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雪
隨著大豆市場需求量的不斷提高,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也進一步增大,對先進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索成為相關研究人員和一線種植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新時期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十分有必要對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研究,為大豆種植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有效促進大豆產量的提高,實現農民群眾的豐產增收。
大豆高產種植技術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要想提高種植效益,就要從多方面對種植技術進行分析和研究。
在大豆播種前,準備工作方面涉及到的技術要點主要為良種的選擇和種子的科學處理。首先,在良種選擇方面,應該盡量選擇高產優質、適應性強并且抗逆性強的品種。以鄧州地區為例進行分析,可以適當選擇鄭9805、鄭92116、周豆12號、開豆4號以及豫豆29等。其次,在種子處理方面,要注意去除雜質、病蟲粒,保留相對飽滿的種子。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晾曬,一般晾曬1~2天最佳,能有效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及時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土地進行翻耕,保持墑情,如果發現土地墑情出現不足的情況,則要適當的澆水造墑。
在施肥方面,要盡量施加有機肥,并施足底肥。在大豆后期成長過程中,可以適當結合大豆的長勢選擇追加根肥和葉面肥,有效提高大豆的產量。
在播種工作中,為了保障大豆的生長態勢,要適當選擇時期開展早播工作,以鄭州地區為例,可以選擇在6月15日前開展播種工作。在播種前,667m2要施加1千克5%的辛硫磷顆粒劑在耕地過程中翻入土中,也可以使用辛硫磷顆粒劑開展蓋種工作,有效避免出現嚴重的螻蛄、蠐螬危害。在播種時要注意合理密植,一般情況下要按照不同大豆品種以及地力情況對密度加以控制,可以選擇每667m2控制在1~1.5萬株左右,播種深度可以控制在3~5厘米。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時期我國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建設的過程中,在大豆種植方面也推薦使用免耕機開展播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實現精量勻播的目標。在使用免耕機開展播種時,應引入寬窄行中職模式,款行和窄行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和20~30厘米左右。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極易受到雜草的危害,特別是在使用免耕機開展播種工作后,雜草的危害更為嚴重。所以要對雜草進行預防,并有效開展除草工作。在預防方面,播種后出苗前可以選擇乙草胺進行噴灑,并對土壤實施封閉處理。在大豆出苗后,在除草工作中則可以選擇使用噴灑拿捕凈藥物,對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雜草進行去除提高除草效果。如果想要實現對蒼耳等多種闊葉雜草進行治理,可以適當的選擇苯達松藥劑加以噴灑,達到殺滅雜草的效果。
在大豆種植方面,不同階段田間管理要點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要結合不同階段對田間管理加以分析。在幼苗期,要注意組織開展查苗補種工作,按照大豆苗的長勢開展間苗和定苗工作,并落實好中耕滅茬,為大豆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在分枝期,田間管理的要點為沖溝培土和追加花莢肥,補充大豆生長營養,提高大豆產量。在開花結莢時期,則要適當的噴灑葉面肥,采用化學手段維護大豆植株的長勢,如可以施加壯素水劑、多效唑等。在鼓粒成熟時期,為了滿足大豆后期成長的養分和水分需求,應加強水肥管理,增強管理效果,提高大豆生產的穩定性。如此就能通過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提高種植技術水平,促進大豆產量的不斷提升,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在大豆的豆莢成熟并且沒有脫落的情況下,要及時收獲,在收獲技巧方面,要合理控制收獲的時間,確保大豆籽粒圓滿堅硬。
在大豆種植方面,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促進大豆產量的提高,因此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加強對先進防治技術的應用,逐步提高大豆病蟲害防治效果,實現高產增收的目標。具體可以從農業防治以及化學防治兩個方面對病蟲害防治加以解析。
大豆種植方面較為常見的病害包含霜霉病、灰斑病、褐紋病以及根腐病等,常見蟲害有蚜蟲、食心蟲、卷葉明以及蛤蠟等。為了能夠在種植方面降低病蟲害發病率,避免病蟲害對大豆產量產生不良影響,在初期選種工作中就要認真落實檢驗工作,盡量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本地區大豆生長的品種。同時,還要分析大豆品種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盡量選擇高產并且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在種植方面要對種植地進行嚴格的選擇,嚴禁在種植過程中出現迎茬或者重茬的情況,增強輪作科學性,有效控制大豆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此外,在開展農業防治的實踐探索活動中,要按照田地的實際情況對播種期加以選擇,在幼苗期定期開展帶有病毒植株的清除工作,避免帶有病毒植株促進病毒擴散,引發嚴重后果。在此基礎上,要對大豆的中耕時間進行控制,提高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病蟲害對大豆植株的威脅。如此,就能提高大豆整體生長質量,降低病蟲害的不良影響。
從化學防治角度對大豆病蟲害防治進行研究,在播種初期建議使用藥劑包衣,提高對種子的保護能力。同時,由于大豆生長階段不同,所形成的病蟲害侵蝕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要針對常見病蟲害選擇合適的藥劑,并按照不同階段出現病蟲害的情況噴灑。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使滅病威膠懸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開展防治工作。具體如在大豆出現食心蟲蟲害并進入到鼎盛期后,可以選擇溴氰菊脂乳油進行治療;而在出現大豆霜霉病后,可以選擇使用乙磷鋁可濕性粉劑進行治療。如此對化學藥物進行合理的選擇并控制施藥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化學藥物防治工作的作用,提高大豆病蟲害防治工作整體效果,促進大豆的高產豐收。
綜上所述,大豆生產效益的提高與大豆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緊密的聯系,只有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對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完善,優化大豆種植綜合效果,才能提高大豆產量,增加農民群眾的收益,為我國大豆種植工作的優化開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