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成
農業經濟在我國現代化經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玉米是主要的糧食作物,玉米的產量高低會直接影響到農業經濟的發展。所以,必須要對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予以重視。但是目前我國有些地區的玉米栽培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當地的糧食問題,還會影響經濟的發展。本文會對目前我國玉米栽培的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并不高,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農業技術的限制。其中,玉米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對象并且有多種用途。何況,在南方,玉米是人們主食,玉米的產量對人們的飲食有很大影響。在這種種因素下,我國必須重視玉米高產的栽培技術,通過優秀的栽培技術提高玉米的產量,從而解決國人的溫飽問題,同時,還可以使我國農業生產得到更好的發展。
要想種植出產量高的玉米,對玉米品種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大多數農民對很多玉米的品種并不是很熟悉,導致在品種的選擇上出現失誤,在種植過程中玉米可能會因為品種不佳出現容易受蟲害侵擾,不抗倒伏,不易成活等問題。這對最后玉米的產量會造成影響。
農民長時間處于繁忙的勞作中,在每天的勞作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但是在這個知識化的時代,光靠種植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的支持。但是,我國目前很多農民都是為了維持生計早早的結束了學業,受教育情況并不樂觀。對專業知識的匱乏,可能會讓農民在勞作時走老路子,在玉米的灌溉和培育等方面出問題,從而影響產量。另外,作為農業的管理層也缺少對農民的專業知識培養的意識,思想停留在以前的勞作方式上,農業管理層的意識也應該進行培養和提高。
農民長期在農村這樣一個相對落后的環境中工作,對先進的玉米栽培技術了解較少。而且大部分農民不敢創新,不敢嘗試新技術,一直在用以前陳舊的技術進行種植。農民在農藥的選擇也存在問題,不能很好地利用農藥對農作物的促進作用。另外,農業基礎設施也相對落后,難以滿足對玉米產量的要求。種種技術上的匱乏制約著玉米的產量。
在選擇玉米品種的過程中,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玉米的抗蟲害能力、抗倒伏能力、抗旱能力,尤其是要注意不要選擇有致命特征的品種。選好玉米的品種是種植出高產玉米的基礎?,F在市面上的玉米品種魚龍混雜,很容易給種植者帶來困擾。在眾多的玉米品種中,東單 60、登海 11等品種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玉米品種的選擇要結合當地的種植環境,通過對種植地土壤、水分、濕度等作物生長要素的分析,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玉米品種做出慎重的選擇。
農業部門要重視對農民的專業知識的培養,鼓勵農民通過創新新技術,掌握新技術來進行玉米栽培。學習活動可以通過開展專業知識講座的方式進行,號召農民積極參加。通過邀請專業知識人士來進行知識的講解,還可以邀請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術成功地提高玉米產量的農民示范人物來講述成功經驗,通過理論知識和實際成功案例的相結合,讓參加該講座的農民收到鼓舞從而促使他們在日后的農作中也會運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另外,不應該僅僅對農戶進行培訓,對農業管理層也應該進行相應的培訓,通過提高管理層對專業知識的重視程度來進一步提高農民運用高產技術的積極性。
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我國現在有很多高產栽培技術。比如,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通過科學的種苗分布設置讓種苗可以很好的吸收營養,接受光照,彼此之間影響很小甚至沒有限制影響。還可以進行合理的灌溉,玉米這種農作物只在生長期間是離不開水源的,但是也不能對種苗進行過度的灌溉,在種植是還要注意避免夏旱和伏旱對玉米生長的影響。此外,還要對種苗進行合理的施肥,控制好對化肥的使用。通過對玉米需肥規律的把握,總體來說玉米對氮的需要量最多,吸收磷較氮和鉀少。對化肥的使用要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來調整化肥類型和使用量。人們大量使用化肥的確對玉米產量有促進,但是盲目的使用化肥反而會破壞土質。所以要使收到破壞的土壤回復肥力,可以通過秸稈還田的方式來進行。除了以上提到的栽培技術,還有在種植期間要認真地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通過農業防治、對土壤和種子進行處理、還有誘殺等方式防治害蟲,來減少害蟲對玉米生長的影響。在玉米收獲季節,還要適時收獲玉米。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對糧食的需求量還會不斷地增加。所以,要重視每一種農作物的生產,本文對玉米高產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分析,對玉米選種提出了建議,倡導要對農民知識水平提高予以重視以及介紹了如何運用高產技術進行種植的。相信通過各方面努力,能讓玉米的產量得到提高,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