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藝品牌走向市場的時候,傳統手工藝人除了強調材質、工藝技法、人文歷史以外,還得把自己心中的澎湃轉化成讓消費者“心有戚戚焉”的存在。
家具品牌“四一玩作”,有一款叫“亞克力吧臺椅”的產品,線條流暢饒富巧思,但產品文案卻完全無法彰顯設計的精妙之處:
兩用式吧臺椅(兩面跨腳處高度不同)適合孩童也適合大人。
于是,我把產品名改為“看透吧臺椅”,將文案改寫為:
年齡不是問題,身高沒有距離。
我將一切看透,
載得動所有高矮胖瘦,愛恨情仇。
把材質與功能的左腦敘事,轉化為擬人化的右腦抒情,借用李清照“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的典故,具象與抽象轉換間,俏皮地道出許多歷盡滄桑者的心聲,引發“對號入座”的共鳴。
在修改之前,這把吧臺椅售價2000元,一直無人問津。修改之后,卻一把一把地賣出去了。即使提高售價,也仍舊有人為此埋單。
原因何在?事實上,這就是人文品牌的魅力:凝練舍我其誰的情懷,誠于中形于外,讓顧客因你而感覺自己存在,所以愿意用荷包為你喝彩。
青草達人王榮貴多年前搬到自家藏有數百種藥草的倉庫——老濟安青草行,在簡陋的空間里只做識貨顧客的生意。而在兒子接手青草行后,將其改造為傳統與時尚并陳的“療愈系青草吧”,父子聯手演示“壺里百草乾坤,杯中萬華長潤”的青草五感體驗。
創辦于2012年的苗文化品牌“蝴蝶媽媽”曾因欠缺品牌定位主旋律及清楚的目標客群等問題,無法凸顯與其他苗文化品牌的差異性。在評估了苗族文化特色與“蝴蝶媽媽”優勢后,張庭庭建議將品牌主軸定位為“苗文化植物養生美學引領者。
最奢侈的度假享受,不是豪華大廳、不是頂級家具、不是昂貴床品。是一株供在瓶子里的不知名野花用香氣向你問安、是迎風赤足踩在水稻田里徒手抓魚、是揮汗在原生態菜園里翻土耕種、是往云深不知處說走就走的上山采藥、是品嘗用百草千花萬葉烹調出的苗山佳肴、是與苗族鄉親山林放歌歸來后,沐湯藥草與一杯野茶的芬芳……
手藝品牌的人文心法我用“三生有幸”來概括:生存層面的突破、生活境界的探索以及生命視野的開拓。具體來說,“第一生”滿足功能需求,如感官、質量、工法;“第二生”提供美感體驗,包括設計、創意和情感等內容;“第三生”則是分享理念,包括價值、文化、信仰等。當產品僅僅停留于功能層面時,消費者的反饋就是一種物質消費;而當產品上升到理念分享時,物質消費就會隨之變成心靈消費。
怎么樣去突破這個界線呢?
作為一個手工藝的文創品牌,設計與工藝是最基礎的,文化和創意也必須存在。但更為重要的是情感。利用創意將文化與商業進行有機融合,把不同維度的人的生活經驗或情感印記連接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文創。
比如在對傳統工藝進行品牌價值再造時,有4種境界:借形、取意、傳神,融貫。寧波有一個做床上用品的品牌,用中國建筑特有的“梁”為元素做了一系列床上用品。如果單是這樣一件產品,它僅僅就是“借形”“取意”。但因為寧波是祝英臺的故鄉,這個作品被命名為“游梁憶”,多了梁祝的愛情隱喻,具象轉換為抽象,便進入了“傳神”的境界。
他們之前的產品文案是:
游梁憶
洗脂褪粉英臺女,睹物是梁憶是梁
她有過放棄與覺醒,
或絢麗,或平淡;
從不隨波逐流,
她靈魂不改,精華未變。
但我們認為可以做到更徹底一點,就把它改變了一下:
游梁憶
洗脂褪粉英臺女,睹物是梁憶是梁
撐起屋頂,辦一場樓臺會,
梁兄別為我傾倒,
燕子回巢,要蝴蝶別來鬧,
究竟哪一根橫木,刻下當時年少?
何必哭笑,不如好好睡覺。
這一版文案,我們顛覆了祝英臺的形象,以古述今,把當代年輕人的性格同“梁”這個意向,以及古代的傳說,融合在一起。“何必哭笑,不如好好睡覺”,這就與當代人產生情感上的呼應,“融貫”古今。
品牌意識十分重要。手藝人必須具備品牌意識,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既然是品牌,就要找到品牌專屬的定位和不可替代的價值。手藝人需要將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個人價值轉換成一種“舍我其誰、不可替代”的品牌標志,才能與更多的人分享。此時,這種分享已經不再局限于工藝、作品,而更多是意境上分享,這樣品牌才能擴展出去,才能鏈接不同的資源。
我將打造品牌所需的元素歸納為“商、文、藝、E”4大內存塊。“商”指的是策略定位、獲利模式、市場渠道等布局擘畫;“文”指的是文化意涵、人文素養、故事文字;“藝”指的是美學工藝、產品設計以及CI、包裝、宣傳、展列等商業設計:“E”則是網絡應用、移動數位與圖像智慧等新興科技媒體與工具。
如何讓跨界創意融匯一爐,讓獨一無二的品牌DNA在每個環節一以貫之、表現卓越的整體感,是品牌能否勝出的關鍵。而在時間的次序上,又有一定的節奏與過程。
這個過程我把它簡化概分為三部曲:品牌定位、品牌塑造、品牌推廣。
把主軸從“產品”轉移到“人”(包含經營者與消費者),強調右腦思維、心靈消費與寫實品牌,并簡化品牌建構的流程與工具表單,讓未受過管理學訓練的企業經營者或團隊成員也能很快上手,進入狀態。一方面,將策略規劃、SWOP、STP分析、品牌力分析、行銷4P等生澀MBA術語及技法轉化成平易近人的輕松語匯,融入人文品牌三部曲的流程中:另一方面,在每個階段分別扮演企業之知音、教練與經紀人三重角色,讓品牌文化力求貼近企業并具體落實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需要強調的是,在任何時候,這4塊必須是有機融合的狀態,不能是各自分開來。在想商的時候,工藝、文要考量,一體成型、有機融合的狀態之下,不管今天是手藝人的作品還是設計師的作品,或者是傳統產業,都有可能變成一個非常有魅力,可以提高品牌價值的文創品牌。