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剛
我市水稻生長期短,氣溫低,從春季播種育苗到秋季成熟各生育階段,隨時能遭遇低溫冷害,低溫冷害在我市出現有三種情況。(一)全年多雨低溫;(二)全年少雨低溫;(三)階段性低溫。根據調查在階段性低溫中,春季低溫年占17.4%,夏季低溫年占17.4%,秋季低溫的占17.4%,低溫的特點常常和多雨連在一起,連續出現低溫的情況少,一般每隔2~3年有一次低溫。
不同低溫過程,會導致不同類型的低溫冷害。根據水稻植株受害情況,可分為延遲性冷害,障礙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三類。
延遲型冷害主要指水稻營養生長期,有時也包括生殖生長期,在較長時間內遭遇較低溫度的危害,削弱稻株生理活性,使生育拖后,抽穗開花延遲,不能充分灌漿成熟而導致顯著減產,也有前期氣溫正常,抽穗并未延遲,而后期由于異常低溫導致延遲開花授粉灌漿成熟。水稻遭遇延遲型冷害,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質差,減產嚴重。
在水稻的生殖生長期即穎花分化期,到抽穗開化期間,遭受短時間異常的相對強的低溫,使花器的生理機制受到破壞,造成穎花不育,造成大量的空殼,而嚴重減產。根據遭受低溫冷害時期,又分為孕穗期冷害和出穗開花期冷害,水稻一生對低溫抵抗力最弱的時期是生殖細胞的減速分裂期(小胞子形成期),此期遭受低溫,不孕粒增多。幼穗形成期遇低溫冷害,延遲抽穗,易產生畸型穎花和不孕粒,但與減數分裂期相比危害較小,水稻抽穗開花期的低溫影響會發生穎殼不開,花藥不裂,散不出花粉或花粉發芽率大幅度下降,因而不育,造成減產,影響程度僅次于孕穗期。障礙型冷害作用時間短,主要是孕穗開花期遇到低于稻穗發育的臨界溫度17℃,或抽穗開花期低于20℃的低溫時就會發生。
在同一年度中,延遲型冷害和障礙型冷害同時發生,生育初期遇低溫延遲根莖葉和分蘗的生長發育,延緩稻穗分化,延遲抽穗,影響產量。孕穗、抽穗、開花期又遇低溫會造成穎花不育,延遲成熟,產生大量空秕子粒。
3.1 低溫削弱光合作用,主要低溫導致葉綠體中蛋白質變性,酶的活性降低。
3.2 低溫降低呼吸強度,呼吸作用是維持根系吸收能力和作物生長速度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水稻在生育過程中,溫度從適溫每下降10℃,其呼吸要降低1.6~2.0倍。
3.3 低溫對礦質營養吸收的影響,根吸收礦質元素能量來自呼吸作用,有些元素吸收比其它一些元素的吸收與呼吸作用的關系更為密切,低溫根呼吸作用減弱,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率減弱,植株養分平衡受到破壞。
3.4 低溫對養份運轉的影響,低溫不僅降低水稻植株光合強度,影響根系對礦質營養的吸收,而且妨礙光合產物和營養元素向生長器官運輸,降低運轉速度。
水稻耐冷害研究在我省已開展多年,目前生產上選育和應用的品種,基本符合本地的氣候特點,有一定的耐低溫能力,但目前我市生產上推廣應用的品種普遍已種植多年,其純度、生物學特性,都已隨種植年限的增加產生一些變異,降低了該品種原有的特性、抗性和品質。
我市大中棚育苗的面積占水稻插秧面積的85%以上,大中棚育苗具有搶積溫早育苗等優點,可比小棚提早7~10天,提高和改善秧田管理水平,苗素質好,育苗標準高,成苗率高,節省秧田面積,常年培肥苗床等多方面的優點。但在實際操作中,育苗技術上存在著跑粗走樣,播量大,放風煉苗不及時等方面問題上,因此應克服存在問題,秋備土秋作床秋整地,早春活雪扣膜促進地溫回升,以利稻苗生長。經多年調查,早扣棚的農戶比育苗時扣棚的農戶同時播種出苗早3~4天,秧苗素質明顯好于現扣棚的農戶。
4.3.1 控制氮肥的施肥用,在實際生產中,環境條件錯綜復雜,栽培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很難統一一個模式來處理水肥管理技術。在寒地稻區,冷害年份,通常應減少氮肥總量的20~30%。剩余的氮肥用70~80%做底肥和蘗肥,20~30%在抽穗前10~20天,做穗肥,視天氣和水稻生育狀況靈活施肥,如果預計抽穗提早,氣溫又較高可在抽穗前10天施用,長象不足后期有脫肥趨向,可提早在抽穗前15~20天施用,如果天氣不好則不能施用。
4.3.2 增施磷肥,磷能提高綠色水稻體內可溶性糖的含量,從而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施用磷肥可使稻苗健壯,根系發育,增加分蘗,促進早熟。
4.3.3 配合鉀肥和微量元素,鉀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合成,增強植物對氮素的吸收,減少蒸騰,促進作物經濟用水,并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目前優質水稻栽培上,提倡增施鉀肥。鉀在土壤中移動性比氮小比磷大,施在土表易流失,故應將總量的60~70%做基肥,余下的20~30%后期做追肥施用。微量元素在作物內含量少,作物需要量也較少,但每種元素在作物體內都起著一定的生理作用,因此在抗御低溫稻作栽培中適當搭配部分微量元素。
水稻前期生長主要是受水溫影響,生育中期受水溫和氣溫的共同影響,后期主要受氣溫的影響,因此設曬水池,出水管用木架支起,使水噴流池內,加寬和延長水路,渠道復膜,加寬墊高進水口。滾水增溫入田,采取回水灌溉,均可使白天田間水溫和地溫升高,對促進水稻前期生育有良好效果,防御障礙冷害的水稻不育。當前唯一有效的辦法是在障礙型冷害敏感期進行深水灌溉,冷害危險期幼穗所處位置一般距地表15cm,水深17~20cm基本可防御障礙型冷害,為了確保是否深灌,最重要的是掌握低溫危害的指標,在孕穗期以連續3日平均氣溫17 ℃為可能發生障礙型冷害的臨界期。
提高田間管理水平,搞好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是保證稻米外觀品質、整精米和水稻高產優質的栽培技術,在病蟲草害的治理上,應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治早治小的原則,提高防治技術和防治水平,為確保綠色食品的質量,正確選擇各類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除草劑,嚴格掌握用量,施用時期和兌水濃度,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