生長在25~35度的環境,但是如果種植時溫度長期超過30度,沒有及時做到通風,又或者在暴雨后突然放晴,也會出現枯葉現象。
防治方法:掌握正確的通風方法,當大棚內的溫度在20~30度時,可適當的放小風,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也要相應的增強通風。通風時的速度要慢,不宜讓冷空氣突然的進入,通過通風適當調整晝夜溫差,縮小溫度。
在韭菜生長時除了常見的元素外,還需多種的微量元素,如果出現這些微量元素缺乏的情況,導致營養失調,也會導致韭菜出現干尖的情況。比如缺鈣時,葉片黃化、干尖枯死;而缺硼時,心葉發黃、生長緩慢,而若硼元素過剩,心葉也會出現枯死現象。
防治方法:在施肥時適當的施用一些有機肥,保證韭菜生長所需,如若因營養失調出現的黃化、干尖現象,要及時補充相對應的微量元素。
綜上所述是導致韭菜枯葉的幾種原因及防治措施,做好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及時通風,避免高溫。科學用藥,根據防治對象和農藥的性質,確定合適的農藥,并采取采用適宜的施藥方法;嚴格掌握好農藥安全間隔期。做好這些防治措施,提高韭菜產量,為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