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鎧
小寨鎮冬春干旱,有的地方缺乏水利灌溉設施。而冬早馬鈴薯必須在5月20日前收獲,否則影響水稻栽插。所以采用地膜覆蓋栽培能保墑,可減少灌水次數。且生長快,塊莖大,商品率高,充分利用“時間差”、“季節差”,不但解決了大小春栽培季節的矛盾,又是5月份收獲上市,彌補了市場蔬菜空缺,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所以,推廣冬早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推動冬季農業開發、促進增產增收、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寨鎮年平均氣溫14.7℃,一年當中無霜期為289天,日照時間較長,全年降雨量741毫米,屬于典型的立體氣候,是典型干熱河谷山區鎮,適宜冬早馬鈴薯種植。
10~12℃有利于冬早馬鈴薯幼苗萌發和健壯生長;16~18℃利于塊莖的形成和膨大;晝夜溫差大,利于塊莖的形成和膨大。溫度過低,生長緩慢,溫度過高,則發生徒長。
馬鈴薯各生育期的需水量不同,苗期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15%;塊莖形成期占20%以上;塊莖增長期占50%以上;蒸騰系數400~600,整個生長期需要300~400mm的雨量。當供水與蒸騰量保持平衡時,植株能保持膨脹壓,使氣孔張開,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根據小寨冬春干旱少雨的情況,要解決冬早馬鈴薯出苗及生長發育所需水分,必須選擇能夠灌溉的地塊才能獲得高產。
影響馬鈴薯生長的光照條件主要是光照強度和光周期兩個因素。高產主要是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增加干物質的積累。光周期是影響產量的因素,能誘導馬鈴薯植株結薯最長的日照長度為臨界光周期。如果實際光周期超過了臨界光周期,馬鈴薯就不結薯。臨界光周期一般是早熟種長,晚熟種短。所以,冬早馬鈴薯應選擇中晚熟品種,在短日照條件下,塊莖形成早,膨脹快,抑制莖葉生長。
馬鈴薯是需肥較多的作物,一生中均需氮肥的供應,在生育盛期即孕蕾至開花期吸收氮肥最多,約占總吸收量的40%。塊莖形成后,磷含量約占植株總磷素量的90%。馬鈴薯生長期間還需鉀、鈣、鎂、硫、和微量元素的供給。
3.1.1 選地。最好選擇輪作換茬,避免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等病害的發生。種植冬早馬鈴薯必須選擇有灌溉條件,土地平整,土質疏松,土層深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壤土及沙壤土。
3.1.2 整地。小寨冬早馬鈴薯種植是在水稻收獲后的稻田。水稻收獲后,進行撤水曬干,深耕不低于30cm,做到土細、墑平。方法:雙行起壟地膜栽培,1m開墑,株行距為40x35cm。
3.2.1 品種選擇。選擇薯形好、品質優、塊莖耐儲存、休眠期長的品種。目前主要推廣種植的品種有:會-2號、合作88、米拉、中甸紅等,出苗至成熟90~110天左右,生育期適中,增產潛力大。
3.2.2 施入基肥。冬早馬鈴薯生育期短,增產潛力大,需肥較多,特別要重施基肥。畝產2000kg馬鈴薯一般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000kg、普鈣50kg、硫酸鉀25kg、尿素10kg。農家肥對產量的增加和提高大薯率有關鍵作用。氮、磷、鉀肥可用配方專用復合肥。測土配方施肥可以節約肥料和平衡作物的營養吸收。施用方法:首先開好溝或挖好塘,芽眼向上放好種薯,在種薯兩側均勻調施農家肥、化肥,肥料不與種薯接觸,施好肥后蓋土10~12cm,并覆蓋地膜。
3.2.3 播種。在墑面上進行三角形錯開播種,每墑播兩行,播種后蓋土蓋膜。冬早馬鈴薯地膜栽培的最佳期是12月下旬至1月上旬。種植密度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因素確定,盛花期葉面積系數在4葉左右,若生育期短、植株矮、密度可適當加大。種植規格一般為40x35cm,播種深度10~12cm,蓋土要做到均勻覆蓋。
3.3.1 追肥。出苗后及時破膜,防止燒苗,并在根部培細土。一般在出苗后一周第一次畝追施尿素10 kg,硫酸鉀5~10kg。第二次追肥是在馬鈴薯開花期,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kg。并結合中耕培土,根據土壤墑情進行施肥,便于肥料溶解。在馬鈴薯生長后期,植株已經封壟,如果磷、鉀肥不足,可采用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噴施2~3次進行補充,提高植株抗性和鉀的吸收。
3.3.2 灌水。合理灌水是提高產量的關鍵措施。冬早馬鈴薯一般在播后15天左右開始出苗,達到30~40%時,若土壤干燥可實行淺水速灌;苗齊后,結合施肥進行灌水,保持墑內有3~4cm的淺水層,使土壤緩慢吸收,既保溫又防霜凍;塊莖形成和膨大期,需水量最大,必須保持墑面濕潤,直至開花結束。
3.3.3 病害防治。小寨鎮冬早馬鈴薯病害主要是晚疫病,防治方法:一是精選種薯,淘汰病薯;二是藥劑防治:若發現中心病株應帶出地塊深埋處理,并每隔一周噴施“瑞毒霉”或“甲霜錳鋅”等藥物。藥物最好交替使用。
3.3.4 蟲害防治。危害冬早馬鈴薯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蠐螬、螻蛄等。整地時要清除田邊雜草,減少成蟲越冬場所,播種時溝內或塘內撒施毒餌,出苗后使用殺蟲劑毒土和灌根等方法進行防治;地上害蟲主要有斑潛蠅、蚜蟲等??刹捎命S色板誘殺或10%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
馬鈴薯莖葉大部分變黃,下部葉片脫落時收獲為宜。應選擇晴天,收獲前將莖葉割掉,挖出的塊莖晾曬待表皮干燥,去掉泥土,分級包裝出售。收獲過程中,盡量減少機械損傷,并避免塊莖在烈日下長時間暴曬,降低食用品質而降低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