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東 吳善玉
(延邊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死亡率普遍降低,人口預期壽命逐漸延長,老齡人口數快速增加。民政部最新發布的《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1]指出,到 2016年底,我國 60歲及 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23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6.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如此迅速的背景下,老人照料問題面臨著重大挑戰。由于家庭小型化和“4-2-2”家庭模式的到來,使得一直以來的家庭養老受到沖擊[2-3]。鑒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機構養老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服務水平相對落后、服務內容過于單一、供需矛盾,資源緊張等。而且機構養老容易造成老人與日常生活圈脫軌,產生社會疏離感,不利于養老[4]。在這種背景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以下簡稱“日間照料中心”)作為一種新的服務形式應運而生,成為家庭養老強有力的支撐與補充。但由于我國日間照料中心起步較晚,發展速度緩慢,導致其還存在諸多問題,筆者通過總結國內外的發展現狀,分析原因并提出發展對策。
針對老年人成立的日間照料中心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其叫法也是有所差異的,在美國照料中心被稱為成人日間照料中心(Adult Day Care Centers),在澳大利亞叫做日間照料中心(Centre-based Day Care),而在我國香港地區被命名為長者日間護理中心 (Day Care Centre for the Elderly)[5]。,無論在稱呼上有多大的差異,他們都是指在白天對有被照顧和幫助需求的成人給予護理和陪同服務的機構?;驹瓌t是以人為本、養老助老、依靠社區,目的在于保持老年人的各項功能處于良好狀態,評估其心理、生理及社會需要,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與此同時還可分擔其家人與照護者的負擔,協助他們更好地照護老人[6]。
最早的日間照料中心要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當時的醫務人員為了減少醫院的壓力,在社區為病情得到控制的精神病患者提供后續的治療與照顧。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各州開始掀起建立日間照料中心的熱潮,其服務領域不僅限于精神方面還被應用于其他健康保健中[7]。
20世紀50年代,英國首次提出 “社區照顧的”觀點,二戰結束后,民眾的“反院舍化”運動加速了社區照顧的發展,隨后英國政府公布了《社區照顧法規》,明確了養老服務業的政策目標是社區日間照料。英國社區照顧的運營與管理并不是輕而易舉便成功的,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經濟發展迂緩,社區照顧收支不平衡,其發展受到了阻礙。隨后政府提出的 “福利多元化”理論使英國的福利政策得到完善,從而促進了社區照顧的蓬勃發展[8]。
日本作為老齡化發展迅速的國家,日間照料中心已經發展的很完善,其建設日間照料中心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護理癱瘓的老年人,在當地被叫做“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隨著1970年日本以7.1%的老齡化指數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后,日本老齡化快速發展,社區內年邁老人、孤寡老人不斷增多,繼而促進了“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的不斷完善,還促進了其與社區的緊密結合。2000年隨著日本介護保險法制度的推行,日本多功能小規模日間照料中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經過不斷的發展,日本在2007年,形成了成熟的社區老年人服務體系,日間服務中心被作為重點建設部分之一[9-10]。
香港是我國最早開始設立日間照料中心的地區。與機構養老等其他養老模式相比,香港政府更推崇“家庭養老”,并通過社區養老與家庭養老的緊密結合提高老年人照護質量。1973年香港政府首次在社會服務工作中引入“社區照顧”的觀點。1977年香港政府把日間照料中心的工作重點定為安老服務,其目的是讓老年人盡量在社區接受服務來減少醫院的壓力。因為香港的歷史因素,該地區的養老服務與英國的相似,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包含社區援助、家庭照顧和院舍照顧的完整服務體系[11-12]。
與之相比,大陸地區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較晚。2001年民政部制定并組織實施“社區老年福利星光計劃”,社區老年人福利服務設施開始在各個地方興起[13]。2008年,全國老齡辦、國家發改委等十個部委聯合制定了 《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意見》,上海,深圳,天津,沈陽等地開始加大力度建設日間照料中心[14]。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0-2015)是自1949年以來第一次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專項規劃范圍并強調要重點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5]。同年國家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改委還頒發了 《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推動了我國日間照料中心快速發展。2013年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對我國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提出總要求,使我國日間照料中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到2010底,上海市共建立了303所日間照料中心,使9000名多老人享受到日間照顧服務,服務網絡布局已初步形成,其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也在不斷優化中[16]。青海省西寧市是從2010年4月開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作的,到2013年共創辦了30家日間照料中心,總建筑面積達到5535.87m2[8]。天津市的日間照料中心開展情況較好,截止2015年底,已建成577個日間照料中心與服務站[17]。2017年,太原市在城市和農村各建立日間照料中心 115個和165個,已基本惠及全市各個地區[18]。2010年,烏魯木齊市著手建設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其中大部分被稱為“托老所”,截止 2016年底,該市共創辦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托老站)56家,已基本覆蓋全市各個社區,其配置床位518張,使大約15000名老年人得到日間照顧[19]。2011年洛陽市第一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于澗西區,隨后該地區日間照料中心不斷發展,到2015年底,該地區一共建成日間照料中心27個[20]。
國外日間照料中心發展完善的國家和地區將其服務對象分為(1)身體較健康的,僅有心理精神方面需求的老人;(2)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有生理醫療保健方面需求的老人[21]。
理論上,將我國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對象分為普通服務對象和享有政府購買的服務對象。其中普通服務對象指的是60歲以上,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老年人或者半失能、失能老年人;政府購買服務對象是指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或殘疾老年人或獨居的老年人和空巢老年人或低?;虻褪杖肜夏耆撕蛢灀崂夏耆恕5珜嶋H上,我國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還沒有惠及身體狀況較差的老年人[22]。
國外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模式可分為以下三方面:一種是瑞典社會日間中心采用的社會模式,主要滿足老年人就餐和日?;顒拥男枨?。另一種是美國成人日間保健中心采用的醫療模式,在滿足老年人就餐和日?;顒有枨蟮幕A上增添了醫療,護理,康復專業服務。第三種是為癡呆患者,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等有特殊需求患者提供的特殊模式。具體每一個老人需要哪種服務,是由專業評估人員結合老人的意愿制定的[23]。
國內的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模式及服務內容,在不同區域有較大差別。比如香港、臺灣地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已發展完善,其提供的服務項目也很全面,涉及膳食服務;起居照顧;健康護理;康復運動;社交康樂活動;護老者支援服務;老年癡呆癥患者服務以及接送服務等許多方面[24]。目前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主要分為三種形式[25]:(1)醫療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保養康復、身體檢查、醫療等服務(2)日托服務模式:在白天為因高齡或疾病導致失能或者部分失能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3)文娛模式:社區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老年人可以通過參加唱歌跳舞,下棋打牌,閱讀繪畫,聊天寫作,鍛煉健身等各種活動來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15]。我國新疆烏魯木齊市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以提供休閑娛樂為主[18];杭州白塔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主要提供健康體檢和健康教育[26]。
在亞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大多數由其由家人、朋友和鄰里幫忙照料,在歐美國家,則是由接受過相關培訓的注冊護士、助理護士、康復師、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等提供日間照顧服務[23]。
我國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人員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足,以女性為主,只能為老人提供簡單的日常照料,而且目前我國缺少對工作人員 的 制 度 保 障[19,27]。
日間照料中心的成功運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但目前我國政府在自我角色認識方面還存在不足,沒有很好的起到監督和市場調節的作用。并且社區對日間照料中心的管理較僵硬和松懈,效率低下,一是,因為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二是,因為沒有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體系,管理只依靠個人經驗和喜好;三是,因為對自身職能認知不清,日間照料中心的目的是為老年人提供切實,高質量的服務,而有的地方將其作為媒介來達到推廣其他項的目的[28]。
一方面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日間照料中心的社會地位,社會責任和社會功能。另一方面要利用高效教育資源建設高素質,高學歷服務人才隊伍,并通過提升日間照料中心工作人員的應聘標準和競爭力來提高服務質量[29-30]。與此同時要結合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果發放相應的工資酬勞,從而減少服務人才的流失。
一方面建立針對性的服務對象準入評估機制,結合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個人意愿提供個體化服務,政府可根據結果確定補貼對象和補貼標準,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我國目前有限的的資源[31,32]。 另一方面還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組織中介性評估機構對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從而吸引更多的人選擇日間照料中心養老。
政府作為日間照料中心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要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支持,制定養老服務的激勵性政策;提供資金扶持保障;提供專業服務人員的幫助;建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同時日間照料中心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充分發揮紐帶協調作用,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加大宣傳力度,壯大志愿者服務隊伍,創建有利的制度環境并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逐步完善日間照料中心的管理體系[33]。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關于養老問題,我國政府和社會肩負著重大的責任。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兼具了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兩者的優勢,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人性化,更具有成本效益和社會效益。雖然目前我國日間照料中心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隨著對日間照料中心的認識逐漸清晰,國家政府的不斷支持,社區工作的不斷完善,我國日間照料中心會在不斷的實踐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為我國老年人提供幸福的老年生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6-08-03].
[2]李碩.城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2015.
[3]李中秋.轉型期中國人口老齡化與養老模式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
[4]陳偉.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中日間照顧中心服務體系的構建[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45-51+91.
[5]Elder care locator.Adult day care.Washington,D.C.:Elder Care locator.(2012-04-13)[2013-06-10].
[6]陳俊羽,徐桂華.日托中心養老現狀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2):3058-3060.
[7]National Adult Day Services Association.Historical Highlights.Fuquay-Varina:National Adult Day Services Association.[2013-06-10].
[8]榮增舉.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青海西寧市為例[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2):19-23+58.
[9]項智宇.城市居住區老年公共服務設施研究[D].重慶大學,2004.
[10]石英,李志民.中、美、日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對比分析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8(2):249-253.
[11]甘炳光,梁祖彬.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251-253.
[12]向琪.深圳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規劃與建筑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13]楊艷華.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需求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6.
[14]王丹.我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及運營模式研究[D].云南大學,2010.
[15]劉一,黎英.關于日本養老保險系統中的日間照料模式的考察[J].今日中國論壇,2012,(10):28-29+31.
[16]李懿,馮建光.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服務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3,27(1):17-20.
[17]劉楠,楊媛媛,張海莉等.天津市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運行現狀的調查分析及所獲啟示[J].醫學信息,2015,(32):382-382,383.
[18]王也.太原: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今年全市再建 150個[N].山西晚報,2015年2月13日.
[19]侯帥杰.烏魯木齊市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發展研究[D].新疆大學,2017.
[20]彭春梅,徐小雨,何綺雯等.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運營模式實證調研——以洛陽澗西區為例[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版),2016,15(2):1-6.
[21]楊韞.完善社區養老日托服務中社會支持網絡研究[D].復旦大學,2013.
[22]張亞文.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現狀研究[D].濟南大學,2016.
[23]Tom King.Adult Day Care Assessment Procedures.[2013-06-10].
[24]陳俊羽.基于老年人需求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內容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
[25]李守瑤.吉林市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6.
[26]陳以華,陶月仙,唐浥云等.杭州市白塔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健康管理模式探析[J].護理研究,2017,31(12):1478-1481.
[27]董海濤,成雙燕.社會工作介入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困境研究——以太原市L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例[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7,29(1):43-45,57.
[28]朱婷婷.“名實不符”: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實踐問題研究——以F日間照料中心為例[D].華東理工大學,2015.
[29]李守瑤.淺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12):103.
[30]韋玉彬.太原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研究——以A社區為例[D].太原科技大學,2017.
[31]張婧.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模式探討——以蕪湖市為例[J].時代金融(下旬),2015,(10):237-238.
[32]孫澤宇.關于我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與對策的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21(1):98-101.
[33]朱計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運營機制研究——以慈溪社區養老日間照料中心為例 [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6):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