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劍英
(私立華聯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科技水平已然實現穩定增長的背景下,“互聯網+”時代概念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之中,并促使電子商務領域步入了快速改革階段。就目前來看,雖然高職所開展的電子商務專業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的人才,但其原有教學模式也逐漸無法適應電子商務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及發展規律,因此對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改革與完善就已成為當前各高職院校的必然選擇。
“互聯網+”主要是指互聯網用戶數量急劇增長下所產生出的一種經濟性作用,且能夠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進程。就目前來看,“互聯網+”時代主要具備以下特征:第一,實現不同領域之間的融合[1];第二,促進各領域自身的進一步完善及優化;第三,促使企業內部機構的重塑;第四,充分發揮出人力資源的力量。
在電子商務專業中,課程所涉及范圍較廣,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能夠獨立制作網頁,并熟知網絡商務交易的流程及規范。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旨在培養維持互聯網貿易活動類人才,故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還應具有一定的營銷意識,能夠認清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征及規律,提升所在企業在網絡中的知名度[2]。同時,在網絡內進行商務貿易時還需學生清楚國家及有關部門就電子商務領域所頒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如:產權法、合同法等,以切實維護自身以及以及所在企業的核心利益。最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也需了解物流行業的具體情況。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不僅具備課程涉及范圍較為廣泛的特征,同時其教學內容也具有雜糅性[3]。具體而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計算機作為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幾乎貫穿于所有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并且專業課之間教學內容具有明顯的交叉性。
就目前來看,在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中存在著尚未健全教學目標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電子商務課程體系較為繁雜,不僅具有計算機操作技能訓練,同時還具有商務貿易理論知識等教學內容造成的。學生無法準確把握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目標,教師與學校缺乏對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目標確立重要性的認知,嚴重滯緩了該專業的發展進程。
現階段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一直沿用著傳統教學模式,即利用一套計算機操作程序讓學生進行模仿,并通過切換學生的不同角色,使學生盡快掌握相應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及電子商務交易流程[4]。但由于電子商務領域發展速度很快,因此此種模仿教學模式往往跟不上電子商務實際發展腳步,導致教學內容缺乏實效性。不僅如此,應用此種教學模式也會使學生喪失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不利于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升也是影響教學高質性開展的重要因素。不僅如此,一部分教師對電子商務課程體系設計認知過淺,且實際工作經驗不足,因此導致其授課內容也局限在教材之上,無法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使得電子商務教學事業發展緩慢。同樣在高職院校中,往往也存在著對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入職關口把握不嚴的問題,使其教學質量難以實現根本上的提升。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帶來,使得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也日漸凸顯出來,特別是教學內容與實際社會情況脫節現象嚴重,社會發展需求與電子商務人才量出現矛盾等問題。因此為切實鞏固與夯實電子商務領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現階段各高職院校應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及優化上,認清“互聯網+”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將網絡技術與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體系進行有機的融合,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專業技能的培養,進而構建出一系列更為系統且科學的教學機制。
為從根本上提升“互聯網+”時代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轉變有效性,現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就應將轉變原有教學觀念放在首要任務中,深入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并以培養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商務貿易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及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作為教學方針,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推動電子商務課程高質高效的發展進程的奠定堅實基礎。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在開展電子商務教學時還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意識為主要教學方針,在原有模擬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5]。例如,教師可結合實際電子商務企業的運作流程,將其運營任務融入到教材之中,并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完成,以激發出學生電子商務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從根本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更好的適應“互聯網+”時代,現階段在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學中還應打造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新平臺,并結合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涉及范圍廣、內容交叉性強等特點,在平臺之中設計出教學在線測試、課程內容下載、習題練習、課程資源共享等多種不同的模塊,使學生能夠在利用新平臺學習過程中認清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鞏固及系統練習,更好的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及電子商務的基本流程。
在提升高職院校電子商務教師教學技能的過程中,學校管理部門應注重在教師群體中強調在結合“互聯網+”時代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的重要性,定期在任職教師之間進行業績考核等活動,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力爭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同時學校管理部門還應嚴格把控教師入職門檻,積極引進高素質的電子商務人才,構建起一支優質的教師隊伍。
在“互聯網+”時代下對現有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與學校還需強化原有課程體系中的實訓內容,重視與電子商務企業間的合作,并也可聘請企業內專業人士對學生進行實際講解,以確保教學內容與電子商務領域實際發展情況一致,使高職院校能夠為社會輸送大批具有綜合素質的新人才。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時代下對高職電子商務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此專業教學質量及效率,從而也能使學生在較短的學習時間內獲得到足夠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提升學生對日后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推動電子商務領域又好又快的發展進程。
[1]周歡.“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通訊世界,2016(02):97-98.
[2]張文利.高職院校管理類專業“互聯網+教學企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4(02):56-60.
[3]吳榮梅.基于互聯網+教育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電子商務,2017(04):69-70.
[4]劉錦峰.“互聯網+”時代高職校園 O2O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納稅,2017(19):90-91.
[5]孫禮輝.基于互聯網創業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創新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6(0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