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邦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也在不斷推進。以前對于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主要是為了提高水稻產量,解決溫飽問題;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逐漸向培育優質水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方向。本文旨在通過對常熟市水稻栽培技術的探討,以此來促進當地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發展。
當前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在4.5億畝左右,為滿足全國龐大的糧食消費需求打下了基礎。在水稻的種植栽培技術是關鍵,由于我國氣候多樣、地勢多變、地域廣闊等特點,導致在水稻種植方式、栽培技術上各地區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農戶往往比較重視對米質優、產量高的優良種子的選取,而對于這些優質品種的因種栽培技術關注得較少,導致良種良法的融合度不夠高。
常熟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因“年年豐收年年熟”而得名,是有名的江南“魚米之鄉”;水稻作為常熟市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常年種植面積在27萬畝左右,其中機插秧比例占85%以上,2018年常優5號、南粳5055、南粳46等優質稻米品種推廣面積在12萬畝左右。得益于政府對水稻產業化的高度重視和市鎮兩級農技推廣部門的科學指導,使常熟市的水稻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由于今年夏熟小麥成熟期提早以及耕地輪作休耕政策的推進,水稻適期移栽比例高、移栽質量控制得比較好;在栽后的田間管理上,各個階段的水漿管理、病蟲害防治、肥料運籌指導意見技術部門及時發布到農戶,今年常熟的水稻生長情況較好。但由于近兩年稻谷最低收購價的下調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農戶的積極性下降,他們往往會有選擇地貫徹這些田間管理措施,田間管理的落實情況最終將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為了有效提高糧食生產水平,我國對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技術性的難關和針對性的方法都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①水稻栽培技術遇到瓶頸,沒有大的突破。我國水稻栽培技術著重點主要在水稻品種選擇、肥料運籌、病蟲草防治上,水稻種植還是在反復運用以前的技術方式,技術的突破只是在小層面上,栽培技術缺乏創新。②環節的疏漏。水稻栽培技術有其特有的規范性,從種子選擇、育秧到灌溉、施肥、防治,其中每一步都不可或缺,每個環節的規范性和連貫性都是培育優質高產水稻的必經環節,每一個環節的脫節,最后都將影響到水稻產量和質量。
影響水稻產量、質量的因素眾多,其中一些因素可以人為控制,但同樣也有一些不定因素。針對常熟市的水稻栽培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依托政府水稻良種補貼項目,由政府統一招標,種子質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優質的南粳系列、常優系列水稻種子被農戶廣泛選擇;但是由于長久以來農戶依照傳統方式種植水稻,許多農戶重品種選擇忽視田間管理,認為只要種子選好,其他的就隨便管理一下。所以市鎮兩級農技部門要大力推廣因種栽培技術,引導農戶認識到忽視田間管理的危害,使農戶自發地重視田間管理。
市鎮兩級農技部門根據田間的苗情、蟲情、肥情,及時發布各個階段的水漿管理、病蟲草防治、肥料運籌技術意見,但是關鍵還是農戶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實到田間地頭??紤]到近兩年稻谷最低收購價的下調,農戶往往會有選擇地貫徹這些田間管理措施,寄希望于此來降低生產成本;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只有通過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到位,提高單位面積產出率,以此來彌補稻谷最低收購價下調帶來的損失。
水稻栽后管理一個個環節扣得很緊,且都與產量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廣大農戶一定要樹立“促進早發”意識,及早搭好水稻豐產架子。在水漿管理上,水稻栽后不同時期需要的水量各不相同,栽插后及時灌寸水護苗活棵,水深要達到3~4cm,防止高溫強光照造成敗苗;其次在秧苗活棵后及時脫水露田,排干田間水層2~3天,防止有害氣體傷根;分蘗期要做到淺水勤灌,灌水深度以3cm左右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在肥料運籌上,分蘗肥分兩次施用,后期增施一定量的鉀肥,可促進產量和品質的提高?;瘜W除草是水稻奪高產的苗期管理關鍵技術措施之一,常熟市機插水稻一般在栽后3~5天結合分蘗肥的施用開展化除,封殺苗期雜草,藥后保持3~5天左右淺水層。
常熟市氣候條件適宜水稻種植,但氣象多變,很容易影響水稻收成,因此廣大農戶一定要樹立“災害防范”意識。水稻生長后期是臺風、暴雨、異常低溫及異常高溫頻發季節,要立足抗災,樹立抗災奪豐收意識,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提高抗災措施落實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是常熟市水稻生產的重要抓手,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開展創建工作,帶動大面積水稻栽培技術的提升。一要科學選址,選擇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生產水平相對較高,且具有優質稻米產業化開發基礎的水稻生產區域,開展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二是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示范方務必要不折不扣地落實農技部門發布的各項技術意見,并示范一批節本增效的新技術、新產品。三是落實責任明確職責,示范方要明確一名具體創建責任人,主要督促各項技術措施的落實到位,了解示范方創建各環節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指導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