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輝
近些年來,我國對環境的維護工作越來越重視,造林綠化工程隨著國民認知程度的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大力發展。在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術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整個綠化工程中,成本的支出主要來自于苗木移栽這一過程。如果技術成熟,苗木的成活率會大大加。但是在實際中苗木移栽技術存在著成活率不高的問題,本文就以此為出發點分析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術對成活率的影響。
在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是常用的確保苗種成活率以及縮減苗木生長速度的技術。在這個過程中,達到標準的苗木擁有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更適合用于造林綠化工程,但是在移栽的過程中,并不能保證標準的苗木就能完全成活。所以,綠化造林工程的相關人員要不斷優化苗木移栽技術管理方案,改善移栽技術水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在苗木移栽技術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保證成活率的前提條件是有扎實的移栽前準備工作。首先,環境綠化工程中土壤是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一個移栽區域的土壤狀況嚴重影響著苗木的生長。而且相比農作物,苗木對土壤的要求非常高,因為造林綠化工程通常是為了改善區域環境,建設城市的綠化。通常,苗木移栽的區域缺乏優良的環境,土壤比較貧瘠,中間可能摻雜著垃圾,這些狀況不僅影響移栽區域的環境,而且對于苗木成活率構成了很大的挑戰。所以為了保證在不同區域苗木移栽的成活率,一定要做好全面的移栽前基礎工作。
首先,要檢測移栽區域的土壤成分,根據檢測的信息選擇相匹配的苗種。而且移栽之前要做好區域環境的管理,將區域內容的垃圾進行清理,優化環境,為移栽苗木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建立苗種技術和生態環境和諧的科學關系。其次,苗木移栽技術工程流程較多,各個環節需要有專業的人員管理。工作人員在篩選苗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選擇苗種的水平會直接影響成活率。所以在基礎工作中,要確定環節負責人,確保在苗種移栽期間的每個階段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避免因為人員問題影響苗種移栽的成活率。
苗木移栽技術主要有三個過程,即苗木的起挖、苗木的運輸以及苗木的定制。它們對苗木成活率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苗木的起挖有一定的條件,需要根據整個造林綠化工程內容來實施,而且起挖也會受到天氣的影響,所以要選擇合適的天氣實施起挖。起挖的過程中,對苗木的胸徑進行觀察確定包裹根部土球的尺寸大小。一般來說,土球的尺寸大約是苗木胸徑的10倍,而且選擇的土球一定要有光滑度。,為降低運輸過程中苗木水分流失,提高成活率要嚴密包裹土球,運輸最好是當天。
運輸的過程中極易損壞苗木的完整度,這也是影響苗木成活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運送的過程中要做好保護措施,輕拿輕放。有時造林綠化區域選擇的苗木較大,相應的根部的土球體積較大,較重的土球無法由人力完成,要選擇吊機等一些機械來搬運。在機械搬運中要確定好苗木的重心,保證車輛內的苗種整齊有序,運輸途中可以使用0.5%的尿素進行濕潤保護,此外,加蓋篷布等遮擋物,減少運送途中陽光對苗木的照曬。
運輸到的苗木應該立即采取定植。在這個過程中,要保證苗木成活率應該選擇適合的種植坑,一般種植坑要比苗木土球直徑多0.5cm或者是0.3cm,而且在放入苗木前在坑底回填一些表土。在移植時要盡量輕柔,保護好苗種,去除包裹苗種的繩索,栽種中苗木的底部呈小饅頭的形狀。定值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加固工作,降低風沙等自然因素對苗木的破壞。
苗木完成移栽這一環節之后,通過分析區域內的氣候以及土壤溫度對苗木實施澆水工作。保證移栽的苗木有充足的水分,根系溫度合適,這是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所必要的技術。
移栽后的苗木要進行養護,這樣才能保證其良好并且快速地生長。養護一方面可以將生根粉在苗木移栽前放入撒入坑內,另一方面可以在苗木移栽之后進行科學的施肥。通常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可以使用有機肥和礦物肥。根據移栽苗木的特性以及大小,可以在每一株苗木處方大約5kg的有機肥和0.2kg的礦物肥。為了實現了造林綠化工程的目的,也可以在苗木移栽后的七八個月里進行二次施肥,二次施肥最好采用復合肥。
影響苗木成活率的其中一個因素是病蟲害。對于病蟲害一方面要進行科學的治理,另一方面要采用合理的方式預防,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選擇物理、藥劑等方式。在苗木定植的前兩年基部可能會有白螞蟻,而之后的時間里樹干、葉等會發生病蟲害。使用藥劑治理時,要確保藥劑量的合理性。在這個預防和治理的過程中,可以盡量采用生物預防手段,比如釋放天敵。盡可能減少物理藥劑對移栽苗木的傷害。
當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造林綠化工程對于改善城市生活環境,促進生態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苗木移栽技術直接影響著苗木的成活率,相關人員應該重視苗木的移栽技術。一方面做好苗木移栽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提高移栽的技術水平,而且在苗木移栽后要進行科學的養護管理,從多個方面提高苗木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