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峰 楊鴿子
黑點病是蘋果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之一,是因蘋果套袋后而發生的一種病害,該病在發病初期,在蘋果面萼洼部出現芝麻粒大小不等的黑點,隨病情發展,黑點逐漸擴大,黑點只發生在蘋果表皮,品嘗無苦味,可影響到蘋果的外觀商品價值。近年來,隨著套袋技術的廣泛應用,因管理不善、套袋質量不好、操作不規范等因素,導致黑點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對于蘋果黑點病,應引起種植企業及種植戶高度重視。
蘋果黑點病發病初期,圍繞皮孔、果面萼洼部位變為褐色,出現針尖大小黑點,而且隨病情發展黑點逐漸擴大,有芝麻或綠豆大小,病斑直徑一般在1~3mm,口嘗無苦味,該病斑一般僅局限于表皮,并不會深及果肉,也不會引起潰爛,在后期和貯存期也不會擴大蔓延。
蘋果黑點病是由引起蘋果霉心病的粉紅單端孢菌、引起輪斑病的輪斑病菌及斑點落葉病的輪斑病強菌系單獨或混合感染所引起,特別是連陰雨季節,濕度過大、溫度過高等有利于病原因菌的存活、繁殖和感染。該菌傳播速度快,潛伏期極短,但不會引起腐爛。
蘋果套袋后袋內溫度和濕度過高是發生黑點病的主要原因。特別是蘋果套袋后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子發生了改變,袋內溫度顯著高于袋外,蒸騰量減少,促使病原菌的滋生,繼而侵染果實萼洼部位,因此,蘋果套袋后給病菌的繁殖和蔓延創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其向袋內蘋果傳播。
蘋果園在管理方面,特別是施肥時,用量過高,與磷、鉀配合比例不當,很少或不施腐熟的農家有機肥,均會導致春梢生長過旺,樹冠密閉,透光通購性較差,從而有利于引起黑點病的發生。
當在一棵蘋果樹上,樹冠下部的果實離地面相比較近,沒有進行控冠改形,樹冠郁閉,特別是雨后土面水氣較大,加之8~9月份是多雨、高濕季節,靠近地面的環境悶熱潮濕,不通風透光,樹下沒有30%光斑,空氣不對流等,這都為黑點病的病菌繁殖和蔓延創造了條件。
黨海元報道指出,套袋蘋果因其長期處于黑暗潮濕的袋子中,對鈣的吸收能力有所下降,若在套袋前沒有及時補鈣或補鈣次數少,就容易發生因缺鈣而引起的一些生理性病害,最終誘發黑點病。
部分果農為了節約成本,降低投資,選擇一些質量低劣、便宜的紙袋,另外,有些種植戶為了快速完成套袋,省時省工,在操作時未嚴格按照要求達到上緊、中寬、下透氣的規定,隨意進行套袋,這都會誘發黑點病的生。
若蘋果套袋后沒有進行康氏粉蚧病害的防治,康氏粉蚧沿包扎不嚴的袋口、排水孔及透氣孔進入套袋內,刺吸果面形成的針尖狀傷口,導致痊愈后形成木栓化褐變組織,形成黑點。
加強果園管理,施肥方面,增施農家有機肥和P、K肥等,配合施用其他微量元素肥料,注意氮肥的用量,不宜過高,合理修剪,以防止蘋果樹枝徒長冒條,樹冠過密,培養健壯、通透的樹體。在6~8月份時,及時做好蘋果樹的疏枝、抹芽、摘心、拉枝等修剪工作,改善蘋果樹體的通風、透光情況,給蘋果樹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在雨后或澆灌后及時中耕松土。
套袋主要是為防控蘋果病蟲害和農藥污染,因此,一定不能為節約成本而選用劣質的紙袋,必須從正規的廠家采購,套袋的紙張要求通氣性良好、耐風吹雨打和暴曬,并且不易風化,袋內蠟紙要求涂蠟均勻、光滑。
蘋果套袋時,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套袋,做到上緊、上寬、下透氣的要求,而且套袋時必須將果袋撐起來,使蘋果位于果袋中間,不與果袋相貼,以防暴曬后發生日灼現象,并且要注意打開通風、排水孔,以有利于袋內外空氣循環,降低袋內溫度、濕度等。
在陰雨季節來臨后,隨時要檢查套袋蘋果黑點病的發生情況,若有黑點,應及時將排水孔充分打開,也可將套袋底剪開,并在套袋中間剪一個倒三角形孔,以充分透氣散濕。
防治蘋果黑點病,首先,在套袋前要進行滅菌殺,4月底(落花后)對果園噴施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到了5月下旬~6月上旬(套袋前)可噴施12%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或20%烯肟菌胺,也可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在套袋后至取袋前,還要根據果園濕度、光照、通風等情況在噴施一次套袋前的用藥,注意藥物一定要輪換使用,每次噴施時,濃度配比要準確,噴施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