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
谷子在陽曲縣有悠久的種植歷史,陽曲縣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定盆地與晉中盆地之間,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低平向南延伸,地理位置在東經112°12′-113°09′,北緯37°56′-38°09′。陽曲縣有谷鄉之稱,曾有“白馬掌”小米、"太后香"小米、“范莊”小米等多種商品名稱,2010年在農業部注冊“陽曲小米”地標,因陽曲小米色澤蠟黃,顆圓潤,它含有人體所必需蛋白質、賴氨酸、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其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濕、安神等功效,味香甜,做成米粥、稀飯口感筋而色黃,制成面粉可蒸制各種食品,尤宜老人、小孩、孕婦食用,。目前成為頗受廣大消費者喜食的雜糧之一。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谷子的種植面積也逐年擴大,所以重茬地塊增多,再加上人們對谷子病害的忽視,使谷子病害的發生為害日趨加重,特別是谷瘟病在陽曲縣的發生為害由次要病害上升為主要病害,2016年遇上特殊年份有的地塊有絕收現象,嚴重影響著谷子生產的發展。為了有效防止其發生為害,近年來我們認真觀察谷瘟病的發生與為害,并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現就陽曲縣谷瘟病的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綜述如下,以供大家參考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谷瘟病在谷子各個生育期都能發病,可侵害葉片、葉鞘、莖節、穗頸、小穗或穗梗等部位,從而引起葉瘟、穗頸瘟和穗瘟等不同癥狀,通過幾年的觀察,葉瘟和穗瘟發生普遍縣為害嚴重。
1.1 葉瘟 在谷子苗期發病,葉片初侵染出現水浸狀暗褐色小斑點,以后變成中央灰白的梭形斑,邊緣褐色,并有黃色暈環。如果天氣濕度大時,病斑背部密生灰色霉層。發生嚴重時,多個病斑密集匯合為不規則的長梭形斑,致使葉片局部枯死或全葉枯死。如果天氣濕度不大,以后新葉就能正常生長,所以人們感覺不到它的為害,但是無意中有了病菌。
1.2 穗頸瘟 穗頸上產生病斑,初為褐色小黑點,逐漸向上下擴展為黑褐色,受害早且發展快的病斑可環繞整個穗頸,切斷了養分的運送,使全穗枯死。
1.3 穗瘟 谷穗主軸中部染病,變褐,形成半穗枯死。如果小穗梗發病、變褐,阻礙上面的小穗發育灌漿,早期枯死呈現黃白色,后期變為灰黑色,形成“死碼子”,不結實或籽干癟,谷穗在田間常直立向上。
谷瘟病是谷子重要的氣傳性流行性病害。初發病是由于病殘體或帶病種子上的病菌分生孢子遇水萌發,直接穿透細胞表皮或通過氣孔侵入葉片或葉鞘內部,穗軸上大多數從小穗梗分枝處侵入,節上多從其外部的葉鞘侵入。田間發病以后,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傳播進行再侵染。
通過近幾年的田間觀察結果可以看出,谷瘟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相對濕度80%以上。春谷區苗期連續多雨、高濕該病發生嚴重;谷子灌漿期陰雨天多、有雨露、氣溫偏低,穗瘟病發生重;種植密度大的較稀植的發病重;低洼下濕地塊發病重;不同品種抗病性有差異。
3.1 侵染來源(越冬):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病株殘體;二是帶病種子。因此,土壤帶菌和種子帶菌就成為越冬場所和第二年的主要初侵染來源。
3.2 傳播途徑: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傳播進行再侵染。
3.3 發病過程:該病在谷子各個生育期均可發病。病菌分生孢子遇到適宜的條件萌發,侵染為害使植株表現各種癥狀,后期組織破裂,病殘體留在土壤中或發病的種子上越冬,完成侵染循環。
病害的發生與為害程度與溫度、濕度、地勢、種植密度、管理條件及品種等都有一定的關系。
4.1 溫度 在濕度適宜的條件下,氣溫高于25℃或低于25℃發病較輕,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該病的發生。
4.2 濕度 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相對濕度越大發病越重,特別是連續陰雨、日照較少,有霧的天氣發病嚴重。
4.3 地勢 相同氣候條件下,地勢低洼的地塊發病嚴重,所以種植谷子造勢地勢較高的地塊。
4.4 種植密度 同一地塊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差的地塊發病重,所以要合理密植。
4.5 品種差異 不同品種對谷瘟病抗病性差異明顯,相同條件下,感病品種發病率達2~45%以上,而抗病品種發病率15~22%。
4.6 田間管理 連作地塊發病重,輪作地塊發病輕;科學施肥,作物長勢好的地塊發病輕,氮肥施用過多,貪青晚熟地塊發病重。
根據該病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條件,我們在防治上采取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采取了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措施。
5.1 農業防治措施
5.1.1 選用抗病品種,谷子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有較多抗病種質資源和抗病品種,可根據本地病菌生理小種區系,合理鑒選使用。如選用晉谷40、晉谷59等品種。
5.1.2 加強田間管理,適期晚播,合理密植,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料,增強植株抗病性。
5.1.3 合理輪作,病田實行2~3年以上輪作,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重病田盡量不要秸稈還田。
5.2 藥劑防治 當病株率達5%時,可選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井岡霉素水劑600倍液、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等藥劑,針對谷子莖基部噴霧防治,7~10天后可酌情補噴一次。
綜上所述谷瘟病是一種氣流性流行性病害,它的流行與為害主要受溫度和濕度影響,所以生產中我們應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倒茬、加強田間栽培管理等措施,減少初侵染源,創造有利于谷子生長育而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可以有效防止其發生為害,如遇特殊的氣候條件應根據發病輕重及時噴施藥劑進行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