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貴
本文通過對原州區的概況及小麥種植現狀進行分析,從地塊的選擇改良、良種選擇及處理、適時覆膜播種,加強田間管理、產生的效益及收獲后土壤管理詳細論述了半陰濕山地膜側春小麥高效栽培技術。
原州區地處寧南山區黃土高原丘陵區,總面積3520km2,轄3個街道、7個鎮、4個鄉,海拔1450~2900m之間,年降水量350~650mm,主要集中在7~9月;年平均氣溫6.3℃;年≥10℃的積溫1500~2600℃;年光照時數2500h;無霜期110~145d,屬暖溫帶半干旱氣候。總人口46.10萬人,境內山多川少,東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北部為清水河流域川原區。土壤以山地黑壚土和湘黃土、川原沙壤土為主,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特點。
原州區土地面積寬闊,勞動力充足,土壤肥沃,且土層較厚。東部為黃土丘陵區,境內平坦洼地較多,北部以川原區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以玉米、洋芋、小麥、胡麻及糜、谷等,2000年實施退耕還林、生態移民修復及多項林業重點建設工程以來,使我區生態得以全面恢復,降雨量大幅度增加,農民思想發生的大的轉變,由過去的種植玉米、蔬菜等作物向種植小麥、胡麻等作物倒茬,截止2018年,我區小麥面積達4000畝以上,除1/3以下為水澆地外,其余全部為旱地種植。但是,由于大部分農戶以小規模、傳統種植為主,技術落后有待于進一步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引進企業或創建專業合作社,搶抓機遇,走“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道路,實行土地流轉,集中連片,規模化、機械化作業,創建優質、高產膜側春小麥生產區。而春小麥膜側栽培技術,又能夠有效聚集雨水,將有效和微效的降雨很好的利用起來。同時,覆膜能夠有效提高地溫,減少蒸發,抑制雜草,提高抗旱效果,有利于優質高效春小麥的生產。
小麥的適應性很強,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嚴,在各類土壤上都能生長。要實現優質高產的目的,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形地勢和風向,最好選擇在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無農藥化肥污染的黑壚土和湘黃土平緩陰濕區,便于機械作業的地段,且當年的3~4月份,清除所選地段雜草并集中燒毀,待雜草籽全部發芽后深耕一次,以30~40cm為好,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3000kg~4000kg,以羊糞、牛糞為好。同時,根據土壤的蟲口密度,每畝拌土施辛硫磷200~500g,深耕后及時用耙或人工將土壤中的雜草根清理干凈,并運出園地處理,7月初伏、中伏再中耕2次,以20~30cm為好,及時達到深翻熟化,消滅雜草,利用好日光對土壤進行殺蟲消毒,提高土壤肥力,秋季再淺耕耙磨平整促進蓄水保墑,為翌年膜側春播小麥創造良好的環境。
依照抗旱性強、適應性廣、豐產優質、株高適中、分蘗成穗率高、大穗、大粒的要求,選種前,對近年來群眾種植的春小麥品種、長勢、抗旱及產量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選好適合膜側栽培環境的推廣種植的新品種,作為良種進行審定推廣。如中引6號、新春6號、7號和寧春16號、17 35 36號,西農143 928等。將選好的品種播種前進行精選,曬種2天,清除秕粒雜物,確保種子飽滿無病蟲害,為防止或減少小麥黑穗病的發生,可用1kg雙粉劑拌種1000kg。為預防銹病、白粉病的發生,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g拌種50kg。
以原州區東部炭山、寨科等為例,前茬為豆類作物。于土壤解凍3月15日前后,覆膜播種,采用機械牽引的膜側溝播機,開溝、施肥、起壟、覆膜、播種、鎮壓一次性完成,壟面寬20~25cm,壟高10cm,壟間距25cm,壟面呈園弧形,地膜選用幅寬40cm,厚0.005mm的強力超薄膜,起步時將膜頭壓緊壓實,起壟要直,行走速度均勻,深淺一致,機具不配套的地方可用人工或畜力起壟播種。適時用小型條播機調好行距,騎壟播種或順種植溝播種2行,寬行距25cm,窄行距20cm,播種深5cm。用膜量37.5~45kg/hm2,播種量150~225kg/hm2,畝施尿素10~15kg,磷酸二銨5~10kg,。播后在壟上每5~10m壓土棱,以防大風揭膜。
播后遇雨要及時松土解除板結,出苗后要及時查苗,缺苗斷壟嚴重時,及時浸種催芽補苗,及時拔除田間雜草,同時,要及時觀察防控銹病、白粉病、蚜蟲及紅蜘蛛等病蟲危害。
膜側播種明顯提高土壤的溫度,提前出苗期,幼苗健壯,有利于幼穗分化期提前,且分化時間延長,增加穗長和籽粒,為優質增產奠定了基礎;膜側小麥對土壤水分有明顯的提高作用,前期保墑,將覆膜面積的有效降雨聚集到膜側溝內,有效提高單位面積蓄水量,從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始花期、都明顯高于露地小麥,推遲了成熟期;有效促進地下生長,次生根系發達,在春旱時抗旱保墑作用明顯。
7月收獲后及時將覆蓋的地膜除掉,清理干凈,深耕30~40cm,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kg~3000kg,進行曬地殺蟲滅菌,清除雜草,半月后,再中耕20~30cm一次,秋后再進行耙磨平整,進行收耱,促進土壤肥力的提高,有利于蓄水保墑,翌年3月又重新覆膜播種小麥,如此復種兩年,第三年進行倒茬換種豌豆及適宜的蔬菜,實行合理輪作,促進土壤根瘤菌固氮,改變病蟲生活條件,到達減輕病蟲、提高肥力的目的,第四年又倒茬種膜側小麥,如此反復耕作、倒茬,有利于保持膜側小麥優質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