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麗
多年來經過對玉米普通種植和膜下滴灌栽培技術對比的實驗,發現這項技術對玉米增產,農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在雙塔區得到普遍的推廣和廣大農民的高度認可。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術,主要采用大壟的地膜覆蓋、滴灌技術。其主要特點是:保墑、節水、節約肥料、并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減少白色污染、增加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在北方干早和半干早地區都適宜推廣本次栽培技術的應用。滴灌井要求為:出水量在20噸/小時,水泵功率大于5千瓦/小時;耕種地塊:最好是連片土地,以5公頃為一個灌溉單元。地塊坡度最好小于10度。
種子的發芽率要求不能低于90%,純度和凈度要求不低于98%。可選擇128~132天生育期的品種。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術的種子用量要比普通玉米種植方式種子用量多15~20%。朝陽地區一般選擇密植的先育335、聯達288等密植品種。每畝最佳播種量為4000株,畝產2000斤,每畝增收400斤,收入增加近200元。
播前一周,選擇晴天,將種子翻曬至2~3天,提高發芽率。并選用種子包衣劑,可以有效預防玉米病害、害蟲,還可以避免鳥鼠等動物的破壞。
①播種時期:當耕地溫度達8℃時即可進行播種,遼寧省西部半干早區播種期一般在4月15一25日。②種植密度:高水肥地塊種植約每公頃播種6.5~7.0萬株 。每條大壟上種植2行,行距30~40cm。③化學除草:選用廣譜性、低毒、殘效期短且效果好的除草劑。④地膜:用厚度0.01毫米的地膜,每公頃50公斤左右,地膜寬度具體根據壟寬來定,一般選用寬為1米的地膜。⑤機械播種:使用玉米膜下滴灌多功能精量播種機播種,可以將膜下滴灌播種工作順利完成。
播種:有三種方式,A.機械播種。調整好行距、株距、播種深度、播種量即可,開溝,點籽、覆土、鎮壓一次完成.B.半機械播種:機械開溝、覆土、鎮壓;人工點籽。C.人工播種,可用扎眼器。人工播種除了要注意行距,還要注意兩行要播在壟中間。
翻耕深度在20~25cm,可在滅茬耕翻前施用農家肥,并放在大壟的中間。壟底寬120~130cm、壟頂寬90cm的寬壟。起壟的同時每條大壟上要施2行底肥,施肥口的最佳的間距為50~60cm。
經過具體的測土施肥,來確定肥料施用量。一般公頃施用有機肥40立方米,施用多元素復合肥(15∶15∶15)約600公斤,硫酸鋅10~15公斤,尿素350公斤左右。
多元素復合肥用做底肥,其它肥料做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進行第一次施肥;如進行2次追肥,可在玉米授粉后灌漿期再次追肥。
滴灌管網分為主管、支管、毛管。毛管連接到支管上,隨大壟鋪設在2行中間,毛管上鑲嵌有滴頭,兩個滴頭之間距離30 cm,滴頭流量為2.8升/小時. 鋪管時滴頭向上,支管連接到主管上,與壟向垂直,支管間的距離可根據地勢調整,平地或坡度很小,距離可調的遠點,一般在160~200米即可,坡度越大,距離越近。支管道直徑33mm。
每根支管可以連接16條滴灌帶,構成一個“區”,主管連接在首部上,主管道直徑63mm,主管和支管上要安有閥門,用來控制開關。首部一種可灌溉5公頃,另一種是可灌溉15公頃。管網安裝操作比較容易操作,提供滴灌設備的廠家也會派人到現場親自演示并指導安裝。安裝完成以后,分區給水,使用前先對滴管內進行沖洗,以免有異物影響后期灌溉,最后對滴管的各類管頭進行封堵處理。
7.1 滴灌灌溉:滴灌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后,要根據當地的墑情適時灌溉,每次灌溉1公頃,根據毛管的長度計算灌溉的“區”數,首部工作壓力在2個壓力內,一般每個區進行10~12小時灌溉,換下一個灌溉區時,要先開啟即將灌溉區的閥門,后關閉已灌溉區的閥門。
7.2 蟲害防治方法:可選用赤眼蜂、白僵菌、性誘劑、高壓汞燈和化學農藥顆粒劑等生物化學防治技術防治玉米螟。
7.3 追肥:有條件的最好進行2次追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第一次、授粉后灌漿期追第二次肥,畝用尿素150~200公斤。
7.4 除草:當田地出現少量雜草時,可進行人工除草,后期結合機械中耕除草。
7.5 化學控制:為防止植株生長過高引起倒伏,要采取化控措施。
秋末可以將滴灌設備進行收回,要放凈罐內的水分,以防止生銹,并要清洗過濾網。其他滴管在玉米收獲后收回。毛管一般可用2~3年,農閑時對其粘接、打捆,妥善保管。
本文主要介紹了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術中應注意的相關問題,包括適宜推廣使用區域、選種和播種注意事項、整地、施肥、 滴灌管網的設計與安裝、田間管理,和設備保管等,希望能得到本地區或更多適宜栽培地區的大力推廣,為玉米增產和農民增收起到一定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