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紅
西紅柿,俗稱洋柿子,為一年生茄科草本植物的果實。其色澤鮮紅,營養豐富,既可作水果生食,又可烹調成鮮美菜肴,堪稱菜中之果,深受人們喜愛。但近幾年大田西紅柿的病害越來越嚴重,給西紅柿的品質、產量帶來嚴重影響。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將大田西紅柿主要病害的防治介紹如下。
發病適溫為25~30 ℃。澆水量大、地下水位高、通風不良時,發病率高。幼苗至成株期均可發病,可危害葉、莖和果實,以危害莖基部為主。若莖基部受害,呈暗綠色水漬狀溢縮,秧苗萎蔫而枯死。葉片受害,先形成水漬狀暗綠色斑點,后擴展成近圓形淡褐色大斑。幼苗受害,多發生于嫩尖尖狀。果實受害,形成水漬狀暗綠色凹陷病斑,后病部皺縮軟腐,表面出現白色霉狀物。
1.2.1 農業防治:一是輪作倒茬;二是苗床消毒。1m2苗床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 g與細土10~15kg拌勻分別于播種前后撒施;三是藥劑浸種。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72.2%普于力克水劑浸種30 min后催芽。
1.2.2 發病初期用25%瑞毒霉600倍液、40%乙磷鋁25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任意一種噴霧。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又叫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斑點病,近年來呈加重發生趨勢,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可達50%。
溫度25℃以下、相對濕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于病害發生。番茄細菌性斑疹病主要危害植株葉、莖、葉柄和果實。葉片感病后,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2~4mm,斑點周圍有或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般莖桿變黑。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開花。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實略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并有輕微凹陷。
2.2.1 農業防治: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采用無病種苗;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整枝、打杈、采收等農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在干旱地區采用滴灌或溝灌,盡可能避免噴灌。用55℃溫水浸種30 min,或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h,或用5%鹽酸浸種5~10 h,或用1.05%次氯酸鈉浸種20~40 min。浸種后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干后催芽。
2.2.2 化學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600倍液,或20%塞菌靈(龍可菌)懸浮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氫氧化銅溶液進行防治,每隔10 d左右噴1次,連噴3~4次。
發病適溫12~20 ℃,高溫條件下易發病。番茄發生灰霉病時,葉片和果實上均出現褐色病斑,病斑呈水漬狀,嚴重時病部潰爛。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實,也危害葉炳、花瓣、花萼和果梗。在高濕條件下,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層,并萌生絮狀白色菌絲。
農業防治:一要輪作,不宜連作;二要改善排灌水設施,做到能排能灌能濾,促使番茄發根良好,植株健壯。三要科學配方施肥,切忌偏施氮肥;四要合理密植,防止蔭蔽;五要及時、徹底清除銷毀病株。
3.2.1 化學藥劑防治:可用40%達科寧懸浮劑1000倍液與40%施佳樂,或口密霉胺懸浮劑1000倍液,或50%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全株噴霧,注意定期交替輪換使用農藥,以防病菌產生抗性。番茄果實已發病的,可用40%達科寧懸浮劑500倍液加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200倍液,用海綿等涂抹病部,每隔3d噴1次,連續2~3次。
該病多從傷口處浸染,初侵時呈淡褐色軟腐狀,嚴重者造成莖桿表皮、髓部變褐腐爛。失水干縮,但上部莖、葉受害癥狀不明顯,維管束受損傷不大;病害繼續發展,病莖上部枝葉萎蔫、枯死。病部具有較明顯的臭味。病害在棚室前部和棚膜滴水處發生較為嚴重。
4.2.1 農業防治:細菌在沒有水珠、植株沒有傷口的情況下很難傳播危害,因此細菌性病害的防治要從降低棚內濕度做起。覆蓋地膜、使用滴灌、合理澆水,可以有效控制棚內濕度;早晨拉起草苫后,進行短時間的通風,可以將棚內高濕的空氣排出,減少棚內結露;改善棚體結構、使用優質無滴薄膜等,可以減少棚膜滴水,對減少棚內病害發生作用明顯。
4.2.2 化學藥劑防治:病害發生后,可以用72%農用鏈霉素1500倍液加50%琥膠巴酸銅(DT)200倍液,或47%加瑞農200倍液涂抹病部,結合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加47%加瑞皮600倍液噴霧,每隔7~10 d噴1次,連續2~3次。
多集中在葉子的背面,吸食汁液,使葉片變黃,葉面皺縮,還傳播多種病毒病,高溫干旱有利于蚜蟲生長繁殖。
5.2.1 農業防治: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殘枝病葉。
5.2.2 化學藥劑防治:50%辟蚜霧(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葉面噴灑,或20%滅殺菊脂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3%腚蟲脒乳油1500倍液葉面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